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vice的文章

Thumbnail
SCI英文論文編修和投稿指導的必要性
學術界經常聽到研究生或研究人員問這樣的問題: 「SCI英文論文有必要編修嗎? 」「如何在編修之外獲得全套的論文投稿指導? 」這兩個問題抓住了SCI英文論文投稿過程中的核心關鍵,即消除英語障礙和克服投稿障礙。第一個問題的答案是肯定的,不僅有必要,而且有絕對的必要。 第二個問題的答案是,你需要善於吸收導師或顧問的指導意見以及參考各種學術寫作相關文章,積極組織建設自己的全套論文投稿技術流程。 眾所周知,SCI英文論文投稿是一件專業性非常強的技術工作。 要想從頭到尾做成這件事情,以下三個方面缺一不可: 一篇專業內容優秀的論文,如果缺乏良好的英文或正確的投稿技術,是不會被SCI期刊採用的。論點和論據屬於研究工作策劃、專業知識探索和圖表製作等範疇,本文不展開論述。本文重點論述英文編修問題和投稿指導問題。 英文編修分為自己編修和付費請人編修兩種。自己編修通常可以採用諸如 Wordvice AI 這種線上英文校對軟體,檢查和糾正在語法、拼寫和學術用字風格等方面的問題,實現比Microsoft Word在拼寫和語法檢查方面 更為強大的功能。 付費請人編修通常可以採用諸如各種知名的學術論文編修服務。一般來講,多數的母語不是英語的作者在寫作和發表英文論文的學術生涯初期,僅依靠自己的能力進行英文編修是無法達到SCI期刊的英文發表要求。 通常需要經過至少幾次付費編修服務,並認真對比英文母語編輯的修改寫法和自己的錯誤寫法,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經過艱苦的努力學習,然後才能達到「放單飛」的英文寫作水準。 很多自恃英文寫作水準很高的作者寫出來的文章通常是錯誤百出的,自我感覺良好而看不出錯誤,甚至包括大量的在語法和用字方面的錯誤。而這些問題只有交給英文母語編輯進行英文編修潤稿服務時才能被逐一發現。這種對比往往會使這些自恃英文水準不錯的作者大吃一驚。這裡面的根源就是,英文寫作是一門繁瑣細緻、用字涉及面很廣的硬技術,如果不經過大量的實際寫作訓練和對比學習吸收,就無法掌握母語英文的合格寫作水準,造成下筆就出錯或者表達不道地。SCI期刊的英文水準是要求母語英文的正規學術寫作標準,而非可以隨意亂寫的業餘的非學術寫作標準或非母語殘缺標準。幫助論文作者快速達到這種高標準的最好辦法就是認真師從那些具有博士學位的英文母語編輯。等到自己的英文寫作水平能夠「放單飛」後,自己可以更多地使用線上免費英文編修軟體進行自我檢查。 有人可能會問:「我如果不編修語言,會有什麼後果? 」最簡單的答案就是,你可能付出幾個月的投稿時間都付諸流水,四處碰壁不斷被SCI期刊編輯直接拒稿(desk rejection),更造成的自信心嚴重受損。 因此,永遠不要心存僥倖,不要覺得自己的論文在專業上非常重要以至於期刊編輯會網開一面放行把具有重大語言缺陷的論文提交給同行評審。 期刊編輯非常珍惜審稿專家的時間,不會把看上去不體面的、語言上錯誤百出的論文提交給同行評審而讓期刊蒙羞。 所以,SCI英文論文的英文編修,不僅不能拖延到論文被接受後再進行,而且必須放在論文投稿之前進行。 有人還可能會問:「我花費了時間和金錢編修了語言,我還需要哪些技術能夠確保論文能被發表? 」這就涉及到投稿指導中的論點技術和投稿技術。這兩項技術和服務不是所有的英文論文編修機構都有提供的,論文作者可以直接諮詢。 論點技術屬於專業性指導,指導者甚至有資格擁有論文的著作權。論點技術是指基於論文的內容和素材對論點加以提煉和昇華,提高論點的意義和重要性,並加強圖表論據對論點的支援力度。 很多論文作者喜歡將瑣碎的細節數位堆砌成論點,誤以為報告了數位就是揭示了科學發現。實際上,在這些具體數字的背後,在新發現、新方法、新技術方面,通常隱藏著更大的成果意義。 投稿技術是指撰寫選刊、投稿文件和審稿回覆檔,具體包括:按照SCI期刊中科院分區和學科方向關鍵字檢索相關期刊;按照論文的標題、摘要和關鍵字用Elsevier或 Springer的期刊檢索工具檢索相關期刊;撰寫投稿前問詢信、投稿信(包括論點和亮點)、標題頁、審稿人推薦名單;撰寫審稿意見答辯詞。 一般來講,合格的導師或通訊作者都具有論點技術和投稿技術。 但是,面對英文交流的障礙,他們有可能在這兩項技術的實施方面仍然需要英文編修的説明。 廣大論文作者可以按照以上操作要點,有序安排英文編修和投稿指導工作,積極建設文件範本和操作流程,爭取早日實現從頭到尾地獨立發表SCI英文論文。 需要英文編修,就找Wordvice。| 寫作資源 | 論文英文編修 | 學術論文翻譯 | 課堂作業英修 | 服務價格 | 常見問題 |
Last Updated : 2023年 10月 20日
Thumbnail
大量發表SCI論文的有效方法
學術論文是研究人員勞動成果的重要總結,論文的品質和數量也是很多單位關於研究成果的考核指標,是每個人學術發展道路上必不可少的過程。 大量發表高品質論文,是很多青年學生和大部分研究人員夢寐以求的事情。 有的碩士生甚至問:「為什麼有些博士生在三年中可以作為第一作者發表10篇甚至更多的SCI英文論文? 他們是怎麼做到的? 」本文簡要概述這一重要主題。 關於學術發表的系統性培訓知識可以從Wordvice學術論文部落格中獲取,它們也是關於科學素養的全面而深入的高品質學術教育資源。 關於如何發表SCI英文論文這個話題,雖然在過去很多的Wordvice中文博客文章中都從不同的角度論述過,但是鑒於「大量發表」或「快速發表」高品質論文這一主題的極端重要性,有必要針對大規模快速操作方法梳理出四大要點,然後經提煉形成以下八字方針:範本發文,提煉論點——分別針對大量發表和高品質發表這兩個需求。 熟悉SCI期刊的選刊和投稿流程 無論各個國家或單位如何偏向「唯SCI至上」的做法,在SCI收錄期刊上發表英文論文仍然是各單位廣泛認可的高品質研究實績。 因此,對於剛踏上學術發展道路的年輕學者來講,最簡單和最有效的提高論文發表品質的辦法就是選擇SCI期刊發表原創型英文論文。 那麼,就必須首先熟悉SCI體系的基本知識和發文流程。 製作選刊範本 如果缺乏適合大規模快速使用的文件範本,整套SCI期刊論文投稿工作將變得非常艱巨和不可重複。 由於論文投稿涉及大量的選刊工作和信件撰寫工作,要想大量快速發表SCI論文,必須預先製作能夠反覆使用的選刊範本和投稿文件範本,降低投稿過程中的繁雜工作量,使得每次投稿都變得輕車熟路和快速高效。選刊範本就是SCI期刊選刊工作表,通常為Word或Excel格式,包括以下4節內容。 製作投稿範本 製作完上述選刊範本後,還需要製作能夠反覆使用的投稿文件範本,具體包括以下四個英文檔案。 投稿前諮詢信(Pre-submission Inquiry) 投稿前諮詢信的內容比投稿信(Cover Letter)更為簡單,主要包括對投稿論文的主題契合度、版面費和審稿時間這三個關鍵問題的問詢(如果不能從期刊主頁上找到答案), 以及對論文內容的簡要介紹。 篇幅不宜超過單倍行距一頁。 投稿信(Cover Letter) 很多期刊要求在論文投稿時提交投稿信。 投稿信的內容包括原創性聲明、無一稿多投聲明、利益衝突聲明、醫學倫理批准和遵循聲明、受試者知情同意聲明、數據公開聲明、論文的字數和圖表數量統計、提煉的摘要內容(注意不能照抄摘要)、幾個亮點(highlights)。 投稿信反映了投稿的操作水準和完整性覆蓋程度,應當下功夫寫好。 標題頁(Title Page) 由於多數期刊採用雙盲審稿方式,即審稿人和作者互相不知道彼此是誰,作者必須把論文中能夠體現或洩露作者身份的資訊全部移除到一個單獨的稱為標題頁的檔中分開提交給期刊。 標題頁包括以下內容:論文的標題,作者姓名清單,作者單位,門牌號碼位址,並列第一作者或共同第一作者聲明,第一作者的學銜、職務和專業方向簡介,通訊作者的學銜、職務和專業方向簡介,通訊作者的電子郵箱,短標題(不超過50個英文字符), 經費聲明,利益衝突聲明,醫學倫理批准聲明,受試者知情同意聲明,作者貢獻聲明(CRediT格式)。 最後,不要忘記添加這句:“Note to the Journal: The content on this Title Page (except the short title) needs to be published in the paper manuscript upon […]
Last Updated : 2023年 10月 20日
Thumbnail
研究論文的結論怎麼寫?
論文的結論是對論點的總結,並提醒讀者論據為什麼與論點密切相關。結論與對論文內容、觀點、意義的總結不太容易區分。事實上,結論不僅應該包含這些總結內容,而且還要超越它們,但是這兩者之間相差不大。另外,結論部分的結構和內容針對論文的不同類型而有所不同。如果這些令人困惑,不要擔心,本文將闡述如何寫好結論,包括結論應當包括什麼、避免什麼、採用何種結構,以及有哪些需要避免的問題。 目錄 結論應該包括什麼? 論文的緒論向讀者介紹研究主題領域,從研究背景、文獻綜述到研究理由和具體問題,並以研究型論文的問題描述(problem statement)形式或議論文的主題陳述(thesis statement)形式表達出來。結論的任務則是從具體發現或論點回到對論文貢獻的概括論述,包括如何幫助讀者對所涉領域加強理解、如何幫助解決某個實際問題、如何幫助填補文獻空白等。因此,結論的內容取決於論文所涉研究工作的類型和論文類型。但是,無論何種類型,論文的結論實際上就是在大背景下對整篇論文內容的總結,而這個總結就是所謂的“關鍵信息”(take-home message)。 結論部分須包括非常簡短的工作總結、主要發現總結、從較大視角觀察時所產生的任何相關要素,即使這些要素最初並未被列入主要研究問題。這些要素或許是某種後來發現的局限性,例如試驗設計中出現的問題會導致作者做出某種審慎的結論,或促使作者從另一個角度發問,從而得出與開始時預想的結論完全不同的新結論。很多作者擅長在結論中撰寫自己做了什麼工作和發現了什麼。但是,結論不應停止於此,而應更進一步指出論文的工作與什麼問題有關、如何有關,並且應當指出論文的理論意義或實際意義(implication),以及將來應當採取什麼行動。 議論文的結論 在分析性、解釋性或辯論性的議論文的結尾處,最典型的結論是總結性結論(summarizing conclusion),即針對主要觀點的簡要總結。因為作者可能在文章中討論過許多不同的論點或子主題,所以需要在結論中再次提醒讀者它們是什麼、它們如何相互關聯,以及它們如何幫助論證文章中所做的假設。例如,如果文章分析的是招聘人員能夠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聘用最佳候選人,或者關於“根據科學研究結果,節食如何延長壽命”,那麼在結論部分對討論過的所有觀點進行總結即可。需要注意的是,作者不應當在結論中完全重複過去說過的文字,而是應當用精簡的方式再次強調和向讀者展示。 如果論文的作者認為僅提醒讀者主要觀點還不夠,那麼可以選擇加寫延展性結論(externalizing conclusion),用以提出在文章中的前幾部分沒有提出過的新觀點。這些新觀點可以是附加的事實或信息,或與主題相關但前文沒有提及或討論過的想法。這種延展性結論可以激發讀者以一種全新的方式思考論文的主題及其意義。例如,在針對某個特定歷史事件的完成分析後,可以將讀者的注意力引向某些當前發生的事件——它們並非文章的主題,但卻有助於將論文的發現或觀點置於一個全新的背景中去理解。 另一種常見的結論類型是編輯性結論(editorial conclusion),即不增加新的信息,而是圍繞主題提出自己的經驗或觀點,以總結所有論點。這類結論之所以有趣,是因為作者可以選擇是否同意在論文中提出過的信息或指出過的觀點。例如,如果論文分析的是某種特定的飲食能夠幫助人們減輕體重,那麼作者可以質疑該飲食方法的可持續性或在現實生活中的實用性——如果這些觀點未曾在前文討論過。這時,可以使用編輯性結論的寫法簡要表達作者的觀點和立場。 研究型論文的結論 研究型論文通常比議論文更加簡潔,因為這種論文是聚焦於某個特定問題,描述用來回答這個問題的方法,陳述和解釋結果,並以一種邏輯的方式引導讀者從緒論部分到討論部分,而非在論文中天馬行空地議論或挖掘不非常相關的主題。因此,研究型論文的結論部分不應該以冗長的重複方式總結做了什麼工作、為什麼做和如何做,而應該以盡可能少的文字開頭,然後直接切入主題論點。例如,不要在結論部分以這樣的方式開頭:“In conclusion, in this study, we investigated the effect of stress on the brain using fMRI…”。應該將重點內容以巧妙的文字植入總結的要點中,而非簡單地平鋪直敘。以下這兩種寫法都是比較好的: 在研究型論文的結論中,不能提出新的想法或新的事實,而必須圍繞已經論述過的背景信息、發現、局限性和影響。在結論中能夠新加的內容僅限於實用性建議(practical recommendation)——這種建議是過去未曾清楚說明過的。但即使這樣,這種建議也需要在邏輯上遵循討論部分已經論述過的內容。 結論的段落大綱和示例 下面用前面提到的關於壓力對大腦的影響的研究例子,分三步展示結論段的常見結構。依靠這三個簡單的步驟,能夠將所有重要信息都融入一個簡短的段落。 第一步:圍繞論文的發現,總結做過的工作。 例如: While it has been known for a long time that stress has an effect on the brain, […]
Last Updated : 2024年 06月 18日
Thumbnail
高被引論文與學術影響力
眾所周知,期刊影響係數是按照期刊中所有論文的篇均引用次數計算的,並不反映具體某篇論文的引用次數。 引用次數是學術影響力的一個重要指標。 研究人員關心什麼是高被引論文,以及如何能夠寫出高被引論文。 首先需要澄清的是,高被引論文(Highly Cited Papers)數量只代表部分學術影響力,而並不完全代表一個國家的整體科技實力或工業實力。 例如,諾貝爾獎也從某個角度代表科技實力,但並不能說一個國家的高被引論文數量多就肯定會導致獲得諾貝爾獎的人數多。 類似地,學術能力強(或者更加確切地說是發表學術論文的能力強)並不代表科技能力強或工業能力強,因為研究成果能否有效轉化為工業產品,不僅取決於科技實力,也取決於商業實力。 所以,我們經常能夠看到一個國家在某個學科或所有學科的高被引論文數量雖然多,但是在工業產品設計和製造上並不一定是世界領先的。 高被引論文與工業實力不能劃等號。 本文僅討論什麼是高被引論文,以及它在學術領域的影響。 高被引論文涉及的一個重要概念是ESI,表示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稱為基本科學指標資料庫。 它是由SCI資料庫的發佈機構科睿韋安(Clarivate Analytics)公司(原湯森路透智慧財產權與科技事業部)基於其Web of Science資料庫 平台統計發佈的。 ESI數據每隔兩個月更新一次,統計10年的滾動數據。 科睿韋安通過論文總數、論文被引次數、論文篇均被引次數、高被引論文、熱點論文和前沿論文等六大指標,從各個角度對國家和 地區的研究水準、機構學術聲譽、學者學術影響力、期刊學術水平進行全面衡量,按照被引次數的高低給出居於世界前1%的研究機構、學者、論文的排名等,作為衡量研究機構 和個人研究水準的重要指標。 ESI是目前普遍用於衡量學研究究績效、跟蹤科學發展趨勢的分析評價工具。 通過ESI可以確定22個學科領域中最有影響力的國家、機構、論文和出版物,以及研究前沿。 這22個學科領域包括: 如果在某學科,一所機構的被引次數位於全球所有機構的前1%,則稱該機構的該學科是全球前1%學科。 ESI發佈居於世界前1%被引次數的作者和居前0.1%的熱點論文。 熱點論文(hot paper)是指近兩年內發表的且在近兩個月內被引次數排在相應學科領域世界前0.1% 以內的論文。 ESI高被引論文(highly cited paper)是指在過去10 年內被引次數位於該學科世界前1%的論文,是國內外公認的具有較高影響力的高水準研究成果。 ESI在統計時對於同一篇文獻中所有署名的作者都同樣地計算貢獻度,且不區別自引與他引,這兩個缺陷一直被學術界所爭議。 一些高校為了角逐名次,採用相互合作署名發文和過度自引的方式。 消極的自引現象不僅使得總被引次數喪失指標價值,也有悖於研究的初衷。 所以,在評估高水準作者時,有必要明確其在所發論文中是第一作者、通訊作者還是其他排名作者,並審核論文的他引次數, 這樣才能準確、客觀、公正地反映論文作者的貢獻度和影響力。 在研究競爭力評估體系中,通常採用論文發表數量表徵研究生產力,採用論文總被引次數、篇均被引次數、高被引論文數量、進入靠前排名的學科數量表徵研究影響力,採用專利數量和熱點論文數量表徵研究創新力,採用高被引論文佔有率(即高被引論文數量除以論文總數量)表徵研究發展力, 採用國際合作論文數量表徵研究合作力。 其中,高被引論文通常被學者個人、單位和國家作為學術影響力的重要追求目標。 在學術論文分類中,頂級學術論文是質量評價中的最高級別,一類學術論文其次,然後是二類學術論文,以此類推。 例如,有些高校規定,頂級學術論文包括在NATURE、SCIENCE期刊發表的論文、高被引論文 ;一類學術論文是在SCIE資料庫的一區和二區期刊發表的論文;二類學術論文是在SCIE資料庫的三區和 四區期刊發表的論文。 那麼,究竟一篇論文被他人引用多少次算是比較多的呢? 這個問題沒有確定的答案,而且各學科的論文情況相差很大。 例如,有些人文學科的論文在10年內只被引用5次,而有些醫學論文在1年內就被引用50次。 有研究表明,在全部已發表的論文中,有大概56%的論文被引用過至少1次,有24%的論文被引用過至少10次,有2%的論文被引用過至少100次。 在工程學領域,一篇論文被引用達到100次以上就算是非常多的了,而多數高品質論文一般都是被引用10次左右。 如果想發表高被引論文,除了需要注意選擇發表在具有較高聲譽和影響因數的期刊上,選題的重要性、作者的聲望和論文的類型(例如綜述型論文)也具有重大影響。 另外,研究表明,高被引論文的標題通常都不太長,一般大約為10(7~13)個英文實詞。 在標題中使用一些醒目的詞也有助於增加論文的引用次數,例如review、theory、new、recent。 […]
Last Updated : 2023年 10月 20日
Thumbnail
論文投稿按標題摘要選刊的工具介紹
過去在Wordvice學術部落格中介紹了基於LetPub網站使用研究方向的中英文關鍵字選取SCI英文期刊的方法。 本文介紹另外兩個常用的選刊工具,即Elsevier(愛思唯爾)出版社網站的Journal Finder和Springer(斯普林格)出版社網站的Journal Suggester。 它們都是使用論文的標題和摘要匹配期刊。 關鍵字的檢索欄目不是必填的。 同時,如果將很多關鍵字輸入後,無法匹配系統中設定的關鍵字。 例如,這篇論文的關鍵字是Aircraft engines,那麼必須只輸入”Aircraft”或”engines”作為關鍵字,匹配和選擇系統中設定的關鍵字,如下圖。 在”Field of research”(研究領域)欄目,可以選擇最多三個領域檢索。 完整的研究領域清單如下: 選好研究領域後,點擊”Find journals”,會出現匹配的期刊,如下圖。 在上圖中,”OA”表示該期刊提供開放獲取發表模式,通常有版面費(Article Processing Charge,簡稱APC)。 “S”表示該期刊提供傳統的訂閱發表模式,通常無版面費。 CiteScore是愛思唯爾推出的引用分,反映該期刊四年內的篇均引用次數,其中引用次數和總篇數都是包括愛思唯爾的Scopus資料庫中收錄的期刊論文、會議論文和書章 等。 Impact factor(影響因數)反映該期刊兩年內的篇均引用次數,其中引用次數(分子)統計該刊物中所有論文被引用的總次數,而刊載論文數(分母)只統計論文(Articles)、 簡訊(Notes)和綜述(Reviews)的文章數,不統計社論(Editorials)、來信(Letters)、通訊(Correspondence )和其他一些常被引證的欄目的文章數目。 影響因數的計算限於Web of Science資料庫中的期刊,其期刊數量比Scopus資料庫的大約少一倍。 “Time to 1st decision”是指從作者提交論文到期刊做出關於論文的第一個決定的時間。 “Time to publication”是指從論文被接受到在線發表的時間。 另外,按照這種方法選刊,能夠獲得一個非常有用的資訊,即期刊的錄用率(acceptance rate)。 斯普林格的Journal Suggester網站的使用方式與愛思唯爾的Journal Finder網站類似。 斯普林格匹配出來的期刊數量通常比愛思唯爾的要少一些。 例如,對於上例來講,愛思唯爾匹配出49本期刊,而斯普林格只匹配出20本期刊。 這兩個選刊工具都無法像LetPub網站的選刊工具那樣顯示SCI期刊的中科院分區資訊。 然而,LetPub無法使用論文標題和摘要檢索選刊。 因此,這三個選刊方法各有利弊,可以互相補充使用。 需要英文編修,就找Wordvice。| 寫作資源 | 論文英文編修 | 學術論文翻譯 | 課堂作業英修 | 服務價格 | 常見問題 |
Last Updated : 2023年 10月 20日
Thumbnail
SCI英文論文投稿指南精要-工程學SAMO期刊
本文介紹工程技術領域的SCI二區(中科院分區)的重要期刊《Structural and Multidisciplinary Optimization》(中文譯名《結構與多學科優化》)。 在 Wordvice的「投稿指南精要」文章中,本文以該期刊作為工程學領域的一個精心選擇的典型例子,總結其投稿指南精要,指出需要注意的地方,便於廣大科研人員關注看點,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眾所周知,學術論文需要具有原創性、科學性、完整性。原創性體現在具有新穎的發現、創新的方法或嶄新的技術。 優化技術普遍適用於各個科學和工程技術領域,能夠直接幫助論文產生原創性。 有些關於優化技術研發的偏重於數學角度的研究成果,通常發表在數學類期刊。 然而,更多的涉及優化技術的論文通常是運用優化技術解決某個專業問題,或者從工程技術的實用角度研發優化技術,這些論文通常發表在各學科領域的專業期刊或者像《Structural and Multidisciplinary Optimization》這種專門強調優化技術研發或實際應用的工程學期刊。 作為普適於各學科領域的重要通用技術,優化技術及其SCI期刊值得高度重視。 該期刊的中科院SCI大類分區是工程技術,小類分區是計算機和跨學科應用。它是Springer(斯普林格)出版社旗下的期刊。 它的2020年的影響因數是4.542。在該期刊官網公佈的從投稿到第一次審稿決定的平均時間是29天,屬於比較快的期刊。它的審稿方式採用單盲(single blind)。 論文的作者向該期刊投稿時,可以選擇傳統出版模式(無版面費)或金色開放取用出版模式(需要支付3390美元的論文處理費)。它的官網公佈了關於投稿前常見問詢內容的諮詢網頁和投稿後問詢的電子郵箱聯繫方式。 該期刊的內容範圍包括與以下物質現象有關的優化問題:固體結構、流體、熱能、電氣、電子、電磁等。 因此,雖然該期刊的標題是「結構與多學科優化」 但並非只能發表結構工程、建築工程、土木工程或固體結構方面的論文。 另外,它重視發表多學科優化和設計優化等方面的論文。 它是國際結構及多學科優化學會(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Structural and Multidisciplinary Optimization,簡稱ISSMO)的會刊。 具體來講,在內容範圍上,該期刊包括優化技術的數學基礎、軟體研發、優化技術應用範例、優化技術實際應用等。 在學科範圍上,它覆蓋汽車、航空、建築、機械、電氣、化學、海洋、生化、人工智慧、試驗設計(Design of Experiments,簡稱DoE)、概率性或非確定性優化等工程技術領域,並且鼓勵發表具有通用而廣泛的教育價值的優化技術文章。 該期刊發表以下八種類型的文章。 期刊的主編決定投稿文章的最終發表類型。 文章類型 投稿注意事項 Gamelin FX, Baquet G, Berthoin S, Thevenet D, Nourry C, Nottin S, Bosquet L (2009) Effect of high […]
Last Updated : 2024年 08月 28日
Thumbnail
SCI英文論文投稿指南精要-工程學IJMS期刊
本文介紹工程技術領域的重要SCI收錄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chanical Sciences》,中文譯名《國際機械科學期刊》,簡稱IJMS。 在Wordvice的投稿指南精要中,本文以該期刊作為工程學領域中機械工程期刊的一個例子,總結其投稿指南精要。 完整的投稿規定長達幾十頁甚至上百頁,大概沒有人能夠經過一次閱讀就完全記住那些規定。 因此,投稿知識是撰寫和發表論文的一項硬技術,需要長期的系統性學習和培養才能獲得,而這正是發佈投稿指南精要系列文章之目的。 每個期刊的作者指南里通常都有一些出人意料的投稿注意事項。 這些特別之處正是投稿指南精要系列文章需要著重指出的。 目的就是為了讓讀者們能夠長期循序漸進地從各個期刊吸取並記住關鍵性投稿知識。 因此,以後的投稿指南精要系列博客文章的寫法通常均採用一個標準格式,即先簡介期刊指標概況和投稿文章類型,然後用投稿注意事項開列特別 需要注意的地方,選擇標準是每條規定必須足夠新奇和具有警示意義;而不重複介紹眾所周知或容易記住的投稿知識。 《國際機械科學期刊》屬於中科院SCI二區,大類分區是工程技術,小類分區是機械。 它是Elsevier(愛思唯爾)出版社旗下的期刊。 它的2020年的影響系數是5.329。 從該期刊官網公佈的資訊看,”Time to First Decision”是1.4個星期,它是指從作者提交論文到期刊做出關於論文的第一個決定的篇均時間。” Review Time”是2.4個星期,它是指論文審稿的篇均時間。 “Publication Time”是1.1個星期,它是指從論文被接受到在線發表的篇均時間。 論文發表模式是作者可以從傳統訂閱模式(用S表示)或開放取用模式 (OA)中任選。 “OA”表示該期刊提供開放獲取發表模式,通常有版面費(Article Processing Charge,簡稱APC)。 “S”表示該期刊提供傳統的訂閱發表模式,通常無版面費。 論文投稿類型包括Original Research Paper(原創型論文)、Invited Review(受邀綜述)、Special Issue、Letter to Editor。 其中,Invited Review和Letter to Editor在投稿前必須與期刊主編商定。 這意味著作者自己不能隨意以綜述型論文投稿。 以下是投稿注意事項 如果你需要免費即時檢查論文的文法,可以使用 WordviceAI 線上寫作助手的線上文法檢查工具,線上即時改善論文英文問題。 需要英文編修,就找Wordvice。|寫作資源|論文英文編修|學術論文翻譯|課堂作業英修|服務價格|常見問題
Last Updated : 2024年 08月 28日
Thumbnail
SCI英文論文投稿指南精要-工程學ACME期刊
本文介紹工程技術領域中SCI收錄的重要期刊《Archives of Computational Methods in Engineering》,中文譯名《工程計算方法檔案》,簡稱ACME。 眾所周知,計算和實驗是科研的兩大手段。 在Wordvice的投稿指南精要中,本文以該期刊作為工程學領域綜述型期刊的一個例子,總結其投稿指南精要。 《工程計算方法檔案》屬於中科院SCI二區,大類分區是工程技術,小類分區是計算機和跨學科應用。 它是Springer(斯普林格)出版社旗下的期刊。 它2020年的影響係數是7.302。 從該期刊官網公佈的資訊看,論文發表模式是作者可以從傳統訂閱模式(用S表示)或開放取用模式(OA)中任選。 “OA”表示該期刊提供開放獲取發表模式,通常有版面費(Article Processing Charge,論文處理費,簡稱APC)。”S”表示該期刊提供傳統的訂閱發表模式,通常無版面費。 ACME積極希望轉變成為一個只提供開放獲取並收取版面費的期刊。 承諾這種轉變的期刊稱為變革性期刊(Transformative Journal)。 很多作者不喜歡這種變革,因為它導致作者必須繳納論文處理費。 ACME的開放獲取發表模式的論文處理費目前是3860美元,非常昂貴。 ACME僅發表在工程計算方法方面的綜述型論文(review article),而且要求綜述型論文須寫得對於專家讀者和非專家讀者都具有吸引力。 綜述型論文需要具有足夠多的參考文獻,至少50篇。 當作者總結和評論不同的文獻時,ACME希望作者能夠既表述積極肯定的觀點,也表述適當否定(mildly negative)的觀點,達到一種平衡。 ACME指出,很多讀者喜歡綜述型論文具備以下結構: ACME不願意發表具有以下特徵的論文: 因此,在這種政策下,相比於原創型論文只需要寫6頁,作者需要從滿足科研成果業績考核的角度考慮一下是否願意和值得花費時間和精力撰寫一篇長達40頁的綜述型論文。 儘管ACME發表的主要文章是反映技術發展最新水準的綜述,以下類型的文章也可以發表: 以下是ACME的投稿注意事項: 如果你需要免費即時檢查論文的文法,可以使用 Wordvice AI 線上寫作助手的文法檢查工具,線上即時改善論文英文問題。 需要英文編修,就找Wordvice。|寫作資源|論文英文編修|學術論文翻譯|課堂作業英修|服務價格|常見問題
Last Updated : 2024年 08月 28日
Thumbnail
研究論文的影響怎麼寫?(內含範例
作為研究人員,你在撰寫學術論文時需要陳述研究背景和清晰的研究理由(rationale),以便能夠在進行問題描述(Problem Statement)時表明自己的工作是相關的和重要的。你還需要仔細地從頭到尾引導讀者閱讀你的論文,讓讀者對你使用的方法沒有任何疑問。 但是,許多作者發現,當寫到論文末尾時,就寫不下去了,無法將全文內容串接起來,因此也無法以強有力的結論來結束論文。仔細追究起來,通常會發現,雖然在討論部分清晰地總結了論文中的發現,但是在緒論部分仍然具有明顯缺失,包括在緒論中提到過去的研究工作時存在不足。已經寫得筋疲力盡的作者往往看不到這些缺失的內容,不然就是無視這些問題而草草收場,用一段前面已經說過的話來重複作為結論,因為他們已經無話可說了。 然而,逃避不掉的是,在你最終這樣寫完了論文並提交後的某一天,你一定會從導師或審稿人那裡得到這麼一句評語:“缺乏對影響(implications)的論述”。對於那些不太了解你的設計和分析細節的讀者來講,論文必須回答的主要問題是“為什麼這項研究是必要的?”以及“為什麼這項研究的發現是重要的或有意義的?對誰重要?業界現在應該運用這項研究的成果做些什麼?”這後一句話說的內容就是研究工作的影響。 我在緒論段落中難道沒有解釋研究工作的影響嗎? 你或許已經解釋了你的研究工作為什麼是重要的,以及對誰來講是重要的。但是,你現在還需要清楚地說明你的實際發現(注意這可能與你一開始預期的發現有所不同)是如何與這些問題相關的,以及如何能夠被用於實際應用、理論研究或影響某些政策的製定。對於這些影響的論述,需要基於研究工作中的具體結果,並且考慮到所用方法或樣本的局限性,避免過度泛化。 如果你任由讀者猜測你的工作的意義,或者讓讀者認為你覺得這項工作只對於你自己或與你具有相同研究課題的小同行們很重要,那麼期刊編輯或審稿人很可能會對你的論文直接拒稿。為了避免這種情況,下文將討論不同類型的研究工作影響,並給出範例,展示對於這些影響的論述應當放在論文中的什麼地方。 目錄 研究工作的影響類型 根據每個人所做研究工作的類型不同(包括臨床、哲學、政治等等),論文中的科學發現的影響可以分為臨床、哲學、政治、社會、倫理的,等等。然而,在這些分類中最重要的一個區別是實際影響與理論影響之間的區別。如果論文沒有提到任何類型的實際貢獻,會馬上引起審稿人的警覺和擔心。 當然,如果你研究的是一種數學理論,那麼你的發現可能會是簡單揭穿另一種理論是錯誤的。如果你想把你的這種理論發現應用到現實世界的問題中,你就需要開動腦筋琢磨它的實際應用市場。對於這種論文,審稿人和讀者可能都不會要求你論述你的研究工作對實際應用的影響。然而,在很多其他情況下,如果你想說服讀者你的工作值得關注、值得發表、值得獲獎,那你就需要把你在實驗室內做的工作或在圖書館中鑽研出來的成果與現實生活聯繫起來,展示你的發現對你的領域具有哪些持久的影響(例如方法上的影響),如何能夠改變現有的做法(例如,新的病人治療方法或教學標準),對於社會整體來講有什麼影響(例如人類的交流方式),或者對於倫理標準有哪些影響(例如在動物研究方面)。 關於研究工作影響的判斷,無人能夠預先確定或追究你的發現將來是否會真的改變世界。重要的是你需要指出如果你的論文被發表、你的成果被實施後,它是否有可能改變世界。你只需要把這種可能性寫清楚就可以了。根據韋氏線上詞典的定義,“implication(影響)”這個詞的基本含義是“possible future effect or result(對未來可能產生的影響或結果)”。這個可能的結果就是你需要著力識別、挖掘和描述的。因此,在這個可能性的問題上,你需要具有想像力並發揮創造力,但要確保所做的假設符合實際情況,而且不能忘記所用方法或樣本的局限性。 如果你使用某些動物模型研究疾病的遺傳基礎,那麼你需要確保具有充足的理由將結論推廣到人類。否則,期刊編輯可能會猶豫不決,甚至決定不把你的手稿交付同行評議。同樣地,如果你研究的是Covid-19新冠病毒大流行對你所在國家的高等教育機構的影響,那麼你在宣稱你的結論適用於全球時,就需要確保你的結論真的適用於其他國家的病毒流行情況,並須考慮各國所具有的不同的教育系統特徵。 建議與影響之間的異同 談論文的影響,就是要談你的研究的重要性,以及你的發現如何與某些實踐、理論模型、政策制定或未來研究有關並能夠改進它們。如前所述,影響並不意味著你確信你的發現一定會在明天馬上改變世界。只要你有理由相信它有可能產生影響就足夠了。另一方面,建議則是基於你的發現,針對特定的情況給出的最佳行動方案。例如,你使用了三種不同的方法解決了一個相同的問題,比較了每種方法給出的結果,並得出結論,聲稱其中一種方法實際上是不充分的,不應該再使用,那麼這種論述就是對未來研究的一個建議。 或者,如果你分析了你所在國家的“新冠病毒抗疫支持計劃”如何在財政上影響當地經濟,並發現政府提供的大部分資金都流向了亞馬遜平台,而不是當地企業,那麼你可以建議政府下次拿出一個更好的支持計劃。這種具體的建議通常應該在論文中出現在論述影響之後,而不是反過來,因為你總是需要先識別出研究工作的影響,然後才能給出具體的建議。需要注意的是,並不是每項研究工作都能夠讓作者想出來某種具有實際操作性質的建議。 研究影響的範例 臨床影響 假設你發現了一種新的抗生素,它可以在不產生耐藥性(抗生素的主要問題)的情況下有效消除特定的病原體。那麼,你的發現的臨床意義或影響將是這種病原體的感染可能會比過去得到更快的治療。這時,你無需針對你的發現去預測或建議任何具體行動。而你在論文中談建議時,則是醫生應該開始使用這種新的抗生素,它應該被列入正式的治療指導意見,它應該被你所在國家的社會健康保險計劃覆蓋等。這些建議取決於你的發現有多麼確鑿,或者取決於還需要進行多少研究或開發工作才能從論文中的發現躍進到實際的藥物治療方案。所以,由於這些不確定性,建議的撰寫有可能會擴展到顯得有些力不從心或不那麼牢靠。因此,需要注意不能過度建議。然而,對於影響來講,由於影響談的只是你的發現的某種潛力,所以在撰寫時的自由度比建議更大或更寬鬆。因此,在論文的討論部分,不應該忽略對影響的論述,即使你覺得你的發現的影響不那麼重大,也不應該忽略。 社會影響 研究工作的社會影響被定義為以可見的方式影響社會的能力或潛力。心理學研究領域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它通過實證研究及社會實施來提高人們生活的整體質量,從而實現社會影響。你的研究工作可以是探索新的工作與生活之間的平衡以及對心理健康的影響,那麼你可以研究自Covid-19新冠病毒大流行以來學校中對學生們實施的心理干預,來緩解孩子們的壓力,你也可以討論在家工作的模式是如何改變家庭生活動態的。對於這種研究工作,你可能能夠得出超出你的研究樣本的結論,從而將你的發現推而廣之到對更大的現實世界施加的潛在影響,不論是理論影響還是實踐影響。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在沒有充分理由的情況下,你不應該從研究樣本或數據過度泛化到普通人群。如果你想泛化,你需要給出理由。 對未來研究的影響 即使你的發現不會導致社會變化,不會引發新的教育政策,或者不會引起國家養老金制度的徹底改革,你的研究工作可能會對未來的研究工作具有重要影響。也許你在論文中使用了一種比現有的方法更精確、更有效或更便宜的新技術,那麼你的方法可能能夠促使世界各地的實驗室研究一個過去無法弄清楚的問題。或者,你可能發現與某種疾病有關的基因也與另一種疾病有關,這無疑將為未來醫學研究和治療方案開闢新的途徑。如前所述,你需要確保不把建議和影響相混淆。建議可以提,也可以不提,不是必須的。影響則是你的發現可能會產生的潛在效應,與你是否提出具體建議無關。你必須在論文中陳述影響。 應當在論文中的什麼地方論述影響? 影響屬於論文中的討論部分。你在這部分總結科學發現,並且在論述時將科學發現與已有的早期研究和對現實世界可能產生的潛在影響相聯繫。論文中不專門設置“影響”一節,而且對於在討論部分的具體什麼地方陳述影響也沒有規定,因為你對影響的論述取決於撰寫方法部分和結果部分的結構安排,而且涉及你的發現如何支持和推翻假設,以及你的發現如何證明或反駁假設。你需要以一種合乎邏輯的方式將你的發現的潛在影響融入討論部分。論述各項內容的順序很重要,因為順序涉及如何在討論部分的末尾撰寫總結。一般來講,你需要在討論部分的開頭撰寫對於結果的簡述,然後撰寫研究工作的影響(理論的、實踐的、倫理的、社會的、技術的影響等),最後用具體的建議結尾。如果你在撰寫討論部分時沒有註意到影響論述的重要性,你需要注意並予以糾正。否則,等到讓期刊編輯和審稿人來亂猜你的工作的影響,對你的稿件就很不利了。 另外,你需要確保不會因為有人在最後一刻提醒你需要“添加一些影響論述”而突然冒出一些看起來像是憑空出世的實用想法。如果你不知道如何撰寫影響論述,那麼可以回到緒論部分,查看研究工作的理由和研究問題的提法,看看你的科學發現是如何回答這些問題的,然後問自己還有誰能夠從你的發現中受益。 考慮使用專業英文編修潤稿服務 撰寫研究工作的影響離不開強有力的英文寫作支持。如果你可以前往 Wordvice AI 網站試試 AI 線上寫作助手的線上文法檢查工具和文章改寫工具進行寫作和初步自我檢。需要更精細的檢查,您可以聯繫 Wordvice,獲得專業的學術論文英文編修服務。關於如何撰寫研究論文的不同部分的更多建議,以及如何撰寫研究論文大綱,甚至如何撰寫吸引人的期刊投稿信,以便說服期刊編輯將你的論文送審,查看Wordvice學術資訊部落格,有更多的文章和影片供你學習和參考。 需要英文編修,就找Wordvice。|寫作資源|論文英文編修|學術論文翻譯|課堂作業英修|服務價格|常見問題|
Last Updated : 2024年 06月 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