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辭學

Thumbnail
如何撰寫修辭分析文章:範例與模板
什麼是修辭分析文章(rhetorical analysis essay)? 修辭學(rhetoric)是語言學的一門學科,研究提高語言表達效果的規律,指導人們運用和創造各種修辭方法恰當表現所要傳達的內容。修辭學是研究修辭的學問,修辭是加強言辭或文句效果的藝術表達。撰寫修辭分析文章可以系統化學習別人的論文是怎麼寫出來的,能夠有效訓練自己寫出好論文的技能。 顧名思義,修辭分析文章是從修辭角度分析別人的作品(論文、文章、演講、廣告,甚至漫畫),即分析別人如何使用詞彙和修辭學技巧以某種方式影響其讀者。修辭學分析並不關心所分析的文章的本身的論點是否對錯,而更關注作者是如何表達的、這種表達方式對讀者會產生什麼影響、作者是否達到了自己的目的,以及作者使用了什麼方法來達到目的。 修辭分析文章的結構與大多數論文相似。引言進行鋪墊介紹,正文分析所選擇的目標文章,將其分成幾個部分,剖析論點是如何建構的,以及每個部分如何敘述給讀者聽、說服讀者或取悅讀者。結論部分總結針對所分析的目標文章的評價。 需要注意的是,在修辭分析文章中不應夾雜針對目標文章論點的個人立場,即在修辭分析文章中的任何地方都不應論述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觀點和立場。 下面將給出寫好修辭分析文章所需要掌握的關鍵概念,並提供如何下筆的實用指南。 關鍵的修辭學概念 撰寫修辭分析文章的目的是思考並描述作者是如何設計他們的文章,分析作者如何達到自己想要的讀者效果。為了達到這一目的,你需要了解一些關鍵的修辭學策略,包括修辭學訴求(精神的、理性的、情感的)、語境、主張、論據、佐證。 早在公元前四世紀,亞里斯多德就提出了精神(ethos)、理性(logos)、情感(pathos)的修辭學概念,作為修辭學在語言上的主要功能來說服聽眾。這三個概念至今仍然是所有修辭學分析的基礎,通常被稱為“修辭學三角”。這三個概念與其他修辭學技巧能夠結合起來,創造預期的寫作效果。作為撰寫修辭分析文章的人,你的工作就是分解作者的論點,並識別其背後的修辭學概念。 修辭學訴求 修辭學訴求一:精神 精神指的是作者在其文章或演講的主題方面所具有的聲望或權威,以及作者如何利用這一優勢吸引聽眾。正如人們更喜歡購買信得過的品牌或供應商的產品而不喜歡從沒有聽說過的品牌或不信任的商家那裡買東西一樣,帶有某種精神的文章或演講能夠依靠作者的聲望來說服讀者或聽眾。因此,從修辭學角度分析一篇文章時,應當注意查看作者是如何通過修辭學手段建立精神方面的吸引力,具體包括: 修辭學訴求二:理性 理性是一種以邏輯服人的訴求,即以理服人。理由和邏輯是大多數學術寫作的基礎,它們由數據、證據、具有明確定義的方法和具有良好結構的論點所組成。任何情感方面的東西都不宜出現在學術寫作中,例如不應當把人的名譽、信仰或個人情緒帶到學術論文裡。 修辭學訴求三:情感 使用修辭學帶動文章情感的目的是為了喚起讀者的情感共鳴。將情感作為一種修辭手段來使用的常見例子是慈善機構的廣告。它總是試圖讓你為一個“正當的理由”來捐款。這時,為了喚起讀者的情感共鳴,作者會使用充滿激情的語言來講述個人故事、描繪生動的意象,讓讀者陷入某種情境的想象中,從而產生共鳴或憤怒的情緒。 文字和語境 要想分析好一篇文章、演講、廣告甚至諷刺繪畫,不僅需要考慮文章的具體內容,而且需要考慮作者撰寫文章時的背景狀況。具體來說,包括:誰寫了這篇文章?誰畫了這篇漫畫?誰設計了這則廣告?這些作品的目標受眾是誰?作品是在哪裡發表的?當時發生了什麼事情? 例如,一篇政治演說即使在幾十年後讀起來也仍然可能具有強大的影響力。那麼,這篇演說所具備的歷史背景可能就是影響其傳播效果的一個重要面向。 主張、支持和佐證 要想進行任何形式的論證,作者需要提出具體的主張,用數據、證據甚至道德或情感訴求支持主張,並將各方面有邏輯地連接起來,以便讀者能夠理解並同意作者提出的觀點。 語句之間的連繫稱為“佐證(warrant)”。它應當遵循邏輯推理。但是,作者並不會只採用一種明顯的手法將佐證表達出來。他們總是傾向簡單假設讀者能夠理解暗示的、不明說的邏輯。所以,作者有時採用明顯的寫法將佐證邏輯表述出來,而有時則採用暗示的寫法。暗示的佐證手法通常見於廣告中。在廣告中,看上去很快樂的人在使用某些特定的產品,穿著特定的衣服,佩戴著特定的配飾,使用著特定的香水,享受著特定的生活方式。這種廣告的淺臺詞就是那個產品、香水、生活方式等是使那個人快樂的東西,而且它假設讀者希望和廣告中的那個人一樣快樂。因此,類似這種佐證,就不會被明確地說出來。那麼,撰寫修辭分析文章時,你的任務就是識別並揭示這些暗示的佐證,評估其有效性和對讀者的影響,並評價作者使用這些手段的效果。 五大修辭學情境是什麼? 修辭學情境是指在特定語境中產生的文字或其他交流內容背後的環境。它解釋了作品的創作原因、目的和建構方式。 修辭學情境可以分為以下五大類: 目的Purpose 為什麼要寫這篇文章或畫這篇漫畫?它想要告訴人們什麼訊息?它想指導哪些特定人群?它想取悅哪些人? 讀者Audience 誰會看到這個作品?誰會受它的影響而產生動力去做某件事? 文體Genre 這件作品屬於什麼類型? 立場Stance 這件作品代表什麼觀點?這些觀點如何符合作者當時所處的環境或讀者現在所處的環境? 媒介Medium 這件作品採用什麼形式、手段和技巧與讀者進行交流? 從修辭學方面分析一篇文章時,上述這些問題能夠幫助你識別它對讀者的全部影響,評估它是否達到了目的,或者它在哪裡做得還不夠好。 修辭分析文章的大綱 分析別人的作品似乎是一項艱鉅的任務。但是,正如處理每項任務或每次寫作一樣,把分析工作分解成更小的、定義明確的若干步驟,使你能夠有一個確實可行的架構來遵循。 為了展示邏輯學分析文章的不同部分的範例,我們從這篇由位於紐約州奧爾巴尼的Excelsior大學發表在Online Writing Lab(“線上寫作實驗室”)網站上的修辭分析文章中摘錄一些內容及有用的評論。這是一篇分析人們應該還是不應該購買iPad平板電腦的文章。如果你希望獲得更多的範例,以建立自己的修辭學分析模板,建議閱讀Nabokov’s Lolita的文章,以及Anne Lamott在其寫作指導書《Bird by Bird(一隻鳥接著一隻鳥)》中撰寫的“Shitty First Drafts(糟糕的初稿)”一章。 修辭分析文章的內容 在撰寫修辭分析文章時,不要一上來就選擇你認為相關的或想要談論的概念或要點。 相反,正如上一節那些關於修辭學情境的問題一樣,你應當先仔細閱讀幾遍文章,並問自己一些問題,以確定想要分析的目標文章是如何自我表達出來以達到某種效果的。 從關注作者開始進行分析:作者撰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麼?作者是否只提出一個主要主張,然後詳述?還是討論了若干不同的主題? 然後注意看作者的讀者是什麼人:作者是否想讓某個群體的人採取某種行動?想動員他們給某個人投票?為慈善事業捐款?這些讀者究竟是誰?你所分析的目標文章是否打動了它特定的受眾?為什麼能打動?為什麼不能打動? 作者用什麼語氣向讀者說話?作者是否試圖喚起同情心?是否煽動憤怒?是否從個人角度來撰寫文章?是否將自己描繪成為這個主題的權威?作者使用的是學術語言還是非正式語言? […]
Last Updated : 2023年 10月 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