Wordvice的文章

Thumbnail
論文字數超過限制時,該如何縮減?
作為修改技巧系列的第一篇,我們要教你如何加強自己的寫作力道。接下來幾篇則會介紹最常在台灣作者寫作中見到的寫作問題,也就是冗詞。 Tip # 1: 避免動詞名詞化 先看看以下範例: 你覺得上面的句子有什麼問題嗎?這些句子在文法上來說完全正確,但是因為使用了名詞化的動詞而導致力度下降。也就是不直接使用有力的動詞而選用這些動詞的名詞型。 紅色部分就是動詞名詞化,我們可以將這部分直接用一個動詞替換。這樣就可以將字數縮減並維持在限制內,寫作時注意文法結構一定能夠省事不少。 動詞名詞化還有另一個缺點就是容易寫出被動語態結構。不多說,一起看看以下範例吧: ×Theanalysisof how X-factor impacts B gene expressionwas conducted. [11個字] √  We analyzed X-factor’s impact on B gene expression. [8個字] 利用把名詞化轉成一個動詞,輕輕鬆鬆把句子由被動轉成主動語態並成功縮減字數。 如果你檢視過常見的動詞名詞化,可以發現一個模式。動詞使用像是”make”和”take,” 動名詞(verb+ing), 或名詞由-tion,-sion,-ment,-ence, 和-ance結尾的,很高機率都有一個相對應的動詞,所以當你在修改英文時,利用尋找功能找出這些結尾和動詞後修正就好囉! 什麼時候該修改動詞名詞化? 有時候動詞名詞化的確是必須或無法避免的,但目前來看我們是過度使用了。下方我們列出常見的應修正名詞化的情況: 現在一起來練習今天所學習到的東西吧!看完之後往下就可以看到解答嚕! 初階 進階 解答: 需要英文編修,就找Wordvice。|寫作資源|論文英文編修|學術論文翻譯|課堂作業英修|服務價格|常見問題|
Last Updated : 2024年 11月 06日
Thumbnail
一份吸引人的論文緒論(introduction)怎麼寫?
至今的期刊論文寫作系列已經介紹了各個部分(圖表、方法、結果和討論),這篇將介紹緒論(Introduction)。期刊發行行業也是商業取向,所以除非編輯能百分百認為該論文能讓訂閱讀者感興趣,否則不會接受你的論文。 緒論(Introduction)的目的? 讀者在看完摘要跟圖片之後,就是看緒論,因此要寫出一個吸引人的緒論歡迎讀者進到你的研究世界。 基本上,緒論為讀者建立了理解論文的基礎,如果你有按照此系列介紹的方法寫,讀者應該能夠無礙地理解內容。 該何時寫緒論(Introduction)? 我們之前推薦了一個寫論文的順序,那時我們推薦緒論最好排在倒數第二寫,同時我們也說過討論(如果期刊要求將討論和結果分開寫,這裡則換成結果) 需回答緒論提出的問題,所以應該要先寫緒論還是討論? 老實說,緒論應該要先寫,因為這是最難寫好的部分。最後,建議將緒論分成五步驟寫。 緒論(Introduction)中應該包含什麼? 論文應該按照時間順序撰寫; 先從A點(緒論)開始隨著時間發展到B點(討論/結論)。上篇的討論內容我們提到應該要回答「why this particular study was needed to fill the gap in scientific knowledge we currently have and why that gap needed filling in the first place.」,但緒論回答的問題稍有不同。緒論中首先要回答的就是現有知識中的缺漏、解釋要如何補起與為什麼這個比其他缺漏重要。 想像你的論文就是下圖的沙漏,緒論包含了現有知識的沙子(最上層),當沙子穿過窄處 (該研究)時,沙子累積堆疊成新知識的地基(最下層)。因此論文追朔沙子從頂端到底端的歷程,並回答圖中每一個歷程的問題。緒論作為該歷程的起點,它必須精準回答最起先的三個問題。 如同上方所見,緒論應該從大範圍開始漸漸縮小到你的論文假設,現在一起來了解如何寫緒論。 從已知的研究領域相關知識來開頭 何為知識鴻溝(Knowledge Gap)? 為什麼需要彌補該知識鴻溝(Knowledge Gap)和如何彌補? 緒論(Introduction)要怎麼寫? 最後一部份是一般具體的緒論寫作技巧: 需要英文編修,就找Wordvice。|寫作資源|論文英文編修|學術論文翻譯|課堂作業英修|服務價格|常見問題|
Last Updated : 2025年 04月 04日
Thumbnail
學術論文寫作: 「討論」怎麼寫?
我們前面已經討論過一些寫論文時相當好用的寫作技巧,還特地獨立討論了論文圖片標題和註解、研究方法以及常見的論文研究結果寫作。現在是時候回頭來看看論文的分析面向,這篇文章我們教你如何寫出結構穩固並能成功導出該論文重大貢獻的討論(Discussion section)。 論文討論(Discussion)的目的? 一言以蔽之,討論部分必須向讀者證明你完成了緒論中提及的承諾。在論文的開頭,也就是緒論,你告訴我們為什麼你的研究很重要,然後利用一連串的圖片和表格介紹在研究中蒐集到的數據,我們可能會印象深刻,但如果所獲得的結論與期待的大相逕庭,那會相當令人失望。 但因為你會重複修改討論內文,畢竟在只有一兩段左右的長度(根據Nature的3,000字數限制建議)裡,你必須解釋在緒論中提到的議題跟研究中獲得的新發現,甚至必須指出你認為該領域未來可能的研究方向,最終濃縮出來的結果必定是不會太差的,所以不用太擔心。 在討論中該寫什麼? 如上所述,討論中必須要利用研究所獲得的數據來證明你在緒論當中提出的議題。內容必須涵蓋以下: 該如何寫討論部分? 以下我們提供一些關於寫作和組織的技術層面的技巧和一般建議,在你撰寫或修改以上內容時可能會有幫助。 技術寫作元素 組織 當你修改或撰寫研究論文時,我們希望以上的內容能夠產生幫助。 尋求專業英文編修服務協助 在撰寫或修改研究手稿時,參考這些指南可以寫出更有說服力的討論章節。在完成草稿後,別忘了將作品交給像 Wordvice 這樣的專業英文編修與校對服務,包含我們的學術論文英文編修、求職信英文編修、讀書計/個人陳述英文編修。專業語言編輯不僅會校對並修正文法、標點符號、文體與格式錯誤,還會改善詞語選用與語句表達,讓語句更加自然流暢。Wordvice 是業界領先的學術文件高品質潤稿服務提供者。 當然,你也可以先使用 Wordvice AI 寫作助手與文法檢查器,進行即時校對,在提交給專業編輯之前先潤飾草稿,確保你的論文盡可能完善。 若想了解更多撰寫優質研究論文的技巧,別忘了閱讀我們完整的研究寫作系列文章! 需要英文編修,就找Wordvice。|寫作資源|論文英文編修|學術論文翻譯|課堂作業英修|服務價格|常見問題|
Last Updated : 2025年 04月 04日
Thumbnail
MBA學制介紹: 選擇適合你的MBA
想申請美國研究所的同學可以參考準備申請美國研究所的流程,這篇我們要介紹選擇適合你的MBA。 為了申請MBA的你,我們接下來準備了一系列申請商學院的關鍵重點。這幾篇將圍繞著以下重點: 每篇文章都會提供申請技巧涵蓋了常犯錯誤 (the “Don’ts)和如何避免這些錯誤的方法 (the “Dos”) 喔。希望這些資訊在商學院申請過程中幫助到你並如願錄取成功! 什麼是B-School? 為了確保我們對主題有一定的共識,先介紹一下“B-school”這個單字,這是business school的縮寫,而商學院就是讀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MBA)學位的研究所課程。 當然也有聯合學位 (例如JD-MBA program)與undergraduate/graduate accelerated programs,但這篇只專注於研究所以上的商學院。 有什麼MBA programs可以選擇? 除了提供線上和校內教學形式之外,某些商學院只提供傳統的兩年制課程,而其他學院則提供一年制的加速課程,有些學校也讓學生選擇修課期限(提供12 到 18個月的修課彈性)。雖然有些美國學校提供一年制MBA programs (Emory, Northwestern, BU and Cornell, for example),但這主要是歐洲的學制。 哪一個MBA program比較好? 以上的問題比較是針對個人的喜好跟情況了,還有你在商學院求學時想要獲得什麼。為了幫助你下決定,我們根據您可以會問的幾個關鍵問題準備了以下的表格來比較兩種常見的學位制度。除了表中的內容之外,其餘你還可能會考慮的是: 問題 是的 不是 我真的知道我想利用MBA學位來達成什麼嗎? 那一年制比較適合你,因為你可以快速回到市場並專注在職涯目標. 如果你已經累積相當程度的工作經驗,也有了一定水準的職涯規劃,你可能也比較偏好一年制,因為可以更快回到市場。 選擇兩年制。你可以上看選修課也可以參加暑期實習計畫,試試不同的領域看看是否符合自己的興趣。 如果你畢業沒多久而且沒有很多工作經驗或希望轉換跑道,選擇兩年制可以幫助你縮小選擇範圍並幫助你獲得必須的相關領域經驗。 不工作賺錢的生活,我負擔的起嗎? 一年制花的錢是兩年制的一半,但相對的,你必須把兩年的課程壓縮在一年內上完,代表這一年你只能讀書。 如果你的金錢資助可以補助兩年(某些公司同意!),建議還是考慮兩年制喔。 I如果你必須邊工作邊上課來負擔學費,那兩年制或非傳統的線上課程也可以列入考慮。 因為兩年制的課程讓你有比較多時間可以參與課外活動,所以可以工作。 你也可以參與有薪暑期實習工作,這也可以幫助舒緩經濟狀況。 我在乎社交嗎? 兩年制就是你的選擇。因為商務與人際間的連結是高度相關的,兩年制讓你有足夠的時間與教職人員以及同學互動並建立連結,畢竟他們將來可能有一天會成為你的商業夥伴、重要客戶或是服務提供者。 一年制的花費比較少也可以較快進入職場開始賺錢。 畢業後,我需要找工作嗎?(i.e., I […]
Last Updated : 2023年 08月 23日
Thumbnail
如何避免研究結果寫作的常見錯誤?
在這一系列教您如何寫出強而有力的投稿論文中,這篇文章將介紹如何寫好研究結果以及如何避免常見錯誤。有些期刊要求分開寫研究結果跟討論,有些期刊則並沒有。 不免再次提醒大家務必查看期刊的作者須知。 為什麼要寫研究結果? 研究結果說明你從研究當中所獲得的重要數據,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其中有些常犯的錯誤需要額外注意。這篇文章將介紹論文研究結果的一般寫作準則,然後會進一步說明研究員在寫這部分的時候時常遇到的問題,大家一定要記住這些重點 ! 一般研究結果寫作準則 常見錯誤與避免方法 在下方表格中,我們列出學者在寫研究結果時,常犯的一些錯誤 (“Don’ts”)以及如何改善這些問題的解決方法( “Dos”)。 Don’ts Dos 不需要寫進所有數據 (再寫就沒位置了!) 只挑出與論文中的核心問題最相關的資訊。因為要讓讀者明白你已經仔細考慮了所有與研究問題相關的數據,所以必需涵蓋可能支持或不支持論文假設的內容。 不要只用寫的來解釋 某些數據可能較適合使用圖表或表格來解釋。理論上,如果您能夠善用清晰的圖形和插圖來展示大多數數據的核心本質,那研究結果可能是論文中最短的部分之一。 不要重複已經包含在圖表、表格裡的數據 數據應該是補充圖形所缺乏的部分,反之亦然。 如果您無法在圖例中描述例如控件、統計分析、實際p值和關鍵觀察結果等信息,請將其包含在“結果”部分裡。 不要毫無組織跳來跳去的討論數據 按照“研究方法”的順序(通常為時間順序)或從最重要到最不重要的順序組織內容。 無論你如何安排“研究結果”的架構,在每個段落中,應首先從最重要的開始寫。 不要寫太長的說明 簡潔所有的說明。可利用刪除被動語態結構的句子,並替換成主動語態和使用強烈動詞。這樣一來,你會發現句子會縮短很多,意思也會清楚很多。 不要用無意義的死數字 如果情況適用時,可以考慮使用百分比和比較值來描述數據的差異和幅度。利用這種數值表現方法,能夠讓你更輕易的強調關聯性,並幫助讀者理解。 如果您都有好好注意這六點,我們相信您的論文研究結果寫作一定會更加簡潔及清楚,當然就更容易傳遞你想表達的訊息!   需要英文編修,就找Wordvice。| 寫作資源 | 論文英文編修 | 學術論文翻譯 | 課堂作業英修 | 服務價格 | 常見問題 |
Last Updated : 2023年 11月 13日
Thumbnail
論文研究方法怎麼寫?
學者透過發表論文與各界分享最新進展,並拓展人類各方面的最新知識。同我們先前分享的文章(如何提高論文發表機率)提到的,如果期刊編輯在挑選文章時,他們考量的因素之一就是研究方法。一份研究論文不只包含研究結果,還有你如何獲得該結果以及你如何獲得研究結論。 我們必須將研究方法寫進論文當中,以利其他人可以複製我們的作法並驗證結果的有效性。 這意味著研究方法內容必須寫的清楚易懂,內容必須解釋實際操作流程和方法論。簡單來說就是要讓讀者知道你做了什麼、你怎麼做的和你為什麼做這個。 通常寫論文時會先寫研究方法的草稿,因為在整個實驗初始階段,就已經寫了很多關於研究方法的內容。 但這部分也是直到最後還一直在修改的 ,因為需要調整細部內容以因應 (1) 進行研究時你所有的細部調整和(2) 從共同作者及同儕評審那邊獲得的意見。 研究方法要涵蓋哪些內容? 研究方法的目的是要解釋你如何回答整個研究的問題,而基本需要涵蓋的內容有你如何選擇研究對象和變量、你怎麼操作或觀察這些元素、 如何收集數據和如何分析所有前述資料。可以利用5W1H法則 (who, what, when, where, why and how)來做系統性的規劃,請全面概述研究重點任務以利需要複製研究的其他人理解。 如何交代「研究方法」? 每個期刊都有自己對於研究方法區塊的特殊格式規定, 所以請查看你要投稿期刊的作者須知。但一般來說,你應該要大約涵蓋以下: 我們利用上述提到的四大重點來總結在草擬或修改研究方法內容時,可以參考的幾個重要因素。這個表格沒有全面性地涵蓋到所有內容,僅提供一個簡單的方向幫助你思考。 考量因素 研究架構(often an introductory paragraph) -What do we currently know about the research topic?-What type of study are you conducting (descriptive, analytical, comparative, interventional, observational, etc.)?-What variables will you use, and which […]
Last Updated : 2023年 11月 09日
Thumbnail
期刊論文圖片註釋與圖片標題怎麼寫?17個技巧
試試隨手拿一本期刊,翻開任一篇文章,不要看內文只看其中一張圖片然後問自己:「從這張圖片我可以得出什麼結論?」 根據這個圖表,能夠大約推斷出該篇文章的結論嗎? 大部分的人都同意圖表能增進讀者對文章的理解,然而我們最常面臨的難題卻是如何做出最簡潔有力的圖表來說明數據及結論。甚至,我們還得糾結該如何向讀者解說這些圖表所代表的含意。 圖片和表格不應該只是輔助說明,它們應該可以被獨立出來說明。圖片、圖表標題以及圖註應該要能讓讀者看過後就大致了解該圖片想傳達的訊息。而且人們偏好先看圖表再決定是否要看其他部分。 因此,圖片腳註必須寫清楚。 在這篇文章,我們提供一些關鍵技巧以及提醒來教你如何寫出有效的圖註。為了讓大家更能夠快速了解,我們將以下資訊分成五大類:整體圖註架構、圖表標題、材料與方法、結果與定義。建議寫圖註的時候,一併參考喔。 17個技巧教你寫出有效的圖片標題與圖註 類別 技巧 整體圖註架構Overall legend structure – 維持平均長度為100-300字(words)– 盡量使用完整句子來幫助理解,但片語也是可接受的– 使用與論文中一樣的縮寫、術語以及單位,特別是在研究方法和研究結果部分– 切記一定要重複確認目標期刊是否有針對圖表的特殊規定 圖表標題Title – 確認圖表標題能充分說明圖表內容。如果不行,請重新檢查你分類圖表的方式– 使用描述性語言來強調方法或分析方法呈現的類別 (e.g., “Structural comparison of peptide-activated XY receptors”).– 使用宣告式語言強調結論或是主要新發現(e.g., “Compound ABC accelerates insulin production”).– 使用主動語態跟有力的動詞 材料與方法Materials and Methods – 註解要保持簡潔,只包含說明圖片的必要資訊。註解可能需要包含細節,像是治療與限制條或模式應用等資訊,該資訊必須足夠讓讀者了解,而不需要再回頭翻找額外所需細節– 確認目標期刊是否需要你從圖註中包含或去除相關應用方法及材料細節– 使用過去式來討論已經完成的實驗 結果Results – 用一句話說明研究結論– 如果你使用的是宣告式標題,可以考慮是否重申圖註內容中的結果– 如適用,請包含樣本大小、p值與複製數值– 使用過去式 定義Definitions – 在圖表(非圖註)中定義所有符號、縮寫、顏色、線條、量表、誤差槓等,也務必標出其他不太好理解的內容– 避免使用只有組織單位內才知道的名字。必須使用直觀易理解的或標準命名以利外人理解 在寫圖片標題及圖註的時候,考量以上的內容同時跟隨目標投稿期刊的作者須知,論文品質就可以提升且改善論文被接受率! 需要英文編修,就找Wordvice。| 寫作資源 | 論文英文編修 | 學術論文翻譯 | 課堂作業英修 | 服務價格 | 常見問題 |
Last Updated : 2023年 10月 16日
Thumbnail
淺談論文署名原則: 對我有什麼影響?
上週我們透過「期刊編輯考量要點」來分析該如何有效增進你的論文投稿成功率,也提到在選擇適合自己的期刊時,應該同時考量期刊的宗旨及範圍以及同行評審機制。在進入成功期刊論文最佳實踐指南主題之前,這周我們將討論論文的實際議題。 當我們寫一份文章的時候,第一個問題要問 “誰是作者?”。這個問題的答案似乎淺而易見,但仔細想,會發現其實沒有簡單。署名作者即代表這位人士主導了論文當中提及的研究,作者名字的順序也是一項重要指標。因此,如果我們將作者寫錯了極有可能導致不可意料的後果。一起來了解為什麼署名作者這麼重要。 什麼是作者(authorship)? 在文學界中,作者即代表了某份文章的創作者。但在學術界中,作者代表的意思遠多過於那些。 有許多的期刊遵照國際醫學期刊編輯委員會(the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Medical Journal Editors, ICMJE)的定義,而想擁有作者資格,必須滿足以下所有四大條件: 如果論文的作者是組織為單位,則需要組織名稱清單之外,還需要所有滿足以上四大條件的所有參與人員姓名。 誰應該被歸類為貢獻者(contributor)? 當有人未滿足上述四大條件而無法被署名為作者時,國際醫學期刊編輯委員會(ICMJE)建議使用”致謝(acknowledgment)”。 這兩者的差異存在是為了要區別誰應該為公開發表的這一份論文負起全部責任,因此,只參與研究某一部分的人員則不適用此標準。雖然該部分人員的貢獻也許是不可或缺的(例:資金支援或實驗室技工),但他們與此研究的緊密程度卻遠不如「作者」。 當決定如何致謝貢獻者時,越清楚的描述越能減緩某部分人員無法被歸類為作者的負面情緒,舉例來說,國際醫學期刊編輯委員會(ICMJE)建議以下: 為什麼作者署名這麼重要? 如以上所述,作者署名的目的是為了使公眾問責時有目標對象。 學術界能夠持續運作是基於我們對彼此的信任,如果我們無法自信地倚賴他人的研究,那麼我們追求知知識的腳步必然停止。 如果一個人能謊造誰主持該研究,那我們怎麼能相信他所提供的數據或發表的論文呢? 因此,署名適當作者這件事情對於我們努力促進學術合作及知識分享的信心是至關重要的。 可信賴度並不是作者署名錯誤引起的唯一問題,當提交的論文需要額外審查時,公眾需要接觸能回答問題的核心人物。 研究,顧名思義就是鑽研考究,挑戰現有的知識並測試其穩固性。如果我們無法與正確的人員進行溝通並評估研究的優缺點,那這個學術研究對我們來說是無用武之地。 再者,同行評審的目的即重視這些耕耘該領域的作者,並請他們評估了解新研究是否對於現有累積的知識有新進展以及指出未來可以繼續研究發展的機會。 更甚至,作者署名錯誤可能招致團隊的不和諧。 試想想下列情況:一群人共同開了一個項目,但只有一部分的人被署名為作者,這些被排除的成員可能會認為自己被輕視進而拒絕未來的任何合作。這樣的怨恨可能導致重要學術新發現被故意隱藏或是被人為惡意操控。多年來的心血轉眼毀於一旦,只因為參與單位無法在署名作者方面達成共識。 最後,請記得任何在提交論文後才引發的作者署名爭議而導致你的論文或未來的論文接收率降低,責任不會是在期刊編輯們身上。從刊物編輯的角度來看,該研究論文的價值在於其可信賴性。 期刊必須要能夠確保任何刊載的內容都是被徹底檢驗過且潛在研究來自於堅固穩定的驗證。如果編輯們無法自信地介紹,他們為何要冒這個風險呢? TIP: 即使你投稿一份相當嚴謹的研究論文至期刊,但作者歸類上卻有明顯爭議,那你在期刊編輯中就已經失去信賴。只要在提交論文之前,提前與潛在共同作者達成共識,這就是可以避免的問題, 現在我們已經充分了解不適當的作者署名風險,接下來兩篇文章將介紹最佳避險方法與如何在提交之前重複確認並發現作者分類問題。 若你想進一步了解如何撰寫一篇優質的研究論文,歡迎參閱我們完整的期刊投稿與研究論文寫作系列文章! 另外,別忘了在投稿前使用英文文法檢查工具快速檢查草稿,並請英文編修專家協助深度編修潤稿完整論文。專業的學術編修服務能大幅提升論文被頂尖期刊接受的機會。 需要英文編修,就找Wordvice。|寫作資源|論文英文編修|學術論文翻譯|課堂作業英修|服務價格|常見問題|
Last Updated : 2025年 04月 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