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寫作

Thumbnail
什麼是香腸論文?拆分發表的問題
學術道德是科學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 “十論學術道德”系列文章對代寫、剽竊抄襲、數據造假、虛假署名、圖表侵權、發表偏倚、引用失當、一稿多投、重複發表、拆分發表(香腸論文)這十大學術不端現象進行剖析,總結建設風清氣正的學術環境需注意的要點。 本文是第十論,簡述拆分發表的現象和糾正措施。正規的英文編修服務機構遵守出版界學術道德,來詳談論文重複發表的問題。 拆分發表又稱香腸論文,意為把本應在一篇論文中發表的內容像切香腸一樣細分成多篇論文發表,用以增加論文數量。 人們經常會發現這樣的現象,某人發表了一篇燃料組分A的論文,過幾個星期又發表了一篇燃料組分B的,再過幾個星期又發表了一篇燃料組分C的。 這幾篇論文從格式到內容看上去都差不多。 人們不禁疑惑:這麼發下去得出多少篇論文啊! 為什麼不合併發表呢? 這到底是科研高產呢還是學術不端呢? 這個問題就好比用學術道德去約束參考文獻引用一樣,容易觸發某些科研人員的敏感神經——「我引用什麼參考文獻你也要管? 我論文想寫什麼課題你也要管? 我想發長的就發長的,想發短的就發短的! 」檢視拆分發表其實並不會破壞學術自由。 題材龐大的論文,當然必須拆分成若干篇系列論文單獨發表,無人否認這種必要性。 然而,在論文切分的問題上,確實會存在學術不端,儘管這種道德失范容易被技術藉口所掩蓋而不易察覺。 拆分發表的主觀動機是用少量科研成果製造大量論文。 實施這種行為的藉口通常包括:時效性發表階段性發表數據量太大把工作做精 實際上,仔細觀察便會發現拆分發表的以下三個特點 內容和格式重複 拆分發表的目的就是為了把不充足的科研成果膨脹成看上去很充足的多篇論文。 例如,由於拆分發表是把1篇論文的內容寫出3篇論文的篇幅,勢必造成每篇論文在緒論、材料、方法、討論等部分均出現大量重複內容。 儘管具體語句寫法可能不同,但基本意思都差不多。 拆分發表的另一個目的是用最快的速度和最小的代價寫出最多篇論文來,而不是老老實實地按照發現和論點去逐句撰寫原創性文字。 因此,拆分發表最喜歡使用格式相似或相同的範本,希望像流水線機器化大生產一樣快速製造論文,恨不得像填空那樣換幾個詞和數位往範本裡面一填,一篇論文就製造出來了。 因此,「快速、省勁、雷同」的風格在拆分論文上體現得很明顯。 數據和論點的分割和組合 拆分發表由於數據量較少,造成數據和論點在多篇論文中往往不夠瓜分的。 這勢必導致本來是同時做完的A、B、C這3組數據被人為地各自分配到3篇論文中,各說各事,互不相關,也互不集成。 更有甚者,在分割數據后再實施各種組合,能撰寫出第4-7篇論文來,分別論述A與B比較、A與C比較、B與C比較、A與B和C比較。 本來只寫第7篇這一篇論文就可以了,經過這樣的操作卻能寫出7篇論文來,而且竟然還能夠對這種「精細化」發表方式冠以「學風嚴謹、絲絲入扣」的美名。 這種把數據先分割到最小單元,然後再把數據變著花樣進行排列組合地比較的做法,確實把有限的數據利用到了最大化,能夠產生最大數量的論文,看上去花裡胡哨,無比複雜,但是這些論文多數都是中間產物或中間過程,結論具有片面性。 裡面只有一篇論文是完整有用的,其餘幾篇基本都是垃圾論文。 這種分割組合的中間步驟堆砌發表,是拆分發表具有迷惑性的一大特徵,也是學風不正的典型表現。 圖線稀疏 拆分發表的第三大特徵是故意把圖畫得很稀疏,用以佔據版面,在論文頁面上充數。 本來能夠把A、B、C這3組數據都畫在同一張圖中也不顯得擁擠,卻一定要拆開畫成7張圖(A、B、C、A和B、A和C、B和C、A和B與C),導致每張圖稀稀拉拉,非常空曠,在版面上卻又大量堆砌插圖,違反簡潔精鍊完整的原則。 綜上所述,如果能夠用一篇論文的篇幅更為完整地論述全部結果,就不應刻意分解成幾篇論文分別表述,造成每篇論文的論點都片面而不夠充分。 這種對論文的合理策劃,只有科研人員自己心裡最明白應當怎樣去做。 當滿足績效考核指標的拆分論文數量與科學真理發生矛盾的時候,應當堅守學術道德,追求論文質量,放棄香腸論文的誘惑。 這樣,才能贏得同行的尊敬。 需要英文編修,就找Wordvice。|寫作資源|論文英文編修|學術論文翻譯|課堂作業英修|服務價格|常見問題|
Last Updated : 2023年 10月 26日
Thumbnail
論文重複發表的現象
學術道德是科學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 “十論學術道德”系列文章對代寫、剽竊抄襲、數據造假、虛假署名、圖表侵權、發表偏倚、引用失當、一稿多投、重複發表、拆分發表(香腸論文)這十大學術不端現象進行剖析,總結建設風清氣正的學術環境需注意的要點。 本文是第九論,簡述重複發表的現象和糾正措施。正規的英文編修服務機構遵守出版界學術道德,來詳談論文重複發表的問題。 重複發表和拆分發表破壞學術公平性,即一個原創性功勞只能記一次分的原則。 這兩種現象都是試圖用有限的成果套取幾倍多的榮譽,即希望把一個功勞記好幾次分,因此是違反版權或學術道德的表現。 重複發表一般包括以下五種現象: (1)一稿多投地原樣發表在不同期刊(2)改頭換面地重複發表(3)把不同語言的論文翻譯後再次發表而不引注原始發表論文(4)把會議論文原封不動地再次發表在期刊上(5)把論文原封不動地搬到專著裡面,或把專著內容原封不動地搬到論文裡面, 並且不引注原始發表出處。 這五種重複發表現象的共同特徵是不引注自己已經發表過的內容,希望在成果績效統計時把實質上的一篇論文統計成兩篇甚至更多篇。 因此,它們是破壞成果統計公平性的作弊行為。 拆分發表又稱香腸論文,表示像切香腸那樣把本應發表成一篇論文的內容拆解成很多小篇,用來增加論文數量。 第十論將專門討論拆分發表。 造成重複發表的主要原因是績效評價體系對論文數量的要求,以及科研人員「虛報戰功」的誠信缺失,或玩弄小聰明的投機取巧思想。 期刊對重複發表會給予嚴厲處罰,包括刊登撤稿聲明和通報相關機構等。 這些在學術圈內不脛而走的醜聞會對作者聲譽造成無法挽回的巨大損害,嚴重影響事業發展。 一稿多投地原樣發表在不同期刊 屬於惡意自我抄襲和版權侵權行為,因為期刊在發表前都會要求作者簽署版權協定。 明知兩個期刊都錄用了論文,卻不從其中一個撤稿,說明這種行為在性質上不是一稿多投中的糾紛問題。 這種行為是一種最低級直白的重複發表。 改頭換面的重複發表 這種行為要狡猾很多,體現在變更句子寫法,以及把相同的數據,特別是圖表和公式,在不同的論文中按照不同的排列組合方式多次使用,換湯不換藥;或者把本應合併在一篇論文中不同角度的討論拆開在不同的論文中進行,每篇論文只談一個側面,不惜以拆散方式誤導讀者以偏概全,從而達到增加論文統計數量的目的。 這種論文的特徵是作者順序發生變化,圖表公式的號碼和格式發生變化,而且故意不引注自己已經發表的另一篇論文,因為引註會導致編輯和審稿人發現重複發表並拒稿。 有的期刊認為當主要的研究方法相同、半數以上內容(包括資料或討論部分)相同、結論類似的論文就是重複發表。 如果想把舊數據拿出來當作原創研究再次使用,必須在數據分析上體現真實的創新性,例如重新解釋數據或處理數據。 把不同語言的論文翻譯後再次發表 本來是合理合法的事情,只要引注原始發表論文即可,說清楚兩者之間的翻譯關係。 如果不引注,性質就變成了自我抄襲和重複發表。 為了在不同的國家傳播知識,翻譯作品本應受到鼓勵。 但是,仍有很多期刊為了維護原創性,明確表示不接受曾經以任何語言發表過的論文。 如果想把論文或專著翻譯發表,需要獲得原始語言出版社和翻譯語言出版社的許可,在辦理版權手續後方可操作。 會議論文原封不動地再次發表在期刊上 先發會議論文,然後能否發表在期刊上,是一個複雜問題。 學術會議對於科研成果交流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義。 出版界過去對該問題的管控不像今天這麼嚴格。 目前,會議論文通常不能直接原樣發表在期刊上,不僅是由於有些會議發佈帶刊號的會議論文集從而擁有版權,而且更多是由於期刊編輯部普遍要求必須在會議論文中顯著增加原創性新內容,才能在期刊上發表。 顯著增加新內容百分比的要求隨期刊不同而不同,並無定論。 例如,有的期刊編輯部規定,會議論文如果想再投期刊,需要獲得會議論文出版方的版權許可,並在會議論文中增加50%以上實質性新內容,而且須在新論文中引註標示該論文的哪些內容已經發表在會議上。 由於期刊會查重而發現相關的會議論文,作者需要在稿件中註明對會議論文的引用。 把論文原封不動地搬到專著裡面 關於論文與專著的關係,很多學者的發表實踐是先發表論文,然後把系列論文彙集成書。 然而,也有些學者選擇把原創性內容先不發表論文,而直接撰寫在系統性的專著裡。 對於這兩種做法,都需要注意在再次發表的時候,須引注原始發表作品,獲得版權許可,並按照發表要求補充新內容。 重複發表是「謊報戰功」在學術界的集中體現,破壞榮譽的公平性。 一旦被揭發暴露,個人聲譽將嚴重受損,是得不償失的不明智行為。 研究人員需要自覺自律,珍惜名譽,避免重複發表。 需要英文編修,就找Wordvice。| 寫作資源 | 論文英文編修 | 學術論文翻譯 | 課堂作業英修 | 服務價格 | 常見問題 |
Last Updated : 2023年 10月 26日
Thumbnail
論文一稿多投的問題
學術道德是科學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 “十論學術道德”系列文章對代寫、剽竊抄襲、數據造假、虛假署名、圖表侵權、發表偏倚、引用失當、一稿多投、重複發表、拆分發表(香腸論文)這十大學術不端現象進行剖析,總結建設風清氣正的學術環境需注意的要點。 本文是第八論,簡述一稿多投的現象和糾正措施。正規的英文編修服務機構遵守出版界學術道德,來詳談一稿多投的問題。 與其簡單說一稿多投是作者的學術道德問題,不如說它是作者和期刊是否均獲得公平對待的問題。 一稿多投並不違反《著作權法》。 當論文被錄用並簽署版權協定後發生的重複發表才是違反版權的道德問題和違法問題。 一稿多投是投稿人(弱勢方)與期刊(強勢方)在各自利益無法協調下的必然結果,在很多情況下雙方都有責任,是一種糾紛。 如果一定要分出對錯,那麼違反”遊戲”規則的一方是過錯方,而且這個”遊戲”首先必須有規則。 如果連規則都沒有,那對錯就無從談起。 目前的行業規則是如果投稿給一家期刊,就不應再投稿給另一家,除非收到第一家拒稿或同意撤稿的決定或未在規定期限內處理。 投稿人必須尊重這個行業規則。 一稿多投的最常見動機是無法等待漫長的審稿週期,或為了增加命中率。 人們在談到這個問題時,總是能夠聯想到高中大學填報志願和出國留學聯繫學校的情形。 高考填報志願是在全國統一招生平臺上按照第一志願和第二志願等順序填報,然後等待投檔學校逐次錄取。 這種方式是”一分多投,順序錄用”。 考生和學校的利益在這種方式下均能夠得到保障,原因是考生高效率地同時填報了多個志願,而學校高效率地在規定時間期限內完成了逐檔挑選。 這是一種皆大歡喜的公平合作模式。 出國留學申請模式則是另一種公平模式,即申請人可以同時申請多所學校,並向每所學校繳納申請費(通常幾十美元,有些學校能夠豁免)。 學校在不確定的時間內完成審核,申請人有權隨時隨意挑選錄取學校和放棄任何學校。 雖然「一申多投」造成學校招生委員會工作量增加,以應付比「一申一投」多出幾十倍的申請數量,但是學校為了招收到高質量的學生,仍然歡迎這種工作量的增加,並以收取少量申請費的手段試圖控制申請數量。 這種方式也是皆大歡喜的公平合作模式。 禁止一稿多投是為了阻止投稿人違約而對期刊造成傷害,但有時會變成一種不公平的霸王條款,即只允許強勢方(期刊)無休止地拖延弱勢方(投稿人),而不准投稿人終止拖延或中途改投。 在這種合作模式中,如果雙方不糾正自己的錯誤,這種糾紛會極大傷害出版業和學術公平。 投稿人需要一稿多投的原因包括: 期刊反對一稿多投的原因包括: 因此,有的期刊規定了主動撤稿限制,希望投稿人不要在同行評審階段撤稿等,否則可能會對投稿人做出處罰。 在目前一稿多投越發嚴重的情況下,雙方利益衝突的第一焦點是評審時間的約定,第二焦點是投稿人是否有權利撤稿改投更有名氣的刊物。 這些衝突顯示學術出版業在稿源管理制度上迫切需要改革,才能均衡滿足雙方的正當需求。 前述高考填報志願的”一分多投,順序錄用”模式是一種比較好的解決方式,但很難在全國乃至全世界建立這樣一個投稿協調管理平臺。 出國留學聯系學校的”一申多投”模式的特徵是以申請費控制報考人數,歡迎考生同時申請多所學校。 期刊可以考慮採納這種模式,徵收投稿費,用來補償編輯和審稿人應對成倍增加的稿件處理成本。 但是,這種模式與出國留學申請模式的區別在於,同一審稿人可能會遇到相同投稿人投往不同期刊的相同論文,造成重複評審,而學校招生委員會的教授則不會遇到重複評審同一個考生的問題。 在學術出版行業尚無更好的稿源管理制度的情況下,在現有體制內解決一稿多投矛盾的最公平辦法就是雙方嚴格約定審稿時限和主動撤稿規定,並且認定違約方為過錯方。 根據稿源多寡情況,期刊或許可以公佈一個快速或漫長的審稿時限(例如一個月或半年),也或許可以公佈”一旦錄用,不得撤稿”的規定,或撤稿補償費制度。 這些規定和權利涉及法律問題,須謹慎處理,以法律為準。 不合理的期刊投稿規定和處罰不僅違法,而且不會有長久的競爭力和生命力,在市場競爭機制中會被自然淘汰。 如果投稿人認可自己所選擇的期刊的規定,那麼就應當嚴格遵守,不能失去耐心或中途變卦,否則就是不負責任、道德失範、學術不端,不尊重期刊的勞動。 反之,如果期刊在審稿時限上違約,那麼投稿人當然有權宣佈投稿失效並轉投別處,這時需要譴責的是期刊這個違約方。 為了慎重選擇刊源,投稿人可以在投稿前同時發信給多家期刊,簡要介紹自己的論文內容,詢問稿件是否合適,避免盲目投稿後再撤稿的糾紛。 一稿多投是涉及作者和期刊的雙方道德問題和法律權益問題。 不論投稿的規則合理還是不合理,只要是約定的規則,大家就應當遵守,包括作者和期刊雙方,這樣才能保證學術秩序的公平性。 作者有選擇期刊的權利,但是不應當違反投稿約定。 共同尊重投稿約定的契約精神是至關重要的。 延伸閱讀:為什麼不可以一稿多投? 需要英文編修,就找Wordvice。|寫作資源|論文英文編修|學術論文翻譯|課堂作業英修|服務價格|常見問題|
Last Updated : 2023年 10月 26日
Thumbnail
談論學術道德之發表偏倚
學術道德是科學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 “十論學術道德”系列文章對代寫、剽竊抄襲、數據造假、虛假署名、圖表侵權、發表偏倚、引用失當、一稿多投、重複發表、拆分發表(香腸論文)這十大學術不端現象進行剖析,總結建設風清氣正的學術環境需注意的要點。 本文是第七論,簡述發表偏倚的現象和糾正措施。正規的英文編修服務機構遵守出版界學術道德,來詳談發表偏倚。 前面的六論談了違反科研誠信的弄虛作假問題。 發表偏倚談的是學術公正性。 偏倚是指偏心和不公正,使得科研工作喪失客觀性,這也是違反學術道德的表現。 在發表的文獻中,成功證明科研假設的研究遠比未能證明假設的研究更多,這就是發表偏倚。 偏倚由兩個原因產生,一個是利益衝突,另一個是認識片面。 由利益衝突導致偏倚的典型例子是醫藥行業普遍存在的喜歡發表陽性論文而隱瞞陰性結果的現象。 所謂陽性指的是臨床實驗具有顯著療效或預期安全性效果,而陰性指的是沒有達到預期效應。 如果將陽性和陰性的概念推廣到所有學術研究領域,陽性指的就是達到預期功能,或影響因數與回應參數之間具有相關性;而陰性指的就是沒有達到預期功能,或不具有相關性。 由於科研人員無法獲知沒有被發表的陰性結果,導致大量資源浪費在已被證明失敗的技術路徑上。 研究人員和學術期刊都應當無偏倚地積極傳播陽性和陰性結果。 科研課題資助企業喜歡發表陽性結果的原因是希望展示藥物療效,不希望報導花費鉅資而無療效的藥物研究結果。 科研人員喜歡發表陽性結果的原因是受到經濟利益和資助企業意見影響,並且認為陽性結果報導的是成功的產品和科研實踐,而陰性結果報導的是失敗的產品和科研彎路,沒有臨床價值。 期刊喜歡「報喜不報憂」的原因是審稿人和編輯認為失敗的科研活動的創新性不足,會降低期刊水準。 這是由在認識片面導致偏倚的典型例子。 報喜不報憂是一個普遍的社會現象,例如只喜歡宣傳打勝仗,而不提打敗仗;大肆宣揚最後成功的那1%的科研經歷,而對前面的99%失敗閉口不談。 有的科學家還說”如果我把所有的失敗經歷都發表一遍,那我的論文數量就不是200頁,而是2萬頁”。 大家都知道在愛迪生發明燈泡的過程中最後成功的那種燈泡,而科研人員和普通大眾的不同點就在於科研人員特別關心前面失敗的那些種燈泡,而普通大眾則不關心。 實際上,只要方法合理、數據正確,失敗的科研經歷也同樣具有很強的創新性,因為它用新的發現證明瞭此路不通,避免別人繼續在這個方向上浪費資源去探索。 這些報導科研失敗的論文其實極有發表價值和學術水準。 產品成功還是失敗,從來就不是創新性的唯一標準。 很多高影響因數期刊大量刊登諸如醫學陰性論文那樣的”科研失敗”,即著重報導”什麼東西是不工作的”。 學術期刊的責任就是客觀報導全部科研探索發現,而不應該從主觀上就所謂成功或失敗挑三揀四。 因此,必須在學術發表上避免對陰性結果的歧視和偏見。 在發表偏倚的問題上,除了對陽性和陰性結果的選擇性歧視外,科研人員有時受到利益衝突影響而故意誇大現象和結論,刻意隱瞞不利結果,這也是一種常見的道德失范。 過份誇大和刻意隱瞞,不僅是偏心和不客觀中立,而且是弄虛作假。 例如,在醫藥論文中的對比方法設計上故意傾向於放大療效並人為削弱副作用。 受到利益影響的發表偏倚可能會使讀者過高評價藥物療效或過低評價副作用,從而造成醫生對患者的不恰當治療,甚至危及生命。 為了使讀者正確解讀論文內容,避免發表偏倚給讀者造成傷害,很多期刊要求作者、編輯和審稿人公開利益衝突。 學術獨立和公正是科研誠信的基礎。 鼓勵發表偏倚會加劇學術界的「報喜不報憂」現象,甚至助長造假。 中國有句古話,”兼聽則明,偏聽則暗”。 多聽聽科研失敗的消息,發現失敗的原因,能夠加快成功的步伐。 為了保證科研工作的公正性,學術界應當避免利益衝突干擾,鼓勵發表陰性和失敗的科研結果,完整記錄所有科學發現,避免同行在錯誤或無效的方向上繼續浪費資源而走彎路。 至於說擔心鼓勵發表未實現預期目的的科學發現會導致大量灌水論文和新的學術不端,這種顧慮沒有必要,因為論文創新性要求確保了科研意義必須足夠重大、科研發現必須足夠新穎。 需要英文編修,就找Wordvice。|寫作資源|論文英文編修|學術論文翻譯|課堂作業英修|服務價格|常見問題|
Last Updated : 2023年 10月 26日
Thumbnail
論文寫作怎樣算是虛假署名?
學術道德是科學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 “十論學術道德”系列文章對代寫、剽竊抄襲、數據造假、虛假署名、圖表侵權、發表偏倚、引用失當、一稿多投、重複發表、拆分發表(香腸論文)這十大學術不端現象進行剖析,總結建設風清氣正的學術環境需注意的要點。 本文是第四論,簡述虛假署名的現象和防治措施。正規的英文編修服務機構 遵守出版界學術道德,來詳談虛假署名是什麼 。 學術論文是科研人員的勞動成果,其重要性不亞於工資是工人勞動的回報以及財富是企業家勞動的回報。 署名權是作者的重要權利和榮譽,直接關係到研究生學業畢業、評獎、求職、職稱晉陞、薪酬、住房待遇、科研基金申請、學術聲譽等個人利益。 利用虛假署名騙取這些利益,甚至侵害他人署名權和剝削他人勞動成果,是極不道德的惡劣行為,不僅違反學術倫理,而且違法,甚至激化社會矛盾。 由於虛假署名不像金融詐騙那樣赤裸裸地奪走他人錢財,而且有時還被用來作為搞好各種關係的賄賂或討好手段,人們對它的危害認識不足。 虛假署名稱包括以下五種現象 把不屬於作者的人列為作者 主要體現為掛名作者。 關於作者資格,國內外主要期刊均有定義,近年來很多期刊推出的貢獻者聲明清單里也有補充,本文無需具體歸納。 簡言之,作者就是對論文創作有直接貢獻的人。 做出間接貢獻的人只能出現在致謝中,不能成為作者,最典型的例子是提供專案經費但對論文寫作無貢獻的人,以及提供實驗條件但不參與實驗數據分析的人。 至於說只對論文提供過諮詢意見甚至沒有任何參與的院長、系主任和學術權威,更沒有資格作為作者。 論文作者有時喜歡邀請學術名人掛名擔任所謂榮譽作者,獲得他們對論文的認可,以便增加發表可能性。 這種做法是明顯的作弊,因為看過一篇論文並認可,完全不等於參與創作一篇論文。 更有甚者,有的作者把著名大學的學術權威的名字擅自添加在自己的論文里拿去發表。 這不僅違反署名道德,而且侵犯他人名譽。 為了防止亂加作者的現象,一方面作者本人需要自律,另一方面需要在論文稿內和成果評價中推廣實施貢獻率量化標識,避免過去那種”只要掛名就賺一篇論文”的粗糙統計現象。 所謂貢獻率就是標明每個作者在論文中的貢獻百分比(例如百分點數分別為55%、27%、18%),所有作者的百分比之和為100%。 把屬於作者的人不列為作者 主要體現於代寫作弊。 有些作者花錢請人代寫論文,槍手的名字自然不能出現在論文中,避免露餡。 有些醫藥公司請人根據實驗數據撰寫臨床報告或論文中的部分內容,在發表時掩去這些代寫者的名字,這也是違反實事求是的學術不端行為,是對作者權利和智慧財產權的踐踏。 這種論文屬於虛假署名論文,不應當被發表;即使僥倖發表,也應撤稿。 作者的重要性排序不符合實際情況 是一種惡意虛假署名,往往涉及剝削他人勞動成果,尤其發生在上下級之間。 作者排序一般包括三種,即按照英文姓氏字母順序排序(學術界基本不承認和不使用)、按照首末位重要作者排序(末位作者的重要性僅次於第一作者,對此,學術界並無約定俗成的共識)、按照作者貢獻重要程度排序(廣為認可和使用)。 國內外絕大多數高校和科研機構在成果認定時的規定是只承認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及其他們的署名單位)的作品。 這種評定政策造成對第一作者位置的爭搶。 這種現象在導師和研究生之間、單位上下級作者之間尤為突出,造成人際關係極為緊張,嚴重破壞科研合作。 本應獲得但被搶走第一作者位置的作者,心中對這種不公平境遇的憤怒可想而知,因為自己的辛勤勞動成果和本應屬於自己的榮譽被他人強行奪走。 通訊作者的出現極大緩解了爭搶第一作者的矛盾,使得同一篇論文能夠被兩個需要應付成果考核的人同等使用,即研究生畢業可以使用第一作者,導師晉陞可以使用通訊作者。 把不夠資格的人列為通訊作者 通訊作者的出現帶來了新的學術腐敗,即把不夠資格的人列為通訊作者,作為與第一作者地位同等寶貴的禮物去賄賂或討好別人。 有些人以權謀私,如果不列為通訊作者就不讓發表。 有些作者互相”説明”,彼此贈送通訊作者,使得自己能夠參與成果評定的有效論文數量急劇增加。 這些都是學術不端的虛假署名行為。 在開列共同(並列)第一作者或共同(並列)通訊作者時違反實際情況 隨著各單位之間科研合作力度加大,論文的作者數量也持續增加,進而發展到一個第一作者和一個通訊作者已經不夠分的了,從而出現了共同(並列)第一作者和共同(並列)通訊作者。 這種並列作者本來是個好事,承認不同作者的同等貢獻率,避免作者們把一篇論文拆散各自當第一作者去發表一遍。 但是,學術腐敗接踵而至,出現了濫贈並列作者的現象,以圖多個作者各自使用同一篇論文去申報一遍成果。 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其實很簡單,就是按照並列作者的個數對論文篇數乘以權重係數。 例如,如果有一個第一作者和兩個並列通訊作者,那麼每個作者拿去評定成果的篇數就不再是一篇,而是2除以3,即0.67篇(即0.67個論文點數)。 如果有兩個並列第一作者和兩個並列通訊作者,那麼每個作者的篇數就是2除以4,即0.5篇。 為了消除虛假署名,除了加強道德自律和行政處罰力度外,最有效的辦法是在論文中發佈並在績效評價體系中使用作者貢獻率百分比制度,將過去粗糙的按篇統計方法細化到統計百分點數。 需要英文編修,就找Wordvice。|寫作資源|論文英文編修|學術論文翻譯|課堂作業英修|服務價格|常見問題|
Last Updated : 2023年 10月 26日
Thumbnail
詳談數據造假現象
學術道德是科學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 “十論學術道德”系列文章對代寫、剽竊抄襲、數據造假、虛假署名、圖表侵權、發表偏倚、引用失當、一稿多投、重複發表、拆分發表(香腸論文)這十大學術不端現象進行剖析,總結建設風清氣正的學術環境需注意的要點。 本文是第三論,簡述數據造假的現象和防治措施。正規的學術論文英文編修服務機構一同維護學術道德,來詳談數據造假現象。 論文數據造假是弄虛作假在學術領域的體現。 各行各業都有假貨存在,科研領域也不例外。 本文討論的是學術論文數據造假,而非其他領域的數據造假,例如工程質量檢測數據造假、企業產品和財務數據造假、網店銷量刷單造假、藥品註冊申請數據造假、環境監測數據造假、統計部門數據造假等。 科研數據造假的動機通常是為了騙取科研經費或發表論文。 造假方法包括捏構與篡改資料。 這種造假屬於具有主觀惡意的學術不端行為,在違反學術道德的十惡排行榜上高居第三,其惡劣性質和危害僅次於代寫和剽竊抄襲。 需要注意的是,由於水準或疏忽等非惡意原因導致的數據錯誤和觀點分歧不屬於數據造假。 誠實性出錯是允許的,但是不允許造假。 近二十年來,國內外著名期刊發生了很多影響較大的科研數據造假醜聞或數據真實性質疑事件,涉及生物、醫學、物理、心理學等眾多領域,造成大批論文撤稿和當事人被處罰甚至判刑的後果,而且造假趨勢愈演愈烈。 科研數據造假已經發展成為社會各方極為關注的熱點問題。 這裏的數據指的是表格、插圖、照片等任何數據。 科研資料及結論造假的具體形式包括以下三種。 在明知不正確的情況下故意使用不當的研究方法 故意錯誤選擇試驗樣本或錯誤設置試驗條件,故意用錯模型或公式。 這種造假具有欺騙性,與誠實性錯誤經常難以區分,即分不清到底是嘗試新做法或技術性選錯方法,還是明知故犯。 甄別這種造假的辦法是看所用方法的假設、理由和輸入條件是否有完整的介紹。 如果有完整介紹,則基本可以排除惡意造假。 如果沒有完整介紹,那麼這種數據可能是為了製造某種效應而騙人的。 一般來講,嚴肅認真地使用一個錯誤的方法做出的數據都不是造假,只是誠實性錯誤。 造假的最大特徵就是隱瞞掩蓋資訊,讓讀者無法瞭解方法的全貌,或者無法複製驗證結果,以便瞞天過海。 故意掩蓋或歪曲數據的含義並得出錯誤結論 隱瞞、迴避或歪曲重要事實,以偏概全,選擇性虛構邏輯。 這種造假也具有欺騙性,與誠實性錯誤難以區分,即分不清是水準差、觀點有分歧還是誤導性地明知故犯。 甄別這種造假的辦法是看結論是否具有誤導性的利益目的,以及是否在狡辯和混淆視聽。 需要注意的是,對這類問題進行打假,必須注意避免亂扣帽子或破壞學術自由。 學術發展需要寬鬆的環境。 如果人人自危,束手束腳,擔心被指控造假,對於開創新事物和百花齊放地發表新觀點(包括不成熟的觀點)都是非常有害的。 故意偽造或篡改數據 這種造假是最沒有爭議的,也是最常見的。 這種造假一般是由於同行無法複製結果而被揭穿。 它具體包括:從無到有地編造添加資料;將真實資料中不符合自己預期結論的數據刪掉;將”不好看”的數據刪掉;將自己無法解釋的有效資料隱瞞。 錯誤的數據肯定要刪掉,沒有爭議。 這裡唯一的誠實性錯誤爭議就是什麼叫有效數據。 由於科學技術水準的局限,很多數據現在無法解釋,但將來可能能夠解釋。 如果方法和數據沒有錯誤,那麼這種無法解釋的數據理應保留在論文中予以披露,以維持數據和結論的完整性。 但是,科研人員通常不希望發表自己無法解釋的數據,因為擔心無法回答同行評審人的疑問。 科研人員是否有權利拒絕披露和評論自己不能解釋的數據,這是一個頗有爭議並涉及同行評審寬容性的話題。 總之,添加假數據和刪減有效數據能夠被簡單明確地裁定為造假,但是隱瞞無法解釋的數據是否都能被裁定為造假是有爭議的。 為了避免被指控造假,最安全的做法是披露全部數據而不隱瞞任何。 科研數據造假的處罰措施包括學術規範處罰(例如公開道歉、期刊通報批評)、行政處罰(例如降薪、開除)和民事處罰(例如罰款)。 有些嚴重的數據造假會被以其他相關罪名(例如騙取科研經費)起訴而獲刑。 有關部門還在考慮設立科研人員學術誠信檔案制度,使得造假成為一個永久記錄的污點,讓造假者職業發展受阻。 不少期刊在增加數據編輯審核制度,並考慮改革同行評審過程,使得論文及其數據能夠在網上公開接受全球任何人的評議,對被舉報涉嫌造假的論文數據進行專門審查等。 這些措施的目的就是為了告訴大家,資料造假這道紅線是不能觸碰的! 需要英文編修,就找Wordvice。|寫作資源|論文英文編修|學術論文翻譯|課堂作業英修|服務價格|常見問題|
Last Updated : 2023年 10月 26日
Thumbnail
如何增加你的論文發表數量
學術界中,許多學者的職涯與論文發表數量息息相關。雖然一個人的發表多寡不代表他的聰穎程度或對於學術圈的實際貢獻,然而許多研究單位、公司,甚至是非營利組織單位都使用發表文章多寡來比較候選人的好壞。但是一個研究計畫可能需要耗費相當長的時間,而研究可以長達十幾年。如果不加速研究進度的情況下,我們能如何增加論文發表列表的數量呢? 答案其實蠻簡單的:尋找其他發表的方法。 研究論文不是唯一一種被列為發表刊物的形式,你可以利用以下不同種類的文章來增加你發表數量。以下是各種不同的論文形式的介紹, 列表中提供每種寫作的簡短介紹、內容特色、是否由編輯徵求、作者數量的統計、文獻和字數,同時也準備了幾個範例提供參考。 如果你寫論文的時候,已經決定好要投哪個期刊的話,可以將該期刊最近的發表文章都看過一次來學習寫作風格。 除此之外,把期刊的作者須知(guide for authors)讀過一次來確認編輯的確切要求。 文件種類 詳細內容 範例 Original Research Papers, including Clinical Cases Studies An article that discusses the details of recent original projects, including their data, results, and findings. This type of work includes references and figures.   Word count: ~3,000 words Abstract: Yes References: many journals have a cap […]
Last Updated : 2024年 12月 11日
Thumbnail
想為論文加分? 14個要點改善的四大段落、句子結構
抓到讀者目光之後,維持他們的閱讀興致則是作者的另一個挑戰。這不只是小說家或廣告行銷人員需面臨的問題,同時也是研究員需學習的。 在投入無數的時間進行研究之後,想要將研究成果發表到國際期刊上與全世界分享,無奈的是同樣情況的人太多了。有許多其他國家的學術研究者同樣的懷抱這個目標,為數龐大的研究論文數量不停的投入期刊,讓期刊編輯很難一一梳理。 那麼怎麼做才能提高發表成功的機會呢? 只能將論文寫好囉,寫好意味著論文實質內容必須有趣,同時寫作風格也需要提升適讀性和加強與讀者間的互動。即使是研究基礎相當牢固的研究,只要是單調枯燥的文章都很難吸引讀者,那麼期刊編輯拒絕論文的機會就高了。為了提升適讀性與引起閱讀興致,我們提供以下速成修改技巧。 縮短長句 學術圈習慣寫超級長的句子,再加上科學專用術語,就可以看到一篇極難閱讀的文章產生了。因此,為了讀者方便吸收,必須縮短句子。將內容改寫的更精確且更有影響力,就能降低流失讀者的機率。 避免重複 你可能很常看到編輯這樣說: “You used the same word four times in a paragraph, particularly in consecutive sentences. You might want to diversify the vocabulary,” 編輯如是說。 作者回覆: “But they’re technical terms. I have to use them to be accurate.” 整篇文章一直看到同一個字,不累嗎? 我們想讀者也是這樣的。反覆看到同樣的內容會讓我們感到厭倦,大腦也疲倦。當這樣的情況發生時,眼睛會自動跳過它們,讓我們產生盲點。不妨活用句型變化維持讀者的興致吧。 句子結構多元化 語法組合多變化就像單字替換一樣,能夠維持讀者的新鮮感。例如,一直使用主詞+動詞+受詞的句型,讀起來無聊之外也像小學生的寫作。 連續的段落結構和段落長度需長短交雜 可以將上述三個方面的建議應用到各段落 希望以上的整理對你的寫作能夠產生一些幫助,想要參考其他的寫作技巧,隨時歡迎看查看英文部落格喔! 避免重複表達是提升寫作品質的重要關鍵。借助 Wordvice AI 寫作助手裡的文法檢查工具,可以有效地改善以下文章表達: 請留意,替換同義詞還需要考慮具體使用語境,避免改變原意。我們建議將文法檢查工具作為寫作輔助工具,再使用 […]
Last Updated : 2025年 04月 07日
Thumbnail
如何靈活替換論文中的動詞,讓文章更好讀?
對於寫作規範,學術圈有時是相對保守的,但論文應該要在兼顧趣味性與專業學術中取平衡。而考量到分秒必爭的學術發表競爭,我們知道你一定很焦慮地想著該如何才能夠盡快步上發表成功之路。首先,得確定研究涵蓋層面相當完善,論文中也做完整的解釋,才能考量下一步。而如何在論文中完整的解釋研究呢?以下是三個提供你改善論文寫作的方法。 1. 利用文字雲分析字彙 你可能有聽過一個網站叫做Wordle,這是一個文字雲生產網站,點擊「Create your own」並複製貼上自己的論文就可以看到許多大大小小的單字出現,其中字越大的,代表出現次數頻繁! 利用圖像顯示有助於分析讀者容易讀取到什麼關鍵主題與重點,如果文字雲的結果顯示出了你不想要著重的內容,建議你可以修改內容以確保讀者能夠正確吸收到你想要傳達的主要訊息。*Wordle需要瀏覽器使用Java 為了讓你對於文字雲更明確的概念,以下是我們利用Wordle分析我們英文部落格中的一篇英文文章”How to Choose the Best title for Your Journal Manuscript.”中文版:論文標題怎麼下最適合? 圖片中特別大的字眼有「titles」、「journal」、「research」和「papers」,這些單字都正好是我們想強調的內容。 2. 研究相似論文中的字詞使用模式 從目標投稿期刊發表的文章中找尋下載次數最多與被引用次數最多的來研究其語言模式。這樣的挑選閱讀可以幫助你更快了解該期刊編輯的偏好,因此你較能寫出符合該期刊的文章風格。 另一個方法是利用Wordle分析目標投稿期刊發表的文章。複製貼上一篇跟你論文相關的文章並分析其字彙,就可以發現該文章常用到的句子跟用語。 舉例來說,假設你的論文主題是抽菸與癌症的關聯,你先找出最近發表的所有跟你研究相關的文章,尤其是目標投稿期刊的。同樣的複製貼上去Wordle,並看看那些特別顯眼的單字,你的論文是否已經涵蓋了相似的字彙呢? 利用上方的連結來做Wordle分析,其結果如下圖: 3. 使用多一點主動與精準的動詞 在維持原有句子的結構下,你可以消除論文中較為沒作用的動詞,像是「be」, 並替換成較為鮮明與明確的動詞。如果你較常用主動語態,這個替換方法對你來說會更容易。同義詞可以在thesaurus網站上查詢,請注意替換同義詞時,意思是否符合原文。(或者借助文章改寫工具,找到改寫和同義詞的靈感。) A. 描述現行研究或先前的研究的範疇 目的 原有字詞/句子 替換推薦 To express the purpose of a paper or research This paper/ study/ investigation… aims to This paper + [use the verb that […]
Last Updated : 2025年 04月 07日
Thumbnail
精進學術寫作技巧:改善贅詞與語態等問題
如果你有看過我們之前的文章非英文母語者常見寫作謬誤的分析報告,你可能有發現其中32%的錯誤是與風格規範相關。我們將介紹分析報告中發現的寫作規範錯誤並列出一些可以幫助你改善的技巧。 主要有那些風格規範錯誤? 我們發現的內容包含以下: 以上五大類各占比例如下: 其中被動語態佔了67%,再進一步分析後我們發現所有研究論文的29.5%過度使用被動語態,而留學申請文件更高達56.4%! 但研究寫作不可能完全擺脫被動語態吧? 研究論文與學術寫作的確需要適時使用被動語態,但建議盡量減少使用。因為主動語態能幫助讀者輕易了解哪個主詞做了哪個動作,所以主動語態較能引領出清晰的寫作。研究論文已經使用了許多包含複雜又艱深用語的長句,我們應該要增進易讀性,不需要再多寫入被動語態混淆讀者。 再者,被動語態通常帶來另一個問題:贅詞。所以當你降低被動語態的使用比例時,你可以發現贅詞問題與字數都大幅減少! 那在留學申請文件中使用被動語態有什麼問題嗎? 在留學文件中應盡所有方法避免使用被動語態,為什麼?答案很簡單,你的自我介紹(statement of purpose)唯一功能就是介紹你是誰,可想而知裡面的主角就是你並且內容要強調你的決策能力與在不同狀況中你的處理方式。如果你使用被動語態,自我介紹就會透露出「我就這樣讓事情發生了」的氛圍,我們想應該沒有學校想要錄取一位不怎麼積極或被動等待事情發生的人吧? 那該怎麼改善寫作風格呢? 1. 被動語態 2. 贅詞 3. 代名詞指示不清 4.政治不正確或冒犯用詞 5. 使用俗語(非正式用語) 我們希望以上資訊能夠幫助您大致了解並改善風格規範的問題,別因為列表太長就直接放棄了! 在寫作時,時刻記得這些規則是相當重要的,但可以一次只專注在完善一個類別就可以了。我們也歡迎您隨時查看與使用我們的英文編修服務喔! 需要英文編修,就找Wordvice。|寫作資源|論文英文編修|學術論文翻譯|課堂作業英修|服務價格|常見問題|
Last Updated : 2023年 11月 0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