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earch writing

Thumbnail
研究論文的引用數量多少才夠?
論文寫作時不太清楚應該要引用多少文獻才恰當?其實這沒有一個正確答案,只要論文需要,都得放進去。這是什麼意思呢?關於引用文獻要放多少並沒有太多的明確規定,但在這篇文章,我們提供一些方法來幫助你判斷自己引用的數量是否已經足夠了。在進入正題之前,先簡單介紹一下為什麼引用文獻很重要以及引用數量為何能顯示論文品質。 為什麼引用文獻是必備資料? 引用文獻代表的是作者已經仔細的檢視過該主題相關的文章,從而產出新的內容來貢獻給學術界。如果作者可以批判性的評論先前的文章並區別出自己的新發現與現有累積的知識不同,就能建立權威與可信度。 這邊強調「批判性的評論critically assess」是因為文獻只有在被適當應用於論文當中才能呈現其價值。因此,「質先於量」是決定多少文獻須包含在論文中的關鍵因素。 引用數量在某些情況下傳遞出重要訊息 不論是涵蓋太多或太少的引用數量,都隱射著一個訊息,作者能力與論文的不足。為什麼? 延伸閱讀:論文寫作中引用和抄襲有什麼區別 影響參考文獻數量的關鍵因素 以下是部分可能影響引用數量的因素: 適當的參考文獻數量 以下我們提供幾個技巧來判斷你是否涵蓋足夠的參考文獻,我們同時也提供幾個一般技巧提醒你有效的使用參考文獻。畢竟參考文獻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提高研究的可信度,同時保有自己的研究為論文焦點。 讓期刊成為你的響導 參考文獻數量與引用的相關統計數字 為了提供一個更完整的概念,以下是一些根據不同領域的文章的引用特點所得出的粗估值。 根據Milojević研究資料,在天文學、數學、機器人學、生態學和經濟學的各種包羅萬象的文章中,參考文獻數量的最高跟平均值為: 上述資料都是根據該名學者的前20年數據,自此之後,有些領域的參考文獻數量大幅增加。因此,檢查自己的投稿期刊近期發表的與研究主題相關的文章,對於自己要寫的那一類型文章需要多少數量的參考文獻能有更明確的想法。 另一個由Falagas et al. (2013)所進行的研究顯示醫學期刊平均有29個參考文獻的文章長度為7.88頁。 最後,雖然樣本數只有63個期刊,由Gali Halevi觀察到的較大範圍領域的引用趨勢為以下: 雖然這是Halevi的研究樣本數不多,沒有涵蓋文章類別,也沒有詳細介紹不同領域或期刊間的差異。舉例來說,review articles在同一領域中比起其他文章更容易被選中閱讀。也就是說,我們利用以上資訊來提供大概的預估值。 自己單位的要求或投稿期刊的要求與文章類別的一般規則要求才是最優先順序(利用檢視最近期發表的文章)。 想參考額外的期刊對於文獻參考數量的限制,延伸閱讀:研究論文的參考文獻引用數量多少才夠 使用參考文獻時的dos & don’ts 延伸閱讀資料 需要英文編修,就找Wordvice。| 寫作資源 | 論文英文編修 | 學術論文翻譯 | 課堂作業英修 | 服務價格 | 常見問題 |
Last Updated : 2023年 11月 08日
Thumbnail
可以在論文中使用第一人稱代名詞嗎?
身為論文作者的你,一定曾經有過這個疑問,第一人稱單複數代名詞 I 和 we 是否可以用於學術和研究寫作。 傳統上,為了維持客觀的寫作風格,一直不鼓勵在學術寫作中使用第一人稱代名詞 I 和 we。 然而,近幾十年來,學術寫作中對第一人稱的態度改變,使用第一人稱,積極有吸引力的寫作風格漸漸轉為主流。但是, I 和 we 的使用上還是有些普遍的限制是作者在進行英文論文寫作時該遵守的,例如,第一人稱較常使用在摘要、緒論、討論和結論中,而第三人稱跟被動語態則較常在方法與結果的章節使用。 閱讀本文了解何時可以使用人稱代名詞,什麼時候不該使用人稱代名詞以提升你的寫作水平。 論文寫作什麼時候可以使用第一人稱? 什麼時候不該用第一人稱 範例使用 以下例子比較了使用和避免第一人稱代名詞。 範例一(建議第一人稱): To understand the effects of global warming on coastal regions,changesin sea levels, storm surge occurrences and precipitation amountswere examined. [重點: 當長句作為被動語態的主詞時,句子變得難理解。 再者,因為作者們主導了整個研究,因此最好在討論研究計畫的核心時,特別提到其他作者。] → We examined changes in sea levels, storm surge occurrences, and precipitation amounts to […]
Last Updated : 2023年 10月 18日
Thumbnail
研究論文的影響怎麼寫?(內含範例
作為研究人員,你在撰寫學術論文時需要陳述研究背景和清晰的研究理由(rationale),以便能夠在進行問題描述(Problem Statement)時表明自己的工作是相關的和重要的。你還需要仔細地從頭到尾引導讀者閱讀你的論文,讓讀者對你使用的方法沒有任何疑問。 但是,許多作者發現,當寫到論文末尾時,就寫不下去了,無法將全文內容串接起來,因此也無法以強有力的結論來結束論文。仔細追究起來,通常會發現,雖然在討論部分清晰地總結了論文中的發現,但是在緒論部分仍然具有明顯缺失,包括在緒論中提到過去的研究工作時存在不足。已經寫得筋疲力盡的作者往往看不到這些缺失的內容,不然就是無視這些問題而草草收場,用一段前面已經說過的話來重複作為結論,因為他們已經無話可說了。 然而,逃避不掉的是,在你最終這樣寫完了論文並提交後的某一天,你一定會從導師或審稿人那裡得到這麼一句評語:“缺乏對影響(implications)的論述”。對於那些不太了解你的設計和分析細節的讀者來講,論文必須回答的主要問題是“為什麼這項研究是必要的?”以及“為什麼這項研究的發現是重要的或有意義的?對誰重要?業界現在應該運用這項研究的成果做些什麼?”這後一句話說的內容就是研究工作的影響。 我在緒論段落中難道沒有解釋研究工作的影響嗎? 你或許已經解釋了你的研究工作為什麼是重要的,以及對誰來講是重要的。但是,你現在還需要清楚地說明你的實際發現(注意這可能與你一開始預期的發現有所不同)是如何與這些問題相關的,以及如何能夠被用於實際應用、理論研究或影響某些政策的製定。對於這些影響的論述,需要基於研究工作中的具體結果,並且考慮到所用方法或樣本的局限性,避免過度泛化。 如果你任由讀者猜測你的工作的意義,或者讓讀者認為你覺得這項工作只對於你自己或與你具有相同研究課題的小同行們很重要,那麼期刊編輯或審稿人很可能會對你的論文直接拒稿。為了避免這種情況,下文將討論不同類型的研究工作影響,並給出範例,展示對於這些影響的論述應當放在論文中的什麼地方。 目錄 研究工作的影響類型 根據每個人所做研究工作的類型不同(包括臨床、哲學、政治等等),論文中的科學發現的影響可以分為臨床、哲學、政治、社會、倫理的,等等。然而,在這些分類中最重要的一個區別是實際影響與理論影響之間的區別。如果論文沒有提到任何類型的實際貢獻,會馬上引起審稿人的警覺和擔心。 當然,如果你研究的是一種數學理論,那麼你的發現可能會是簡單揭穿另一種理論是錯誤的。如果你想把你的這種理論發現應用到現實世界的問題中,你就需要開動腦筋琢磨它的實際應用市場。對於這種論文,審稿人和讀者可能都不會要求你論述你的研究工作對實際應用的影響。然而,在很多其他情況下,如果你想說服讀者你的工作值得關注、值得發表、值得獲獎,那你就需要把你在實驗室內做的工作或在圖書館中鑽研出來的成果與現實生活聯繫起來,展示你的發現對你的領域具有哪些持久的影響(例如方法上的影響),如何能夠改變現有的做法(例如,新的病人治療方法或教學標準),對於社會整體來講有什麼影響(例如人類的交流方式),或者對於倫理標準有哪些影響(例如在動物研究方面)。 關於研究工作影響的判斷,無人能夠預先確定或追究你的發現將來是否會真的改變世界。重要的是你需要指出如果你的論文被發表、你的成果被實施後,它是否有可能改變世界。你只需要把這種可能性寫清楚就可以了。根據韋氏線上詞典的定義,“implication(影響)”這個詞的基本含義是“possible future effect or result(對未來可能產生的影響或結果)”。這個可能的結果就是你需要著力識別、挖掘和描述的。因此,在這個可能性的問題上,你需要具有想像力並發揮創造力,但要確保所做的假設符合實際情況,而且不能忘記所用方法或樣本的局限性。 如果你使用某些動物模型研究疾病的遺傳基礎,那麼你需要確保具有充足的理由將結論推廣到人類。否則,期刊編輯可能會猶豫不決,甚至決定不把你的手稿交付同行評議。同樣地,如果你研究的是Covid-19新冠病毒大流行對你所在國家的高等教育機構的影響,那麼你在宣稱你的結論適用於全球時,就需要確保你的結論真的適用於其他國家的病毒流行情況,並須考慮各國所具有的不同的教育系統特徵。 建議與影響之間的異同 談論文的影響,就是要談你的研究的重要性,以及你的發現如何與某些實踐、理論模型、政策制定或未來研究有關並能夠改進它們。如前所述,影響並不意味著你確信你的發現一定會在明天馬上改變世界。只要你有理由相信它有可能產生影響就足夠了。另一方面,建議則是基於你的發現,針對特定的情況給出的最佳行動方案。例如,你使用了三種不同的方法解決了一個相同的問題,比較了每種方法給出的結果,並得出結論,聲稱其中一種方法實際上是不充分的,不應該再使用,那麼這種論述就是對未來研究的一個建議。 或者,如果你分析了你所在國家的“新冠病毒抗疫支持計劃”如何在財政上影響當地經濟,並發現政府提供的大部分資金都流向了亞馬遜平台,而不是當地企業,那麼你可以建議政府下次拿出一個更好的支持計劃。這種具體的建議通常應該在論文中出現在論述影響之後,而不是反過來,因為你總是需要先識別出研究工作的影響,然後才能給出具體的建議。需要注意的是,並不是每項研究工作都能夠讓作者想出來某種具有實際操作性質的建議。 研究影響的範例 臨床影響 假設你發現了一種新的抗生素,它可以在不產生耐藥性(抗生素的主要問題)的情況下有效消除特定的病原體。那麼,你的發現的臨床意義或影響將是這種病原體的感染可能會比過去得到更快的治療。這時,你無需針對你的發現去預測或建議任何具體行動。而你在論文中談建議時,則是醫生應該開始使用這種新的抗生素,它應該被列入正式的治療指導意見,它應該被你所在國家的社會健康保險計劃覆蓋等。這些建議取決於你的發現有多麼確鑿,或者取決於還需要進行多少研究或開發工作才能從論文中的發現躍進到實際的藥物治療方案。所以,由於這些不確定性,建議的撰寫有可能會擴展到顯得有些力不從心或不那麼牢靠。因此,需要注意不能過度建議。然而,對於影響來講,由於影響談的只是你的發現的某種潛力,所以在撰寫時的自由度比建議更大或更寬鬆。因此,在論文的討論部分,不應該忽略對影響的論述,即使你覺得你的發現的影響不那麼重大,也不應該忽略。 社會影響 研究工作的社會影響被定義為以可見的方式影響社會的能力或潛力。心理學研究領域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它通過實證研究及社會實施來提高人們生活的整體質量,從而實現社會影響。你的研究工作可以是探索新的工作與生活之間的平衡以及對心理健康的影響,那麼你可以研究自Covid-19新冠病毒大流行以來學校中對學生們實施的心理干預,來緩解孩子們的壓力,你也可以討論在家工作的模式是如何改變家庭生活動態的。對於這種研究工作,你可能能夠得出超出你的研究樣本的結論,從而將你的發現推而廣之到對更大的現實世界施加的潛在影響,不論是理論影響還是實踐影響。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在沒有充分理由的情況下,你不應該從研究樣本或數據過度泛化到普通人群。如果你想泛化,你需要給出理由。 對未來研究的影響 即使你的發現不會導致社會變化,不會引發新的教育政策,或者不會引起國家養老金制度的徹底改革,你的研究工作可能會對未來的研究工作具有重要影響。也許你在論文中使用了一種比現有的方法更精確、更有效或更便宜的新技術,那麼你的方法可能能夠促使世界各地的實驗室研究一個過去無法弄清楚的問題。或者,你可能發現與某種疾病有關的基因也與另一種疾病有關,這無疑將為未來醫學研究和治療方案開闢新的途徑。如前所述,你需要確保不把建議和影響相混淆。建議可以提,也可以不提,不是必須的。影響則是你的發現可能會產生的潛在效應,與你是否提出具體建議無關。你必須在論文中陳述影響。 應當在論文中的什麼地方論述影響? 影響屬於論文中的討論部分。你在這部分總結科學發現,並且在論述時將科學發現與已有的早期研究和對現實世界可能產生的潛在影響相聯繫。論文中不專門設置“影響”一節,而且對於在討論部分的具體什麼地方陳述影響也沒有規定,因為你對影響的論述取決於撰寫方法部分和結果部分的結構安排,而且涉及你的發現如何支持和推翻假設,以及你的發現如何證明或反駁假設。你需要以一種合乎邏輯的方式將你的發現的潛在影響融入討論部分。論述各項內容的順序很重要,因為順序涉及如何在討論部分的末尾撰寫總結。一般來講,你需要在討論部分的開頭撰寫對於結果的簡述,然後撰寫研究工作的影響(理論的、實踐的、倫理的、社會的、技術的影響等),最後用具體的建議結尾。如果你在撰寫討論部分時沒有註意到影響論述的重要性,你需要注意並予以糾正。否則,等到讓期刊編輯和審稿人來亂猜你的工作的影響,對你的稿件就很不利了。 另外,你需要確保不會因為有人在最後一刻提醒你需要“添加一些影響論述”而突然冒出一些看起來像是憑空出世的實用想法。如果你不知道如何撰寫影響論述,那麼可以回到緒論部分,查看研究工作的理由和研究問題的提法,看看你的科學發現是如何回答這些問題的,然後問自己還有誰能夠從你的發現中受益。 考慮使用專業英文編修潤稿服務 撰寫研究工作的影響離不開強有力的英文寫作支持。如果你可以前往 Wordvice AI 網站試試 AI 線上寫作助手的線上文法檢查工具和文章改寫工具進行寫作和初步自我檢。需要更精細的檢查,您可以聯繫 Wordvice,獲得專業的學術論文英文編修服務。關於如何撰寫研究論文的不同部分的更多建議,以及如何撰寫研究論文大綱,甚至如何撰寫吸引人的期刊投稿信,以便說服期刊編輯將你的論文送審,查看Wordvice學術資訊部落格,有更多的文章和影片供你學習和參考。 需要英文編修,就找Wordvice。|寫作資源|論文英文編修|學術論文翻譯|課堂作業英修|服務價格|常見問題|
Last Updated : 2024年 06月 18日
Thumbnail
如何撰寫論文的主題陳述(內含範本)
論文主題陳述(Thesis Statement)是對主題思想的概括。論文主題陳述類似於研究中的問題描述(statement of the problem),告訴讀者即將論述什麼內容,並將證據和範例與論點和結論相聯繫。好的主題陳述能夠激發讀者的思想,提高閱讀興趣,並將證據緊密銜接。如果在撰寫論文的過程中,論文的重點和方向隨著時間推移發生了變化,需要即時修改主題陳述,使其能夠跟上這些變化。 主題陳述(Thesis Statement)該放在論文中的什麼位置? 論文的主題陳述(Thesis Statement)應該放在緒論部分的結尾,即在介紹背景之後、深入論述證據之前。 哪裡能夠找到論文的主題陳述寫作模板? 論文的主題陳述(Thesis Statement)依具體的論文類型而不同。主題陳述應當具體而清晰。下文將分析不同類型的主題陳述,並分享一個簡單的撰寫有效主題陳述的四步過程,再分別提供幾個寫得好和不好的例子。如果有需要可以參考以下我們認為寫得較好的主題陳述作為寫作模板。 目錄 論文主題陳述的類型 取決於論文究竟是分析式(analytical)、說明式(expository)還是論證式(argumentative),論文的主題陳述的目的和寫法略有不同。 分析式論文將問題或想法分解開來,向讀者介紹每個部分的情況。這種論文包括藝術、音樂、文學、現代史或歷史事件、政治思想或科學研究。因此,分析式論文的主題陳述(Thesis Statement)通常是這樣的,例如,對於文學作品來講,“希刺克厲夫應當被視為英雄,而不是一個可怕的人物”;對於過程來講,“招聘人員面臨的主要挑戰是在挑選最佳候選人與防止競爭對手挖人之間做好平衡”;對於前沿科研課題來講,“科學研究表明,選擇飢餓節食的做法能夠延長壽命”。在論文的後續部分,作者需要論述如何使用論據導出主題陳述中的結論。 說明式(解釋式)論文是向讀者解釋某事,例如歷史發展、當今現像或政治干預效果。典型的解釋式主題陳述通常是描述命題,而非描述主張或論點。例如,說明式論文可以解釋人權從何而來、它如何改變世界,或者學生如何做出職業選擇。論文的後續部分需要向讀者展示關於所述命題的各個視角的全面觀點,而不只是帶有選擇性的某個特定觀點。 論證式論文通常提出清晰而且可能是非常主觀的觀點,並隨後基於證據進行論證。這種觀點可以是某種評論、某項政策建議、評估意見、主張解讀。這種論文的目的是讓讀者信服作者的主張。例如,這種論文的主題陳述可以是“每個學生在高中畢業後都應該被要求出去工作或實踐一年,以便獲得實際生活經驗,然後才能繼續求學”,或者“接種疫苗應該是強制性要求”。論證式論文的主題陳述可以非常大膽、言之鑿鑿甚至片面——作者在論文的後續部分需要說服讀者這些主張是具有良好理由支持的。 如何按步驟撰寫論文的主題陳述 如果論文的作者不確定應當如何從所選命題導出主題陳述(Thesis Statement),那麼可以遵循以下簡單步驟。 首先,論文的作者需要選擇一個命題(topic)。如果是課程作業,那麼命題已經被老師給定。如果命題尚未確定,那麼注意選題不應過於籠統,需要把命題的範圍縮小到一篇論文能夠涵蓋的程度。 其次,自問一個關於命題的問題(question)——作者自己感興趣的問題或者讀者感興趣的問題。這時,必須考慮論文究竟是解釋事情的說明式論文,還是提出自己的可能有爭議的觀點的論證式論文。 第三,根據已經篩選的材料或形成的觀點,回答自問的問題(answer)。如果在撰寫論文的過程中觀點發生了改變,作者需要確保相應地調整主題陳述。 最後,將自問的問題的答案改寫成一句簡練的話(summary)。這句話的目的是告訴讀者下一步將要論述什麼,並且需要寫得盡量引人入勝,使讀者願意繼續讀下去。 下面採用一些論證式論文的例子展示如何從命題導出主題陳述。 1. 選擇命題:Covid-19疫苗 將命題的範圍縮小到某個特定內容:Covid-19疫苗接種 2. 自問一個問題:Covid-19疫苗接種應當是強制性的嗎? 3. 通過整理證據和論據,回答自問的問題: 答案為“是”:疫苗能夠保護其他更脆弱的人。接種疫苗能夠減少疾病傳播。群體免疫能使社會恢復正常。 答案為“否”:疫苗可能對某些人產生副作用。疫苗研發過快,可能存在未知風險。政府不應該干涉關於健康的個人決定。 4. 形成自己的觀點,並在主題陳述中寫成簡要總結: 雖然對於Covid-19疫苗接種存在一些猶豫,但這些人的大多數論點都是基於毫無根據的恐懼和擔心破壞個人自主決定之自由。由於大規模接種疫苗的好處大於喪失自由的壞處,政府應該強制實施接種疫苗,以便幫助社會恢復正常。 上述範例是一個寫得很好的主題陳述(Thesis Statement),因為它不僅呈現了每個人都知道和同意的事實,而且展示了一個具有爭議的主張,需要數據和論據的支持,而這些內容將在論文的後續部分予以詳述。論文的作者可以自由討論證據和論點,但需要確保所有的論據和觀點都圍繞支持核心論點。這個例子也回答了主題陳述(Thesis Statement)應該寫多長的問題。一般來講,一兩句話就夠。如果主題陳述比較長,應當確保不要使用模糊、空洞的表達或多餘的詞語。 寫得不好的和寫得好的主題陳述 寫得不好的:每個人都應該接種Covid-19疫苗。為什麼不好:這個主題陳述沒有說明為什麼接種疫苗是必要的,或者為什麼人們可能不願意接種疫苗。因此,這樣的寫法過於模糊,無法激發讀者的興趣。寫得好的:既然目前的Covid-19疫苗的風險很小,而且接種疫苗的社會利益大於個人自由的損失,政府應該強制接種Covid-19疫苗。 寫得不好的:酗酒有害健康。為什麼不好:這種寫法非常寬泛,每個人都會同意,沒人需要閱讀這種文章。其實,應當改寫成有誰不會認為酗酒有害健康。寫得好的:酗酒在大學生中已經成為一種趨勢。雖然有些人認為酗酒可能比經常少量飲酒對健康更好,但是科學研究表明,情況並非如此。 寫得不好的:學習一種樂器能夠開發孩子的認知能力。為什麼不好:這是一個很弱的主題陳述——“能夠開發”這樣簡單的寫法不夠具體,沒有指出這種開發是否發生在每個孩子身上,以及音樂教育對認知能力會有哪些實際影響。寫得好的:音樂教育對兒童的全面發展具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好處,包括語言學習、協調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甚至社交技能。 按照上述這種比較好的寫法,就可以在這篇說明式論文中的後續部分提出所有關於音樂教育對兒童能力的具體影響的證據。當然,這篇文章也可以改寫為論證式論文,即在主題陳述中加上自己的觀點:寫得好的:考慮到音樂教育對孩子的全面發展具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好處,每個孩子都應該有機會學習一種樂器,作為公立學校教育內容的一部分。 寫得不好的:外太空探索就是浪費錢。為什麼不好:這個說法很明顯只是一種個人觀點,別人可能不會同意,雖然這種觀點作為論證式論文是不錯的。這種寫法的問題在於缺乏具體的說法,使得讀者看不出論文究竟具體要說什麼。寫得好的:與其把錢浪費在探索外太空上,像埃隆•馬斯克這樣的人應該把他們的財富用來解決貧困、飢餓、全球變暖等目前地球面臨的其他問題。 使用專業的英文編修潤稿服務 現在,我們已經了解了應當如何撰寫論文的主題陳述。下一步,為了使論文的英文表達合格而精彩,建議考慮 Wordvice AI 線上寫作助手的線上文法檢查工具。另外,還可以聯繫Wordvice,獲得專業的學術編修潤稿服務。如果需要了解整篇學位論文的寫法,或者使用英文撰寫學位論文的注意事項,可以查看Wordvice學術寫作部落格。 Wordvice分享了許多學術寫作的指導文章、如何避免常見英文語法錯誤的寫作技巧,以及如何改善學術寫作風格的學術資源。最後,大家如果有興趣查看英文版的範本,可以前往我們英文版文章How to Write […]
Last Updated : 2025年 05月 14日
Thumbnail
學術論文寫作中常見的用字錯誤
在英語為非母語人士撰寫的學術論文中,用字錯誤比多數其他錯誤更為常見,僅次於文體風格錯誤。由於學術寫作的主要目的是清晰表達訊息,了解如何正確和有效使用字彙非常重要。 人們在選擇單字上所出現的很多問題源於英語含有許多聽起來相似的同音異形異義詞和看起來相似的同形同音異義詞。另一方面,雖然有些單字聽起來和看起來都不同,但是意義相似。另外,當英語為非母語的作者在寫作時使用母語思考,並且試圖將整個母語表達方式原封不動地翻譯成英語時,也會大量出現不符合英文表達習慣的用字錯誤。此外,用字發生錯誤的原因有時只是拼寫錯誤,這導致把正確的用字筆誤寫成另一個不相關的字。本文列舉英語為非母語的學術論文作者常犯的典型用字錯誤,並提供建議來告訴大家如何避免這些錯誤。 目錄 發音相似但意思不同的單字 混淆具有不同含義的相似單字是選字時最常見的錯誤之一,甚至也會發生在英語是母語的作者身上。在英語口語中,有很多這種字,它們之間的發音區別並不明顯,或者聽起來就像是口誤一樣。然而,在撰寫學術文章時,應當認真檢查這類錯誤,確保讀者能夠清楚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意思。 1. Affect vs. effect / affective vs. effective 作為名詞的“affect”用來描述強烈的感覺或情緒,而動詞“affect”是影響的意思。相反,名詞“effect”是指某事的結果,而動詞“effect”意為導致某事發生或帶來某種結果。簡言之,如果某件事影響(affects)另一件事,它會導致某種後果(effect)。 錯誤 Sleep deprivation clearly effected the patients’ overall well-being.正確 Sleep deprivation clearly affected the patients’ overall well-being. 錯誤 The affect of exercise on depression is not clearly understood.正確 The effect of exercise on depression is not clearly understood. 2. Then vs. […]
Last Updated : 2025年 04月 04日
Thumbnail
什麼是學術寫作?(學術寫作技巧和風格)
如果你不是以英語為母語撰寫學術論文或文章,你可能會認為寫作中最重要的事情是使得自己看起來像一個流利講英語的人。實際上,即使對於以英語為母語的人,在寫作時也不會自動地就顯得是“學術”的。學術寫作與其他類型的寫作在風格上有很多差別。研究表明,在寫作學術文章時,經驗比母語人士語言身份更為重要。本文幫助你理解學術寫作中的重要事項,並為起草和編輯學術寫作提供明確的指導意見。 什麼時候應該採用學術寫作風格? 在撰寫任何類型的學術論文、研究書籍、科研報告、實驗報告、研究海報、研究提案、學位論文或出版手稿時,你都要遵循學術寫作規定。你可能已經熟知,寫作需要簡潔和有效。但是,你可能仍然不知道它們到底意味著什麼,因此也不知道如何讓自己的寫作盡可能地做到簡潔、有效和具有學術性。下面將討論學術寫作包括哪些主要組成部分,以及應當避免哪些問題。 目錄 什麼是學術寫作? 學術寫作可以是描述性的(例如論文的結果部分)、分析性的(例如不同理論之間的比較)、論述性的(闡述你自己的觀點)、批判性的(當你討論別人的觀點時)。這種類型的寫作有一個清晰的結構樣式,引導讀者從頭到尾閱讀。學術寫作重在提供信息和論點,並用證據支持論點。雖然不同的學科有不同的學術慣例和專業術語,但是所有學術寫作通常均具有正式、公正和客觀的語氣和風格。 對於學術寫作的誤會 學術寫作的重點並不是讓文章看起來像是母語是英語的人寫的。事實上,你從母語是英語的朋友或同事那裡學到的口語表達和習慣說法都不應當用於學術論著。學術寫作不是講故事,你的目標也不是取悅讀者。學術寫作的語言並不需要復雜,也不需要使用冗長的句子和複雜的詞彙。實際上,最近的研究表明,使用非必要的複雜詞彙會讓作者看起來不聰明。在學術寫作上,需要堅持以下主要原則:正式,清晰,準確,結構良好,證據充分。因此,學術寫作必須使用簡單的語言,並保持句子簡短。許多讀者會為此欣賞和感謝作者! 正式寫作與非正式寫作之間的區別 究竟是什麼使寫作變得正式呢?你可能認為是使用高難的單字、較長的句子和復雜的語法結構,以為這些能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並且看起來既學術又專業。然而,這種想法是完全錯誤的!實際上,正式的寫作風格恰好就是簡單和朴素,因為簡單在學術寫作上恰是一件正確的事情!在學術寫作中,需要避免以下非正式寫法和語言特徵。 結構和一致性 學術論文從頭到尾需要有一個邏輯正確的結構,包括從標題、摘要和緒論(引言)到討論和結論,而且需要具有清晰的小節劃分和分節標題。論文中的這些部分應當包含所有必要而且相關的信息。論文應該寫得讓讀者永遠不應該問出“為什麼要提到這個細節?”或者“作者忘記討論為什麼要用這種方法了嗎?” 在論文的框架中,還需注意在段落層面和句子層面的一致性,具體如下。 清晰而客觀的寫作 作為一名學術作者,你必須盡可能清晰和客觀地表達觀點,這樣讀者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 錯誤的寫法:Participants were shown the faces, cars, animals,and so on,aboutthree times.(參與測試的人觀看了面孔、汽車、動物等圖案大約3次。) 正確的寫法:Participants saweachface, car, animal, house, and scenethree times, except fortwo participants who could already name all pictures after two rounds.(參與測試的人觀看每1張面孔、汽車、動物、房子和景物的圖案3次。例外的是,有兩名參與者在看兩次後就已經能夠說出所有圖案的名字了。) 錯誤的寫法:Somepatientstookmedication when they visited our clinic.(有些患者在就診時服用了藥物。) 正確的寫法:Five of our 20 […]
Last Updated : 2024年 06月 18日
Thumbnail
如何撰寫醫學病例報告標題及摘要
醫學論文是與數學、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工程技術均有所不同的一類特殊的學術論文,種類較多,體裁各異,主要包括以下七類:(1)論著類,(2)綜述、講座類,(3)病例報告類,(4)簡報類,(5)評論類,(6)會議紀要類,(7)消息動態類。 其中,病例報告(case report)通常記錄和總結臨床中少見但具有特殊意義的病例。 這類論文有新意,實用價值高,被很多讀者所喜愛。 特別是針對罕見病症的首例報導,能夠引發新的研究熱點,在國內外具有重要影響力。 病例報告像其他論文一樣,其完整的寫作格式包括標題、摘要、關鍵字、引言、病例描述、討論、結論、參考文獻、致謝等部分。 其中,標題和摘要特別重要,因為它們是讀者最先看到的內容,如果寫得不好,讀者可能會放棄閱讀。 由於病例報告在題材上具有特殊性,在標題和摘要的寫作上也具有一些特殊規定,本文予以簡述。 病例報告的四大特點 病例報告的選刊投稿 雖然很多高影響因數期刊都開闢專欄接受病例報告,但並不是每個醫學期刊都允許刊登病例報告。 某些期刊只發表少量的病例報告,但是也有很多著名學術期刊專門發表病例報告,其中很多是開放獲取期刊,例如:Journal of Medical Case Reports, Oxford Medical Case Reports, BJR Case Repor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rgery Case Reports。 每個醫學期刊都有自己的投稿格式規定,通常刊登在期刊網站的以下位置:Instructions for Authors,Author Guidelines,Preparing Your Manuscript。 作者需根據期刊的投稿規定調整論文格式。 病例報告的標題 標題需要簡明扼要地反映病例資訊,並能夠吸引讀者。 病案數量應包括在標題中。 但是,case study(病例研究)或case report(病例報告)這些詞在標題中其實是多餘的,應盡量避免。 常見的病例報告標題的例子包括:”…… 病的診治”,”…… 病的診斷”,”…… 病的診斷與療效觀察”等。 有些英文詞彙專門用於英文病例報告的標題,包括:presentation, unusual case,rare case,challenges, complications, symptoms, causes, diagnosis, treatment。 […]
Last Updated : 2023年 11月 09日
Thumbnail
文獻回顧/文獻探討怎麼寫(Literature Review)?
什麼是文獻回顧/文獻探討? 文獻回顧/文獻探討是客觀、明確與具有批判性的文章, 更是與特定主題相關的已發表研究的總結。 不好的文獻回顧文章/文獻探討(Literature review) : 好的文獻回顧/文獻探討(literature review): 一篇研究論文的文獻回顧該寫多長? 文獻回顧/文獻探討的長度取決於其目的和目標讀者群,在範圍和深度上也可能會有很大差異。在學位論文(畢業論文)、碩博士論文或獨立的文獻回顧中,通常是整章的文本(至少 20 頁)。 然而,一篇標準的研究文章或學校作業文獻回顧部分只能是緒論部分的幾段。 寫文獻回顧/文獻探討就像是建造自己的書櫃 另一個看待文獻探討的角度是假想你要做一個書櫃,你不用從原木裁切木板,而直接使用其他研究者已經切好的板子,然後將其按照自己想要的框架組起來,放上自己的書本,也就是你研究的methods、results和 conclusions就可以了。 怎麼判別是好的文獻回顧/文獻探討(literature review)文章? 文獻回顧/文獻探討的內容由好幾個因素決定,包含文章的目的、與理論的一致性或競爭理論間的相岐部分、文長、該領域既有文獻量等等。以下是判別的幾個重要元素: 文獻回顧/文獻探討(Literature Reviews)的種類 文獻回顧/文獻探討在結構、文長和內容的數量與範圍都可能不同。 文獻回顧可以單獨存在,也可以是一個研究的一部分。 期刊常見的文獻回顧/文獻探討 期刊上常見的兩種類別是介紹研究文章 (研究和調查)和獨立的文獻分析。其在範圍、文長與目的都可能有所不同。 介紹研究文章的文獻回顧/文獻探討 在一篇期刊文章開頭的文獻回顧是用來介紹該研究的相關文獻,通常放在Introduction的結尾。長度比一個獨立文獻回顧文章短很多,因為範圍必須只限於主題相關的研究與理論。其目的在於確定研究的優先順序,並提供論據支持研究的理論、方法、結果和結論。並非所有的研究文章都包含對文獻的明確評論,但很多文章都是這樣做的,無論是作為獨立的一部分或只是 因為無法與Introduction區分。 論文中的文獻探討/文獻回顧的架構 當文獻回顧被當成緒論的一部分時,它就必須遵守緒論(Introduction)的架構,即陳述背景資訊時,必須從最廣泛的開始縮到與主題相關,最後導到研究的假說。文獻通常與緒論無法區分是因為文獻就是在介紹該論文的背景,且建立研究的目的。 獨立文獻回顧 作為獨立發表的文獻回顧/文獻探討盡可能地呈現和分析該研究領域中的許多重要文獻,以提供當前研究領域或研究的背景資訊。這樣的文章對於第一次在找相關領域的重要文獻的學術研究人員來說是相當方便的。 這些文獻探討的範圍通常比較寬泛,並且可以往回延伸一些時間。這意味著除了專注於以前的研究具體方法和結果之外,有時科學文獻評論可能是高度理論性的。 此外,所有章節都是參考文獻而不是詳細介紹當前的研究。 另外,這一類型的文獻回顧通常比一般介紹研究的文獻還長很多。在文獻的最後,再次將所有這些文章明確地聯繫在一起,以顯示這種文章本身如何對文獻作出貢獻。 寫文獻探討/文獻回顧的步驟 寫起來其實有點麻煩,因為當作者整理思緒時,時常回頭參考文獻。這代表你沒有辦法一次寫好,而是在研究完成前中後,都持續在寫。 以下是一些寫文獻探討的步驟: 步驟一:選擇一個你要寫的主題,專注並持續發展這個主題 選一個你熟悉並且對分析非常感興趣的主題、一個你目標讀者和研究人員會感興趣和受用的主題或以及目前在該領域已經建立相當完善的議題,並且已經有足夠的研究文獻量進行評估。 這將幫助您快速找到下手的「最佳位置」。 步驟二:搜索和蒐集所有可能切合主題的學術資訊 這包括學術文章、書籍、會議論文、博士論文和碩士論文等等,與您的學習領域相關的任何其他學術文章。 步驟三:分析該領域主要文獻的信息延伸網絡,找出最有用的文章 使用思維圖和圖表來確定研究中的交叉點並概述重要的類別,選擇對您審查最有用的材料。 步驟四:描述和總結每篇文章,提供與你研究有關的文章的基本資訊 決定文獻中討論的2-3個重要概念(取決於文章的長度); 記錄你本研究中所有與你研究主題相關的所有重要層面。 例如在某個研究中,也許一些主要概念是X,Y和Z。請留意這些概念,然後寫一個簡短的總結關於該文章如何結合它們的。介紹研究的文獻回顧文章當中,這可能顯得相對精簡。在獨立文獻回顧中,可能會有顯著的多很多內容和概念。 步驟五:展示出文獻中的這些概念如何與你在研究中發現的內容相關,或這些文獻如何相互連結這些討論過的概念或主題 在評論一篇文章的文獻中,這個內容可能包含結果的總結或與自已研究相呼應的先前研究的方法。至於獨立的文獻探討,這裡則可能意味著強調每篇文獻中的概念,且表現出它們如何強化假說或顯現出一種模式。 討論在先前研究中沒有被提到的議題。將這些缺少你提到的內容的研究包含進文獻探討裡面是很重要的,而且其中直接支持你研究發現的理論和結論將會是很寶貴的內容。 步驟六:辨識出文獻之間的相互關係,並建立自己的想法且將其連結,這其實跟步驟五差不多,只是專注在現有文獻與現行研究間或論文論點間的關係 你的假說、論點或導引概念就是貫穿所有的最重要主線,將所有文獻連結起來並顯現每一份文獻的重要性。 […]
Last Updated : 2025年 05月 14日
Thumbnail
英文論文中引用證據和實例時好用的41種句型
研究要求我們要放大檢視資訊和評估該資訊的可信度。 因此,當我們考慮到不同的情況時,我們檢查實證數據並寫下詳細的說明來解釋我們的結論。構建我們研究敘述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提供證據和實例。 我們提供的說明能強化我們的結論也可以讓讀者心生懷疑,因此使用適當且符合邏輯的句子引導讀者理解內容。 介紹證據和實例的時機 證據和實例為我們的說明打下一個穩定的基礎。 沒有實例輔助的話,論文的結論缺乏可信度。然而流水帳般的實例驗證的糟糕程度不亞於無法提供任何材料或資訊來佐證結論。因此,當你介紹實例時,確保適時聰明的挑選證據,和使用適當和清楚的句子來說明這個實例如何論證你的結論。 你應該要介紹並連結你的實例論證,當你 建議使用的介紹性句型與其上下文 以下是根據功能的不同,我們列出了幾個句型,雖然這個列表並不詳盡,但至少能提供幾個可以使用的短語類型。 目的 介紹性句型 範例 stating information that is not “common knowledge” [use relevant style guide’s in-text citation format] As [Author] indicated/ stated/ discovered According to [Author], As Smith indicated in a 2010 study . . . According to Marks and Peters . . . drawing conclusions, making […]
Last Updated : 2025年 04月 04日
Thumbnail
如何決定論文作者順序? 對作者有什麼影響?
一篇論文只有一兩位的作者的情況相當少見。根據統計,平均每篇論文的作者數量為五位。隨著共同研究項目越來越多, 論文的作者順序還有作者列表影響讀者觀感的問題漸漸浮出水面 。 如果作者不多,大家可能傾向使用以個別對於研究付出的程度來排序。如果作者很多,想要衡量每個人的貢獻量來排序幾乎是不可能。再者,如果有些作者的貢獻量相當時,又該如何衡量呢? 同樣的,現在有許多研究都是跨領域,這樣的情況下又該如何衡量誰的貢獻量大於另一人呢? 這篇文章中,我們將快速地檢視幾個列表作者的策略以及為什麼作者排序能夠影響你的學術生涯。 作者列表有什麼影響? 雖然作者列表都是對於研究計畫以及論文有實質貢獻的人,但不代表作者列表順序就不重要。 理論上來說,每個在作者列表上的人都應該對研究論文有同等份量的共向,因為一個成功的研究計劃是靠團隊做出來的,然而因為領域的慣習以及其他執行上的限制,某些作者會比其他作者更受到注意。 以下是作者順序的某些重要的適用規則 作者列表常用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見的建立作者順序的方法 如上所述,選擇作者排序可以是一件蠻麻煩的事情,因此我們建議研究員在研究進行階段就可以決定作者順序。不要等到論文草稿都寫了才想要來決定作者順序。所有參與人員都必須在投稿論文之前一致同意作者的順序,因為沒有人想要為了安排作者順序而耽誤到了投稿的時間。 此外,我們建議定期重新檢查命名作者問題,以確保每個人擁有同樣的認知,並適時更新列表以反映團隊組成或各成員對研究的實際貢獻。 想參考額外的作者命名資訊,請參考以下: 需要英文編修,就找Wordvice。| 寫作資源 | 論文英文編修 | 學術論文翻譯 | 課堂作業英修 | 服務價格 | 常見問題 |
Last Updated : 2023年 11月 09日
Thumbnail
學術期刊投稿信Cover letter要怎麼寫?
投稿信(cover letter)有什麼功能? 研究論文主要是證明研究的價值,而具有說服力的投稿信(cover letter)則是你向期刊介紹其重要性並將想法「洗腦」給期刊編輯的機會。 遺憾的是我們必須承認是否接收論文的其中一個主要因素是期刊的商業模式,編輯必須選擇能引起期刊讀者興趣的文章,也就是說論文必須要能夠幫期刊賺錢。如果無法從論文的標題與內容判別能夠引起多少讀者興趣時,投稿信就是你說服期刊編輯的重要機會。 除了經營模式之外,許多期刊編輯也利用投稿信來篩選出沒有跟隨指示的投稿者。舉例,期刊的要求作者在投稿信寫入介紹、推薦審稿者與道德實踐的陳述等內容卻出現缺漏,這樣的投稿信極可能導致被拒稿。不論該研究有多厲害,從作者錯失這些細節來看,很容易被認為作者粗心隨意,更可能進一步質疑研究品質與研究完整性。 投稿信(cover letter)應該要包括? 再次強調,照著投稿期刊的作者指南寫!不論網路上或從別人那邊聽來了什麼資訊,期刊要求的內容都是優先順利。再強調一次剛剛講的,無法跟從期刊指示的話,會被拒稿。 接下來介紹一般需要包含在投稿信內的以及不可以出現的內容: 必要資訊: 一般常見需提供的資訊: 不應該寫入: 該如何架構投稿信(cover letter)? 建議使用正確的學術用語,而且現在很多投稿都是透過電子郵件,以下我們提供調整好的電子投稿信範例給大家。如果是郵寄PDF或紙本,把你的聯絡方式移到頁面的左上方,但如果你使用的紙是pre-printed,你的聯絡資訊則應該要在頁面的中間。 ANNOTATED TEMPLATEJournal Submissions Cover Letter [Journal Editor’s First and Last Name][, Graduate Degree (if any)]TIP: It’s customary to include any graduate degrees in the addressee’s name.e.g.,John Smith, MD or Carolyn Daniels, MPH [Title]e.g.,Editor-in-Chief, Managing Editor, Co-Editors-in-Chief [Journal Name][Journal Address][Submission […]
Last Updated : 2023年 11月 0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