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論文

Thumbnail
提高研究效率的五大祕訣
很多研究人員迫切希望提高研究工作的效率,實現快出成果和早出人才。 雖然研究工作無法揠苗助長,很多該做的步驟是不能跳過的,但是從系統工程的統籌角度來看,研究效率是能夠經過優化而大幅度提高的,實現在研究全過程的“大規模”、“大縱深”操作。 本文針對研究工作中的目標、方法、數據處理、撰寫英文論文、選刊投稿這五個關鍵問題,論述提高研究效率的方法。 一、選題需要準確,避免方向性錯誤 研究成果的主要形式是研究型論文。 論文的論點是新發現、新方法、新技術。 醞釀論點的過程就是選擇研究方向或課題的過程。 如果方向選錯了,勢必造成在產生新發現、新方法、新技術方面出現巨大困難,造成論文無法發表在具有較高水準的期刊上,浪費時間和資源。因此,提高研究效率的第一個要訣是選准研究課題。水準較高的導師的最大貢獻也正是在這一方面,因為他眼界開闊,熟悉學術界動向和工業界熱點問題,對於研究問題的學術凝練昇華也具 有較高造詣。在目前各個學科紛紛抱怨容易摘的果子都已經被別人摘走了的形勢下,如何攻堅克難或另闢蹊徑,做出具有重大意義和較高顯示度的研究成果,需要使用系統工程思維方法對學科課題進行梳理,並注意開闢跨學研究究, 確保所選擇的研究方向具有豐富廣袤的耕耘空間和可持續發展空間。 二、方法需要先進,避免走彎路 每個學科都有自己的專門的研究方法,無論是實驗方法還是理論分析或數值計算方法。拋開各學科之間的專業差別不談,理工研究究工作具有以下三個重要的通用基礎方法,需要在研究工作中大力提倡和使用:系統工程方法,試驗設計及優化方法,可靠性工程方法。提高研究效率的第二個要訣是採用這些先進的方法創造論點和產生論據。水準較高的導師的第二個主要貢獻也正是在研究方法指導上,不僅包括本專業的具體專門方法,而且包括上述三大通用基礎方法。 有以下這樣一個例子足以為鑒。 某著名發動機企業的研究人員多年來一直在閉門造車的情況下津津樂道於自己對計算方法的熟練運用。 由於一個偶然的機會,公司請到業界一家著名諮詢公司的專家參與專案合作。 專家指出,這個問題可以使用試驗設計(Design of Experiments)中的回應曲面方法進行優化處理,能夠極大提高數據品質。 當專案完成後,公司的部門主管感歎到:“我們為什麼沒有在前幾年就知道回應曲面這一重要方法呢? 我們這麼多年都走了彎路了!“這個例子充分說明,必須廣開視野,不僅研究目標要準確無誤,而且研究道路也需要找到最暢通無阻的捷徑,讓研究成果最”出彩“。 三、數據處理需要使用範本,避免耗費時間進行重複性操作 研究工作通常不是一次就能夠成功的,往往需要反覆重做和返工。這一方面是因為計劃不周密造成的,另一方面也是因為研究工作本身的不確定性的性質造成的。那麼,大規模反覆處理數據和製作圖表就可能會成為一項非常耗時的工作,因此必須建設和使用自動化範本,使過去需要耗費一天時間的工作量 變得在幾秒鐘內迅速自動完成。 所以,提高研究效率的第三個要訣是建設和使用數據圖表處理範本。 好的導師或部門主管的重大貢獻也正是在這一方面,因為這項工作涉及到統籌策劃課題組內不同人員之間的數據處理需求和統一範本甚至軟體的開發。 論文圖表是數據和論據的核心體現。 高水準和高效率的研究工作往往直接體現在數據處理的水準上。 四、撰寫英文論文需要使用“翻四校潤”法,避免事倍功半 很多作者希望將高水準的研究成果投稿到具有較高影響因數的SCI英文期刊。這就涉及直接撰寫英文論文或將中文論文翻譯成英文的問題。 許多作者由於英文水準有限,在這一環節舉步維艱,耗費了大量時間,卻無法拿出合格的英文稿件。 快速解決這個難題的根本辦法是使用「翻四校潤」法。 五、選刊和投稿需要使用範本,避免遺漏重要內容 論文成稿后,無論是中文論文還是英文論文,都面臨選刊和投稿的複雜問題。選刊和投稿是一項硬技術,涉及構造文書範本、撰寫投稿前問詢信、投稿信、標題頁等關鍵步驟。由於選刊和投稿的過程所涉細節紛繁複雜,稍不注意就會遺漏重要內容,造成工作效率低下、來回返工,甚至根本沒有機會補救錯誤,而且由於論文經常需要經過幾次投稿後才會被錄用,因此,使用範本進行大規模的選刊和投稿操作是提高研究效率的必經之路。 延伸閱讀 研究人員能夠寫哪些類型的論文如何撰寫假設或研究問題如何撰寫研究計畫?(內含Check list)論文研究限制與未來方向之撰寫技巧 需要英文編修,就找Wordvice。| 寫作資源 | 論文英文編修 | 學術論文翻譯 | 課堂作業英修 | 服務價格 | 常見問題 |
Last Updated : 2023年 10月 20日
Thumbnail
研究論文的結論怎麼寫?
論文的結論是對論點的總結,並提醒讀者論據為什麼與論點密切相關。結論與對論文內容、觀點、意義的總結不太容易區分。事實上,結論不僅應該包含這些總結內容,而且還要超越它們,但是這兩者之間相差不大。另外,結論部分的結構和內容針對論文的不同類型而有所不同。如果這些令人困惑,不要擔心,本文將闡述如何寫好結論,包括結論應當包括什麼、避免什麼、採用何種結構,以及有哪些需要避免的問題。 目錄 結論應該包括什麼? 論文的緒論向讀者介紹研究主題領域,從研究背景、文獻綜述到研究理由和具體問題,並以研究型論文的問題描述(problem statement)形式或議論文的主題陳述(thesis statement)形式表達出來。結論的任務則是從具體發現或論點回到對論文貢獻的概括論述,包括如何幫助讀者對所涉領域加強理解、如何幫助解決某個實際問題、如何幫助填補文獻空白等。因此,結論的內容取決於論文所涉研究工作的類型和論文類型。但是,無論何種類型,論文的結論實際上就是在大背景下對整篇論文內容的總結,而這個總結就是所謂的“關鍵信息”(take-home message)。 結論部分須包括非常簡短的工作總結、主要發現總結、從較大視角觀察時所產生的任何相關要素,即使這些要素最初並未被列入主要研究問題。這些要素或許是某種後來發現的局限性,例如試驗設計中出現的問題會導致作者做出某種審慎的結論,或促使作者從另一個角度發問,從而得出與開始時預想的結論完全不同的新結論。很多作者擅長在結論中撰寫自己做了什麼工作和發現了什麼。但是,結論不應停止於此,而應更進一步指出論文的工作與什麼問題有關、如何有關,並且應當指出論文的理論意義或實際意義(implication),以及將來應當採取什麼行動。 議論文的結論 在分析性、解釋性或辯論性的議論文的結尾處,最典型的結論是總結性結論(summarizing conclusion),即針對主要觀點的簡要總結。因為作者可能在文章中討論過許多不同的論點或子主題,所以需要在結論中再次提醒讀者它們是什麼、它們如何相互關聯,以及它們如何幫助論證文章中所做的假設。例如,如果文章分析的是招聘人員能夠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聘用最佳候選人,或者關於“根據科學研究結果,節食如何延長壽命”,那麼在結論部分對討論過的所有觀點進行總結即可。需要注意的是,作者不應當在結論中完全重複過去說過的文字,而是應當用精簡的方式再次強調和向讀者展示。 如果論文的作者認為僅提醒讀者主要觀點還不夠,那麼可以選擇加寫延展性結論(externalizing conclusion),用以提出在文章中的前幾部分沒有提出過的新觀點。這些新觀點可以是附加的事實或信息,或與主題相關但前文沒有提及或討論過的想法。這種延展性結論可以激發讀者以一種全新的方式思考論文的主題及其意義。例如,在針對某個特定歷史事件的完成分析後,可以將讀者的注意力引向某些當前發生的事件——它們並非文章的主題,但卻有助於將論文的發現或觀點置於一個全新的背景中去理解。 另一種常見的結論類型是編輯性結論(editorial conclusion),即不增加新的信息,而是圍繞主題提出自己的經驗或觀點,以總結所有論點。這類結論之所以有趣,是因為作者可以選擇是否同意在論文中提出過的信息或指出過的觀點。例如,如果論文分析的是某種特定的飲食能夠幫助人們減輕體重,那麼作者可以質疑該飲食方法的可持續性或在現實生活中的實用性——如果這些觀點未曾在前文討論過。這時,可以使用編輯性結論的寫法簡要表達作者的觀點和立場。 研究型論文的結論 研究型論文通常比議論文更加簡潔,因為這種論文是聚焦於某個特定問題,描述用來回答這個問題的方法,陳述和解釋結果,並以一種邏輯的方式引導讀者從緒論部分到討論部分,而非在論文中天馬行空地議論或挖掘不非常相關的主題。因此,研究型論文的結論部分不應該以冗長的重複方式總結做了什麼工作、為什麼做和如何做,而應該以盡可能少的文字開頭,然後直接切入主題論點。例如,不要在結論部分以這樣的方式開頭:“In conclusion, in this study, we investigated the effect of stress on the brain using fMRI…”。應該將重點內容以巧妙的文字植入總結的要點中,而非簡單地平鋪直敘。以下這兩種寫法都是比較好的: 在研究型論文的結論中,不能提出新的想法或新的事實,而必須圍繞已經論述過的背景信息、發現、局限性和影響。在結論中能夠新加的內容僅限於實用性建議(practical recommendation)——這種建議是過去未曾清楚說明過的。但即使這樣,這種建議也需要在邏輯上遵循討論部分已經論述過的內容。 結論的段落大綱和示例 下面用前面提到的關於壓力對大腦的影響的研究例子,分三步展示結論段的常見結構。依靠這三個簡單的步驟,能夠將所有重要信息都融入一個簡短的段落。 第一步:圍繞論文的發現,總結做過的工作。 例如: While it has been known for a long time that stress has an effect on the brain, […]
Last Updated : 2024年 06月 18日
Thumbnail
研究論文的影響怎麼寫?(內含範例
作為研究人員,你在撰寫學術論文時需要陳述研究背景和清晰的研究理由(rationale),以便能夠在進行問題描述(Problem Statement)時表明自己的工作是相關的和重要的。你還需要仔細地從頭到尾引導讀者閱讀你的論文,讓讀者對你使用的方法沒有任何疑問。 但是,許多作者發現,當寫到論文末尾時,就寫不下去了,無法將全文內容串接起來,因此也無法以強有力的結論來結束論文。仔細追究起來,通常會發現,雖然在討論部分清晰地總結了論文中的發現,但是在緒論部分仍然具有明顯缺失,包括在緒論中提到過去的研究工作時存在不足。已經寫得筋疲力盡的作者往往看不到這些缺失的內容,不然就是無視這些問題而草草收場,用一段前面已經說過的話來重複作為結論,因為他們已經無話可說了。 然而,逃避不掉的是,在你最終這樣寫完了論文並提交後的某一天,你一定會從導師或審稿人那裡得到這麼一句評語:“缺乏對影響(implications)的論述”。對於那些不太了解你的設計和分析細節的讀者來講,論文必須回答的主要問題是“為什麼這項研究是必要的?”以及“為什麼這項研究的發現是重要的或有意義的?對誰重要?業界現在應該運用這項研究的成果做些什麼?”這後一句話說的內容就是研究工作的影響。 我在緒論段落中難道沒有解釋研究工作的影響嗎? 你或許已經解釋了你的研究工作為什麼是重要的,以及對誰來講是重要的。但是,你現在還需要清楚地說明你的實際發現(注意這可能與你一開始預期的發現有所不同)是如何與這些問題相關的,以及如何能夠被用於實際應用、理論研究或影響某些政策的製定。對於這些影響的論述,需要基於研究工作中的具體結果,並且考慮到所用方法或樣本的局限性,避免過度泛化。 如果你任由讀者猜測你的工作的意義,或者讓讀者認為你覺得這項工作只對於你自己或與你具有相同研究課題的小同行們很重要,那麼期刊編輯或審稿人很可能會對你的論文直接拒稿。為了避免這種情況,下文將討論不同類型的研究工作影響,並給出範例,展示對於這些影響的論述應當放在論文中的什麼地方。 目錄 研究工作的影響類型 根據每個人所做研究工作的類型不同(包括臨床、哲學、政治等等),論文中的科學發現的影響可以分為臨床、哲學、政治、社會、倫理的,等等。然而,在這些分類中最重要的一個區別是實際影響與理論影響之間的區別。如果論文沒有提到任何類型的實際貢獻,會馬上引起審稿人的警覺和擔心。 當然,如果你研究的是一種數學理論,那麼你的發現可能會是簡單揭穿另一種理論是錯誤的。如果你想把你的這種理論發現應用到現實世界的問題中,你就需要開動腦筋琢磨它的實際應用市場。對於這種論文,審稿人和讀者可能都不會要求你論述你的研究工作對實際應用的影響。然而,在很多其他情況下,如果你想說服讀者你的工作值得關注、值得發表、值得獲獎,那你就需要把你在實驗室內做的工作或在圖書館中鑽研出來的成果與現實生活聯繫起來,展示你的發現對你的領域具有哪些持久的影響(例如方法上的影響),如何能夠改變現有的做法(例如,新的病人治療方法或教學標準),對於社會整體來講有什麼影響(例如人類的交流方式),或者對於倫理標準有哪些影響(例如在動物研究方面)。 關於研究工作影響的判斷,無人能夠預先確定或追究你的發現將來是否會真的改變世界。重要的是你需要指出如果你的論文被發表、你的成果被實施後,它是否有可能改變世界。你只需要把這種可能性寫清楚就可以了。根據韋氏線上詞典的定義,“implication(影響)”這個詞的基本含義是“possible future effect or result(對未來可能產生的影響或結果)”。這個可能的結果就是你需要著力識別、挖掘和描述的。因此,在這個可能性的問題上,你需要具有想像力並發揮創造力,但要確保所做的假設符合實際情況,而且不能忘記所用方法或樣本的局限性。 如果你使用某些動物模型研究疾病的遺傳基礎,那麼你需要確保具有充足的理由將結論推廣到人類。否則,期刊編輯可能會猶豫不決,甚至決定不把你的手稿交付同行評議。同樣地,如果你研究的是Covid-19新冠病毒大流行對你所在國家的高等教育機構的影響,那麼你在宣稱你的結論適用於全球時,就需要確保你的結論真的適用於其他國家的病毒流行情況,並須考慮各國所具有的不同的教育系統特徵。 建議與影響之間的異同 談論文的影響,就是要談你的研究的重要性,以及你的發現如何與某些實踐、理論模型、政策制定或未來研究有關並能夠改進它們。如前所述,影響並不意味著你確信你的發現一定會在明天馬上改變世界。只要你有理由相信它有可能產生影響就足夠了。另一方面,建議則是基於你的發現,針對特定的情況給出的最佳行動方案。例如,你使用了三種不同的方法解決了一個相同的問題,比較了每種方法給出的結果,並得出結論,聲稱其中一種方法實際上是不充分的,不應該再使用,那麼這種論述就是對未來研究的一個建議。 或者,如果你分析了你所在國家的“新冠病毒抗疫支持計劃”如何在財政上影響當地經濟,並發現政府提供的大部分資金都流向了亞馬遜平台,而不是當地企業,那麼你可以建議政府下次拿出一個更好的支持計劃。這種具體的建議通常應該在論文中出現在論述影響之後,而不是反過來,因為你總是需要先識別出研究工作的影響,然後才能給出具體的建議。需要注意的是,並不是每項研究工作都能夠讓作者想出來某種具有實際操作性質的建議。 研究影響的範例 臨床影響 假設你發現了一種新的抗生素,它可以在不產生耐藥性(抗生素的主要問題)的情況下有效消除特定的病原體。那麼,你的發現的臨床意義或影響將是這種病原體的感染可能會比過去得到更快的治療。這時,你無需針對你的發現去預測或建議任何具體行動。而你在論文中談建議時,則是醫生應該開始使用這種新的抗生素,它應該被列入正式的治療指導意見,它應該被你所在國家的社會健康保險計劃覆蓋等。這些建議取決於你的發現有多麼確鑿,或者取決於還需要進行多少研究或開發工作才能從論文中的發現躍進到實際的藥物治療方案。所以,由於這些不確定性,建議的撰寫有可能會擴展到顯得有些力不從心或不那麼牢靠。因此,需要注意不能過度建議。然而,對於影響來講,由於影響談的只是你的發現的某種潛力,所以在撰寫時的自由度比建議更大或更寬鬆。因此,在論文的討論部分,不應該忽略對影響的論述,即使你覺得你的發現的影響不那麼重大,也不應該忽略。 社會影響 研究工作的社會影響被定義為以可見的方式影響社會的能力或潛力。心理學研究領域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它通過實證研究及社會實施來提高人們生活的整體質量,從而實現社會影響。你的研究工作可以是探索新的工作與生活之間的平衡以及對心理健康的影響,那麼你可以研究自Covid-19新冠病毒大流行以來學校中對學生們實施的心理干預,來緩解孩子們的壓力,你也可以討論在家工作的模式是如何改變家庭生活動態的。對於這種研究工作,你可能能夠得出超出你的研究樣本的結論,從而將你的發現推而廣之到對更大的現實世界施加的潛在影響,不論是理論影響還是實踐影響。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在沒有充分理由的情況下,你不應該從研究樣本或數據過度泛化到普通人群。如果你想泛化,你需要給出理由。 對未來研究的影響 即使你的發現不會導致社會變化,不會引發新的教育政策,或者不會引起國家養老金制度的徹底改革,你的研究工作可能會對未來的研究工作具有重要影響。也許你在論文中使用了一種比現有的方法更精確、更有效或更便宜的新技術,那麼你的方法可能能夠促使世界各地的實驗室研究一個過去無法弄清楚的問題。或者,你可能發現與某種疾病有關的基因也與另一種疾病有關,這無疑將為未來醫學研究和治療方案開闢新的途徑。如前所述,你需要確保不把建議和影響相混淆。建議可以提,也可以不提,不是必須的。影響則是你的發現可能會產生的潛在效應,與你是否提出具體建議無關。你必須在論文中陳述影響。 應當在論文中的什麼地方論述影響? 影響屬於論文中的討論部分。你在這部分總結科學發現,並且在論述時將科學發現與已有的早期研究和對現實世界可能產生的潛在影響相聯繫。論文中不專門設置“影響”一節,而且對於在討論部分的具體什麼地方陳述影響也沒有規定,因為你對影響的論述取決於撰寫方法部分和結果部分的結構安排,而且涉及你的發現如何支持和推翻假設,以及你的發現如何證明或反駁假設。你需要以一種合乎邏輯的方式將你的發現的潛在影響融入討論部分。論述各項內容的順序很重要,因為順序涉及如何在討論部分的末尾撰寫總結。一般來講,你需要在討論部分的開頭撰寫對於結果的簡述,然後撰寫研究工作的影響(理論的、實踐的、倫理的、社會的、技術的影響等),最後用具體的建議結尾。如果你在撰寫討論部分時沒有註意到影響論述的重要性,你需要注意並予以糾正。否則,等到讓期刊編輯和審稿人來亂猜你的工作的影響,對你的稿件就很不利了。 另外,你需要確保不會因為有人在最後一刻提醒你需要“添加一些影響論述”而突然冒出一些看起來像是憑空出世的實用想法。如果你不知道如何撰寫影響論述,那麼可以回到緒論部分,查看研究工作的理由和研究問題的提法,看看你的科學發現是如何回答這些問題的,然後問自己還有誰能夠從你的發現中受益。 考慮使用專業英文編修潤稿服務 撰寫研究工作的影響離不開強有力的英文寫作支持。如果你可以前往 Wordvice AI 網站試試 AI 線上寫作助手的線上文法檢查工具和文章改寫工具進行寫作和初步自我檢。需要更精細的檢查,您可以聯繫 Wordvice,獲得專業的學術論文英文編修服務。關於如何撰寫研究論文的不同部分的更多建議,以及如何撰寫研究論文大綱,甚至如何撰寫吸引人的期刊投稿信,以便說服期刊編輯將你的論文送審,查看Wordvice學術資訊部落格,有更多的文章和影片供你學習和參考。 需要英文編修,就找Wordvice。|寫作資源|論文英文編修|學術論文翻譯|課堂作業英修|服務價格|常見問題|
Last Updated : 2024年 06月 18日
Thumbnail
如何撰寫論文的主題陳述(內含範本)
論文主題陳述(Thesis Statement)是對主題思想的概括。論文主題陳述類似於研究中的問題描述(statement of the problem),告訴讀者即將論述什麼內容,並將證據和範例與論點和結論相聯繫。好的主題陳述能夠激發讀者的思想,提高閱讀興趣,並將證據緊密銜接。如果在撰寫論文的過程中,論文的重點和方向隨著時間推移發生了變化,需要即時修改主題陳述,使其能夠跟上這些變化。 主題陳述(Thesis Statement)該放在論文中的什麼位置? 論文的主題陳述(Thesis Statement)應該放在緒論部分的結尾,即在介紹背景之後、深入論述證據之前。 哪裡能夠找到論文的主題陳述寫作模板? 論文的主題陳述(Thesis Statement)依具體的論文類型而不同。主題陳述應當具體而清晰。下文將分析不同類型的主題陳述,並分享一個簡單的撰寫有效主題陳述的四步過程,再分別提供幾個寫得好和不好的例子。如果有需要可以參考以下我們認為寫得較好的主題陳述作為寫作模板。 目錄 論文主題陳述的類型 取決於論文究竟是分析式(analytical)、說明式(expository)還是論證式(argumentative),論文的主題陳述的目的和寫法略有不同。 分析式論文將問題或想法分解開來,向讀者介紹每個部分的情況。這種論文包括藝術、音樂、文學、現代史或歷史事件、政治思想或科學研究。因此,分析式論文的主題陳述(Thesis Statement)通常是這樣的,例如,對於文學作品來講,“希刺克厲夫應當被視為英雄,而不是一個可怕的人物”;對於過程來講,“招聘人員面臨的主要挑戰是在挑選最佳候選人與防止競爭對手挖人之間做好平衡”;對於前沿科研課題來講,“科學研究表明,選擇飢餓節食的做法能夠延長壽命”。在論文的後續部分,作者需要論述如何使用論據導出主題陳述中的結論。 說明式(解釋式)論文是向讀者解釋某事,例如歷史發展、當今現像或政治干預效果。典型的解釋式主題陳述通常是描述命題,而非描述主張或論點。例如,說明式論文可以解釋人權從何而來、它如何改變世界,或者學生如何做出職業選擇。論文的後續部分需要向讀者展示關於所述命題的各個視角的全面觀點,而不只是帶有選擇性的某個特定觀點。 論證式論文通常提出清晰而且可能是非常主觀的觀點,並隨後基於證據進行論證。這種觀點可以是某種評論、某項政策建議、評估意見、主張解讀。這種論文的目的是讓讀者信服作者的主張。例如,這種論文的主題陳述可以是“每個學生在高中畢業後都應該被要求出去工作或實踐一年,以便獲得實際生活經驗,然後才能繼續求學”,或者“接種疫苗應該是強制性要求”。論證式論文的主題陳述可以非常大膽、言之鑿鑿甚至片面——作者在論文的後續部分需要說服讀者這些主張是具有良好理由支持的。 如何按步驟撰寫論文的主題陳述 如果論文的作者不確定應當如何從所選命題導出主題陳述(Thesis Statement),那麼可以遵循以下簡單步驟。 首先,論文的作者需要選擇一個命題(topic)。如果是課程作業,那麼命題已經被老師給定。如果命題尚未確定,那麼注意選題不應過於籠統,需要把命題的範圍縮小到一篇論文能夠涵蓋的程度。 其次,自問一個關於命題的問題(question)——作者自己感興趣的問題或者讀者感興趣的問題。這時,必須考慮論文究竟是解釋事情的說明式論文,還是提出自己的可能有爭議的觀點的論證式論文。 第三,根據已經篩選的材料或形成的觀點,回答自問的問題(answer)。如果在撰寫論文的過程中觀點發生了改變,作者需要確保相應地調整主題陳述。 最後,將自問的問題的答案改寫成一句簡練的話(summary)。這句話的目的是告訴讀者下一步將要論述什麼,並且需要寫得盡量引人入勝,使讀者願意繼續讀下去。 下面採用一些論證式論文的例子展示如何從命題導出主題陳述。 1. 選擇命題:Covid-19疫苗 將命題的範圍縮小到某個特定內容:Covid-19疫苗接種 2. 自問一個問題:Covid-19疫苗接種應當是強制性的嗎? 3. 通過整理證據和論據,回答自問的問題: 答案為“是”:疫苗能夠保護其他更脆弱的人。接種疫苗能夠減少疾病傳播。群體免疫能使社會恢復正常。 答案為“否”:疫苗可能對某些人產生副作用。疫苗研發過快,可能存在未知風險。政府不應該干涉關於健康的個人決定。 4. 形成自己的觀點,並在主題陳述中寫成簡要總結: 雖然對於Covid-19疫苗接種存在一些猶豫,但這些人的大多數論點都是基於毫無根據的恐懼和擔心破壞個人自主決定之自由。由於大規模接種疫苗的好處大於喪失自由的壞處,政府應該強制實施接種疫苗,以便幫助社會恢復正常。 上述範例是一個寫得很好的主題陳述(Thesis Statement),因為它不僅呈現了每個人都知道和同意的事實,而且展示了一個具有爭議的主張,需要數據和論據的支持,而這些內容將在論文的後續部分予以詳述。論文的作者可以自由討論證據和論點,但需要確保所有的論據和觀點都圍繞支持核心論點。這個例子也回答了主題陳述(Thesis Statement)應該寫多長的問題。一般來講,一兩句話就夠。如果主題陳述比較長,應當確保不要使用模糊、空洞的表達或多餘的詞語。 寫得不好的和寫得好的主題陳述 寫得不好的:每個人都應該接種Covid-19疫苗。為什麼不好:這個主題陳述沒有說明為什麼接種疫苗是必要的,或者為什麼人們可能不願意接種疫苗。因此,這樣的寫法過於模糊,無法激發讀者的興趣。寫得好的:既然目前的Covid-19疫苗的風險很小,而且接種疫苗的社會利益大於個人自由的損失,政府應該強制接種Covid-19疫苗。 寫得不好的:酗酒有害健康。為什麼不好:這種寫法非常寬泛,每個人都會同意,沒人需要閱讀這種文章。其實,應當改寫成有誰不會認為酗酒有害健康。寫得好的:酗酒在大學生中已經成為一種趨勢。雖然有些人認為酗酒可能比經常少量飲酒對健康更好,但是科學研究表明,情況並非如此。 寫得不好的:學習一種樂器能夠開發孩子的認知能力。為什麼不好:這是一個很弱的主題陳述——“能夠開發”這樣簡單的寫法不夠具體,沒有指出這種開發是否發生在每個孩子身上,以及音樂教育對認知能力會有哪些實際影響。寫得好的:音樂教育對兒童的全面發展具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好處,包括語言學習、協調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甚至社交技能。 按照上述這種比較好的寫法,就可以在這篇說明式論文中的後續部分提出所有關於音樂教育對兒童能力的具體影響的證據。當然,這篇文章也可以改寫為論證式論文,即在主題陳述中加上自己的觀點:寫得好的:考慮到音樂教育對孩子的全面發展具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好處,每個孩子都應該有機會學習一種樂器,作為公立學校教育內容的一部分。 寫得不好的:外太空探索就是浪費錢。為什麼不好:這個說法很明顯只是一種個人觀點,別人可能不會同意,雖然這種觀點作為論證式論文是不錯的。這種寫法的問題在於缺乏具體的說法,使得讀者看不出論文究竟具體要說什麼。寫得好的:與其把錢浪費在探索外太空上,像埃隆•馬斯克這樣的人應該把他們的財富用來解決貧困、飢餓、全球變暖等目前地球面臨的其他問題。 使用專業的英文編修潤稿服務 現在,我們已經了解了應當如何撰寫論文的主題陳述。下一步,為了使論文的英文表達合格而精彩,建議考慮 Wordvice AI 線上寫作助手的線上文法檢查工具。另外,還可以聯繫Wordvice,獲得專業的學術編修潤稿服務。如果需要了解整篇學位論文的寫法,或者使用英文撰寫學位論文的注意事項,可以查看Wordvice學術寫作部落格。 Wordvice分享了許多學術寫作的指導文章、如何避免常見英文語法錯誤的寫作技巧,以及如何改善學術寫作風格的學術資源。最後,大家如果有興趣查看英文版的範本,可以前往我們英文版文章How to Write […]
Last Updated : 2025年 05月 14日
Thumbnail
學術論文中的理論基礎(rationale)是什麼
研究工作的理論基礎(rationale)是指為什麼要進行某項研究。這種理論基礎是在撰寫學術論文或研究提案時必不可少的,即作者向讀者解釋的研究必要性。研究人員可能會疑惑,理論基礎與問題描述(statement of the problem)究竟有何不同,理論基礎應當如何與論文中的其餘部分相匹配。 研究的理論基礎將研究背景與研究問題相聯繫,基於背景論證研究工作的需求。簡言之,就是先討論論文主題的現有數據,然後告訴讀者都有哪些研究空白,以及它們為什麼重要。問題陳述則是對具體研究問題的構造和方法的描述,並非理由本身,需要在邏輯上與理由基礎相吻合。 目錄 如何撰寫學術論文的理論基礎? 撰寫研究理論的基礎是初步的數據或觀察結果。對於基礎研究或理論研究來講,文獻探討/文獻回顧能夠幫助發現研究空白。對於應用研究或實際研究而言,現有的實踐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就是論文的理論基礎,例如疫苗證明註冊問題或患者治療問題。論文的作者通過向讀者展示證據或對問題的觀察心得,說服讀者自己並非在重複別人已經做過的工作,而且所做工作的理論基礎也不是憑空產生的。 在解釋問題的來源後,作者應當證明所做研究工作的必要性,即研究的理由。最後,當作者向讀者說服了工作目的之後,在論文的「緒論」就可以用問題描述來結尾。問題描述(Problem statement)需要包括明確的目標,並簡要論證所用方法的必要性。 如何論證研究工作的必要性? 在論證研究工作的必要性時,可以針對不同類型的局限性問題予以論述。在應用研究中,研究的理由通常是現有實踐過程存在問題而不夠令人滿意。例如,某個國家、城市、社區的人們抱怨醫院的周末護理工作,比如缺乏醫護人手、無法提供足夠的醫療救助、無人及時做出醫療決定等。在分析問題後發現,過去沒有人調查過這些問題究竟是由於缺乏哪些客觀醫療服務條件造成的。那麼,缺乏具體數據就是深入研究的理由。具體來講,在周末醫療服務的人手短缺問題上,可以調查週末的醫療服務跳過了哪些正常程序,以及負面後果。 在基礎研究或理論研究中,補充知識和填補空白當然是一種普遍的而且能夠被接受的研究理由。當論文的作者試圖向讀者解釋為什麼人們應該對某個特定現象了解更多後,指出“沒有人做過這個研究”確實是一個令人信服的研究理由。但是,補充知識並不是研究理由的全部。例如,如果別人過去已經做過相關研究,但是如果裡面存在某種局限性,那麼這些局限性同樣也是很好的研究理由,這通常包括在方法、適用情況、概念上的局限性。關於這些限制性,可以依靠以下一些問題來梳理,並利用這些問題引導研究必要性的撰寫。 方法的局限性 適用情況的局限性 概念的局限性 研究工作的理論基礎示例:出現在論文中的何處? 為了說明研究理由應當如何與論文的引言部分相吻合,可以回顧關於問題描述的文章中的一個例子。該例是關於線上學習的挑戰的應用研究。需要注意的是,很多論文的引言部分可能比該例長很多,尤其是背景介紹。另外,該例也沒有包含引用的文獻。實際上,絕大多數論文的引言部分必須包括關於研究背景的文獻。這裡要談的重點是背景介紹、研究理論基礎(Rationale)、問題描述(Problem statement)這三部分之間如何以一種合乎邏輯的方式串接和相互融合,使得讀者能看懂研究理由,從而不會質疑論文的研究動機。 背景介紹 自COVID-19疫情全球大流行開始以來,世界各地的大多數教育機構都已經過渡到完全線上的學習模式,至少在感染高峰時期和強制執行社交距離措施期間。這種過渡並不容易,甚至在大流行發生兩年之後,線上教學和學習中的一些問題仍然存在(此處給出參考文獻)。 在能夠獲得線上技術和設備的用戶與無法獲得這些資源的用戶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使得有些人無法獲得有效的線上教育。這個問題被認為是一項重大挑戰(此處給出參考文獻)。但是,也有人聲稱,線上學習打破了地域和距離的障礙,為廣大學生提供了更多的學習機會(此處給出參考文獻)。 研究理論基礎(Rationale) 由於教師和學生不能等待疫情結束再去施教和學習,各類學校在過去兩年中實施的措施、它們的優缺點、這些措施對學生的學業進步、滿意度和收益度的影響,都需要被深入理解,這樣才能改善線上教育狀況,使得落後地區的人們能夠盡快獲得他們需要的幫助。 問題描述(Problem statement) 為了識別學習環境中的哪些變化是最具挑戰性的,以及這些變化如何與各種學生教育成效指標相關聯,我們針對位於四個大城市的十所大學的教師和學生群體進行調查和訪談。其中,兩個城市在美國,分別是紐約和芝加哥。一個城市是韓國首爾。另一個城市是英國倫敦。我們針對不同的學生群體,以及當前形勢對他們造成的不同影響,對問捲進行了分析。 考慮使用專業的編修潤稿服務 良好的問題描述離不開清晰有力的理論基礎的前置論述。歸根結底,這些都需要依靠優秀的英文論文寫作水平和潤稿文筆加以表達。英文表達能力是核心學術能力之一。建議廣大論文作者去wordvice.ai網站,使用 Wordvice AI 線上寫作助手的線上文法檢查工具和文章改寫工具進行寫作和自我檢查,提高英文編修潤稿意識,或者聯繫Wordvice,使用專業的學術英文編修潤稿服務。 如果想了解如何撰寫研究論文的其他章節、如何命題、如何遵循期刊投稿指南,其他延伸閱讀請參考Wordvice學術寫作部落格。 需要英文編修,就找Wordvice。|寫作資源|論文英文編修|學術論文翻譯|課堂作業英修|服務價格|常見問題|
Last Updated : 2024年 06月 18日
Thumbnail
論文的研究背景怎麼寫?
不管論文的研究結果是多麼令人驚訝和新穎重要,如果不給讀者提供必要的背景訊息,讀者將無法理解研究這個問題的原因,以及為什麼這項研究與所要解決的問題有關。更重要的是,如果期刊編輯並不像你一樣對該項工作抱有極大的熱情,而且恰恰就是因為你沒有提供重要的背景細節,很可能會認為論文根本不值得花費他和審稿人的時間,那麼就會立即拒稿,根本不會交付同行評議。為了避免這樣的直接拒稿,論文的作者需要確保滿足讀者的興趣,並幫助讀者理解所述研究工作對專業領域、整個學術界乃至公眾做出的貢獻。 目錄 什麼是研究論文中的背景論述? 研究論文的背景部分向讀者解釋研究工作從何處及因何而發端、為什麼作者對論文的主題產生興趣,以及作者是如何提出研究問題的。這意味著論文的作者首先需要對所涉領域或主題進行總體概述,建立研究工作的背景,然後提出研究工作的關鍵問題。一旦使讀者能夠理解為什麼需要做這項研究——不論是因為目前的研究領域存在缺失,還是因為當前的技術存在問題,作者都能夠繼續順利展開對研究問題的細節論述,並總結在論文中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研究背景應當包括什麼內容? 論文的作者首先需要對相關課題提供總體概述,具體取決於論文究竟是關於基礎研究的(以提供更多的認知為目的)還是應用研究的(以建立新技術、新過程或新產品為目的)。概述就是文獻探討/文獻回顧,即總結該領域所有相關研究工作,或描述某個過程(例如計票),或總結某項實踐工作(例如特定疾病的診斷),指出它們存在的問題和需要使用什麼樣的解決方案。例如,如果研究的內容是果蠅基因的功能,那麼可以向讀者解釋果蠅遺傳學為什麼與論文的主題有關,哪些知識和方法是已經知道和確立的,以及文獻中存在哪些空白。另外,如果調查的課題是從COVID-19疫情大流行開始以來大學過渡到線上教學的方式如何影響學生的學習進度,那麼就需要概述世界各地在疫情期間發生了哪些變化、這些變化迄今為止產生了哪些影響,以及有哪些需要解決的問題。需要注意的是,在陳述文獻內容和提出主張時,需要提供引用的出處,這樣能夠為論文的內容論述建立一個堅實的基礎。 當讀者理解了主要問題後,論文的作者需要更加具體地論述該領域的當前狀態(針對基礎研究),或者某個過程、實踐、產品的目前狀況(針對實際應用研究)。需要引用與論文主題相關的所有重要文獻,包括那些尚未揭示某些現象、方法或技術的文獻,以及那些指出或透露潛在需求的文獻。例如,可以列出各國教育部的報告,展示研究新冠病毒疫情對教學之影響的重要性。另外,還需要討論針對論文的主題是否有需要提及或解決的爭議或爭鳴問題,以及在其他研究人員的工作中是否留有需要澄清的主張或假設。在整理這些細節的時候,還需要提及研究方法或方法論,即目前的學術界或工業界使用什麼方法或技術研究這個問題,以及為什麼要使用那些相同或不同的方法。 當論文的作者以這樣一種邏輯性很強的方式建立了論文的研究背景後,讀者就能夠很順利地看懂作者所寫的概述和具體細節。那麼,作者就能夠順利地表達研究內容之間的相關性,明確研究的目的和目標,闡明論文的研究工作是如何融入更大的背景藍圖中的。這種研究的目的和目標就是人們常說的研究問題的描述或提法(statement of the problem)。如果沒有紮實的背景介紹,讀者就不會明白問題描述是怎麼冒出來的,而且會提出很多問題。 研究背景應當放在論文中的什麼地方? 當撰寫研究計劃或某種類型的報告時,如果在格式上要求提供「背景(Background)」一節,那麼背景資料就應當放在這一節。如果沒有這種格式要求,那麼應當將研究背景置於緒論的開頭部分。對於背景的論述,需要做到邏輯清晰、結構完整,並自然地導向在緒論部分末尾提出的問題陳述。這樣,讀者容易判斷研究工作的相關性和方法的有效性,便於進一步深入閱讀關於研究方法的細節部分。 考慮使用專業英文編修潤稿服務 掌握研究背景的寫法,是撰寫高水平英文論文的關鍵一步。高水平的論文還需要在英文語言水平上達到自然流暢和正確無誤。因此,建議各位論文作者去 Wordvice AI 網站,使用使用 Wordvice AI 線上寫作助手的線上文法檢查工具進行寫作和自我檢查。另外,還可以聯繫Wordvice,獲取專業的學術英文編修潤稿服務。在 Wordvice 學術論文資訊部落格,可以找到關於撰寫學術論文的其他段落的更多指導文章,包括如何撰寫研究論文大綱和如何撰寫有說服力的投稿信等。 需要英文編修,就找Wordvice。|寫作資源|論文英文編修|學術論文翻譯|課堂作業英修|服務價格|常見問題|
Last Updated : 2024年 06月 18日
Thumbnail
如何撰寫研究論文的問題描述(Problem Statement)
每篇研究論文需要都論述關於某個問題的調查研究結果,要麼為已有的文獻貢獻新的發現,要麼重新審視過去的觀察結果,要麼提出新的解決方案。發表的論文對所在專業領域乃至整個科學界的貢獻,取決於研究成果究竟是基礎的(即為解決具體問題提供奠基性知識)還是應用的(即開發新技術、新工藝或新產品)。 在任何情況下,研究計劃或研究論文必須清晰描述所探究的問題,以便讀者能夠理解作者為什麼要解決這個問題、這項研究為什麼與這個問題相關、採用的方法是否恰當、展示的結果是否有效、文章的內容論述是否回答了所提出的問題。 目錄 什麼是研究問題? 研究問題是指在人類現有知識中的缺失部分、在某個過程中所產生的問題(例如選民登記流程)或者在某種實踐活動(例如病人治療)中已知並予以記載但需要提出解決方案的事情,也可以是某些令人驚訝的科學現像或社會現象、在過去的早期發現中值得進一步探究的事物。研究方法可以是理論性的,也可以是實踐性的,具體取決於研究內容的性質。 在任何情況下,論文的作者都不應當重複別人已經說過的話。提出一個範圍過大而無法在一篇論文的研究範圍內回答清楚的問題,或者對於問題的提法含糊不清以至於讀者不能確定研究的動機,都應當予以避免。論文的作者需要清晰地定義所研究的問題,並將其置於研究背景中,突出強調它對於所在專業領域、更大的研究群體乃至普通大眾的意義和重要性。 如何在研究論文中撰寫問題描述(Problem Statement)? 問題描述(Problem Statement)的範例 這裡展示一個關於在線學習挑戰的實際應用研究的問題描述。在展示這個例子之前,需要注意的是,各種論文中的問題描述可能會比這個例子的篇幅長很多,特別是在需要解釋研究背景的部分,那時需要為提出的所有描述添加引用的文獻,即提供出處。另外注意,在撰寫論文時,不需要寫上“背景(context)”、“相關性(relevance)”和“目的和目標(aims and objectives)”這三個標題,而將這三部分內容放在不同段落中呈現即可。如果論文的問題描述遵循這種結構來撰寫,一般來講比較容易說服讀者認可論文的重要性。 Context: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Covid pandemic, most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around the world have transitioned to a fully online study model, at least during peak times of infections and social distancing measures. This transition has not been easy and even two […]
Last Updated : 2024年 06月 18日
Thumbnail
撰寫研究論文大綱的實用指南
很多時候,在完成多數研究工作內容之前,研究人員通常需要提交一篇論文或研究提案綱要,以表明自己理解這項工作、對研究項目的問題和假設有良好的定義,並對相關研究論文的結構有所規劃,以便爭取研究經費。這種申請經費式研究大綱有很多模板和範例,通常先列出論文的研究題目,然後讓作者選擇某種格式添加支持性資料。 本文所要討論的並非申請經費式研究大綱,而是在完成研究項目後如何撰寫論文大綱,此篇文章尤其適合不知道該如何把所有的資料拼接成學位論文或期刊論文的作者。 什麼是研究論文大綱? 撰寫研究論文大綱不只是列出一串要點。雖然可以採用列出要點的寫法或格式,但這還不夠全面。大綱的目的是將工作內容全部組織起來,使用清晰的結構闡述和支持想表達的論點。這種所謂結構,在寫法上需要達到能夠順利便捷地擴展成為一篇研究論文的程度。 撰寫研究論文大綱通常包括兩種不同的寫法,即摘要式寫法和論文式寫法。在大綱這一論文初始寫作階段,這兩種寫法均以某種簡短方式對研究工作做出總結,在研究方法和數據結果的精煉簡單陳述或全面複雜論述等方面各有不同。究竟採用哪種寫法,取決於想把大綱寫得多麼詳細,以及在撰寫論文之前還缺乏哪些結構性材料。 目錄 摘要式大綱的格式 研究論文的摘要式大綱就像論文的摘要一樣,包括一系列關鍵問題的簡短答案。這些關鍵問題是論文的讀者或試圖理解該項研究工作的人都會提出的問題,具體包括: 這些問題不僅構成研究論文的典型的摘要結構,而且實際上已經構成典型的論文手稿框架。這些問題在終稿中會被論文的段落標題或子段落標題所取代,例如Introduction(引言/緒論)、Background(背景)、Aim(目的)、Methods(方法)、Results(結果)、Discussion(討論)、Conclusions(結論)等。在大綱階段使用關鍵字或短句的形式快速回答這些問題,並在後續寫作階段圍繞這些答案和相同的結構展開文章,能夠確保論述內容統一,在論文的不同章節之間沒有邏輯斷檔或出現矛盾。 如果作者能夠認真起草摘要式大綱,這份大綱可以作為論文中其他部分的擴展基礎。如果將這份大綱壓縮到極致變成一個句子或片語,便可獲得論文的標題。基於這份大綱,可以選擇關鍵字,並能夠擴展成緒論、方法、結果和討論等章節,不會產生自相矛盾或邏輯不足等問題。 研究論文大綱的摘要式寫法範例 假設你做了一個關於大學線上課程對出勤率的影響的研究項目,並用以下六個問題創建論文的大綱: 1. 你為什麼要做這項工作? 自從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全球大爆發以來,世界各地的許多大學已經將實地課程轉移成互聯網在線模式,無論是臨時的還是永久的。由於學生們因此節省了去學校教室的時間,我想知道整體出勤率是否有所提高。 2. 你具體做了什麼工作? 我對比了我就讀的大學在新型冠狀病毒大流行之前的線下課程和大流行之後的線上課程的出勤率。 3. 你如何完成了這些工作? 我選擇五個熱門學科(商業、法律、醫學、心理學、藝術與設計),每個學科選擇一門通用課程進行對比研究。我聯繫了負責課程的教授,請他們為我提供匿名出勤率數據。 4. 你有什麼新發現? 醫學和法律學科的出勤率沒有明顯變化,但是其他三個學科的出勤率略有下降。我發現男生和女生的出勤率沒有差別。 5. 這項工作的意義是什麼? 儘管在新型冠狀病毒大流行期間,學生們節省了往返於住家和教室之間的時間,但他們並沒有因此而做到出席上課。在某些學科中,學生的缺課情況甚至比以前更多。 6. 你或他人應當基於這項工作再做些什麼? 由於我沒有關於學生們的其他訊息,我只能基於推測做出某些解釋。在未來的研究工作中,我將製作一份調查問卷來評估學生們是如何應對在線課程的,以及這段病毒流行時期的特殊經歷對高校教學模式和學生學習習慣提供哪些經驗教訓。 需要注意的是,你可以只使用關鍵字而非完整的句子就能夠寫出很好的大綱。在大綱中,可以添加方法細節或分析結果而自由發揮。最終的寫作目的是要寫出核心內容和框架,以便將來能夠基於這份大綱順利擴展成為一篇論文。 以上談的是摘要式大綱的寫法。有時,某項研究工作看起來極為複雜。當你看著上述摘要式大綱問題和一大堆數據筆記而梳理不出一套簡單答案時,或者當你已經開始撰寫論文而內容已經朝著完全不同的方向脫軌發展時,或者你對論點和結論已經不再能夠清晰認定時,或許應當考慮改為採用論文格式撰寫大綱。 論文式大綱的格式 論文式大綱與摘要式大綱具有相同的寫作目的,即組織論點、論據和論文框架,總結使用的方法和工具,概括做過的實驗、收集和分析的數據,總結結果,以清晰的結構展示論文的邏輯和主要結論。 首先,不要顧慮任何篇幅限制,快速簡單地記下在研究項目中做過的計劃、完成的每件事情、基於各種文獻資料和數據筆記等產生的論點和論據。這樣一份草擬的大綱能夠容納所有的最初想法、所有的實驗內容和每個時間節點上的事件、中間變更研究計劃的原因、所有的分析結果、從上級指導人員或參會資深人員那裡獲得的反饋和批評,以及對未來工作的構想等。如果這篇文章是你的學位論文或第一篇期刊論文,那麼因為你缺乏寫作經驗,這份大綱會顯得相當混亂。但是,不要怕,這很正常,這也正是為什麼你需要在撰寫論文草稿之前首先必須學會使用大綱方式搭建論文的結構。 通過努力嘗試,你會發現終於能夠回想起在研究項目中所做的一切工作,並能成功地把這些訊息都寫下來。那麼,下一步就是進行有邏輯的組織整理。必須了解到,不能把所有這些資料沒經過整理就扔給讀者去分辨和整理。你作為作者,必須為讀者構建一個清晰、一致而有邏輯的說法。在快速構建大綱的過程中,需要盡量採用絕對必要的關鍵訊息,放棄不重要的訊息,防止分散注意力。需要像採用摘要式大綱的寫法那樣去引導讀者,覆蓋這些問題:why(為什麼做)、what(做了什麼)、how(怎麼做的)、what you found(發現了什麼)、what it all means(有什麼意義)。讀者並不需要知道你的研究過程中的所有細節,比如你為什麼在閱讀文獻後或一些早期實驗後改變了研究方向。因此,需要抓住重點,注重按照論文的主要部分撰寫核心內容。 與摘要式大綱寫法類似,論文式大綱也是按照論文的IMRD以下幾部分結構撰寫要點。 1. 緒論 2. 方法 按照時間順序或主題分類列出所有內容,體現出內在的邏輯。如果在方法這一重要部分需要更多的寫作指導,請參考延伸閱讀:如何撰寫研究論文的「方法」。 3. 結果 4. 討論和結果 5. 結論 根據上述結構,能夠將研究筆記簡單重組為論文大綱。當整理完所有筆記後,再看一遍大綱,檢查缺失的內容,並查看結論是否與想要解決的研究問題相關。然後,可以將論文大綱縮寫成摘要,並且進一步細化大綱,進而擴展成為一篇完整的論文。 英文研究論文大綱寫作指南 […]
Last Updated : 2024年 06月 18日
Thumbnail
學術論文寫作中常見的錯誤:介系詞
根據韋氏詞典的定義,介系詞是“a word or group of words that combines with a noun or pronoun to form a phrase that usually acts as an adverb, adjective, or noun”,用中文來說就是「與名詞或代名詞相結合使用的一個詞或一組詞,所形成的片語通常充當副詞、形容詞或名詞使用」。這種定義人們可能聽到過很多次,但可能還是不太清楚究竟什麼是介系詞,以及為什麼在英文寫作時不能忽略這些令人困惑的介系詞,如何才能正確使用他們。 本文闡述介系詞在句子中的功能,以及為了確保英文寫作正確清晰所應避免的常見錯誤。同時針對介系詞的用法提供常用表達方式列表,供學術論文的作者在自行編輯校對手稿時參考。 介系詞有什麼用途? 介系詞用於其他單字或片語之間,告訴讀者:某人或某事與其他人或事之間的位置關係,某人對某事或其他人做了什麼,人與事物如何連結等。設想一下如果只用名詞和代名詞造句,省略所有介系詞,而理由只是因為介系詞令人困惑不好用,而你又不想選錯介系詞,所以乾脆棄之不用。那麼,你這樣寫出來或說出來的句子就是: “I put the book the table noon. ” 為了掌握介系詞的用法,我們仔細分析一下這句話究竟出了什麼問題。當你對你的朋友這樣說話時,如果他正在找這本書,因為他需要這本書來完成作業,那他將不知道在哪裡才能找到這本書。而這就是因為你沒有說明句子中不同元素之間的關係——你是不是把書放在了桌子上面?這很有可能。但是,你也可以把書放在了桌子下面、桌子旁邊、桌子後面,或者桌子裡面(如果有抽屜的話)。 而且,還因為你沒有說明行動(把書放在什麼地方)與時間(中午)之間的關係,你的朋友可能會更加困惑。因為動詞“put”既可以代表過去式,也可以代表現在式,那麼這句話的含義就存在很多種可能性了。你的意思很可能是你已經把書放在桌子的上面、裡面、後面或下面了,而放置的時間發生在中午之前或中午。所以,如果現在已經是下午2點,書還沒有在那裡,那麼一定是發生了什麼事情,你這樣說話就誤導和迫使你的朋友想辦法去調查一下。 但是,另外一種可能性是你的朋友猜測你使用時態比較隨意,那麼你有可能將在中午把書放在那裡。如果是這樣,你其實應該說“I will”。但是,由於你的句子非常令人困惑和缺少信息,你的朋友便有很好的理由首先質疑你的語法。如果他這時現在看了看手錶,發現現在是下午12點3分,他可能會認為你很快就會來,那麼就可能決定在等候期間先去喝杯咖啡。 看到這裡你可能認為這個缺少介系詞的例子扯得有點誇張,但實際上它恰好說明介系詞的重要性和缺少或誤用介系詞所導致的嚴重後果。你或許覺得你的朋友應該很容易能夠弄清楚究竟發生了什麼,因為畢竟還有上下文可供推斷。但是,需要記住的是,英文與許多亞洲語言不同,它是一種低語境語言(lower-context language);換言之,使用者必須盡可能精確,避免歧義,以便清晰地交流。因此,與其將介系詞誤認為是一個可用可不用的、令人困惑的語法難點,還不如老老實實地接受介系詞的複雜性,並將重視它們,將介系詞視為必不可少的、關鍵的句子元素,幫助你準確地表達你想說的意思。 讀者能夠在很多線上或線下的英文寫作指導資源中找到詳細的語法規則、介系詞列表和常見的用法示例。本文不重複這些內容。本文重點討論英語不是母語的學術論文作者在寫作時最常犯的介系詞錯誤,以及如何檢查和糾正它們。 目錄 如何檢查介系詞的用法 介系詞可以用來表示方向、時間、空間、位置、地點或更加抽象的關係。介系詞的正確用法遵循高度習慣化原則,主要由固定的表達方式決定。因此,除了大量閱讀習慣用法之外,正確使用介系詞的最好方法是了解單字與所有能夠搭配使用的介系詞所形成的不同含義。查找介系詞及其正確用法的比較好的參考資料是韋氏在線詞典、劍橋詞典和當代美國英語語料庫。 人們可以簡單地使用Google搜尋引擎或Google的Ngram Viewer查看所使用的搜索字符串的年度出現頻率。這兩個搜索工具都能顯示片語出現的頻率。 Ngram Viewer還能顯示同一個動詞與不同介系詞組合在一起時出現的頻率。許多動詞的意思取決於它們搭配使用的介系詞。另外,雖然“grateful for”這個詞出現的頻率比“grateful to”的頻率更低,但這並不意味著其中一個是正確的、而另一個是錯誤的。這些詞組之間的頻率比較只表示人們更頻繁地使用什麼組合而已。 事實上,正是因為介系詞的數量龐大,而且動詞與不同介系詞組合時會產生不同的意思,所以介系詞誤用是學術寫作中最常見的錯誤之一。既然介系詞並沒有很多通用規則可供遵循,那麼就應當先從各個用法實例入手,看一下學術論文中常見的介系詞錯誤,以及應該如何糾正。 學術論文中常見的介系詞錯誤 […]
Last Updated : 2025年 04月 07日
Thumbnail
自我抄襲:研究人員可以重複使用自己的論文?
網路技術發達讓搜尋資料和複製貼上任何類型的文章變得非常容易,包括學術成果。隨著大學和出版社都在加大打擊抄襲的力度,多數學生和研究人員都很清楚,將別人的研究成果據為己有,不僅是不道德的,而且會嚴重影響自己的學術生涯。 但是,研究人員可能不知道,重複使用自己的構思、研究成果和文字,也會造成抄襲,稱為自我抄襲。有人可能會問:「我怎麼可能自己抄襲自己呢?」實際上,有意或無意地誤導讀者,將自己過去發表過的作品當作新作品再次發表,就是自我抄襲。自我抄襲與抄襲他人作品一樣不值得嘉許,同樣會受到的處罰。 究竟什麼是自我抄襲? 自我抄襲是指重複使用任何自己已經提交或發表的作品而不引用該作品。抄襲的內容包括數據、整篇論文、論文的部分內容或已發表論文中的圖表。從本質上講,如果讓讀者以為作品是新的、原創的,而實際上它卻不是,那麼就構成抄襲。 美國心理學協會稱自我抄襲是不道德和具有欺騙性的,並可能侵犯版權。但是,由於並非所有的文字或數據的重複使用都存在倫理問題或法律問題,在出版社與研究人員之間,關於在內容和程度上重複使用自己已經出版的作品,並不能總是達成共識。因此,生物醫學中心(BioMed Central)與出版倫理委員會(Committee on Publication Ethics,簡稱COPE)合作,最近制定了一套新的指導方針,以幫助編輯們處理重複使用作品的問題,並根據新的情況不斷更新這份方針。本文針對研究生和準備投稿的研究人員,論述避免抄襲和自我抄襲的注意事項。 目錄 明顯的自我抄襲 下述做法是非常明顯的自我抄襲,必須在學業學習和學術工作中絕對避免。 隱晦的自我抄襲 使用自己過去已經發表的作品而不註明出處,有時會讓作者陷入危險的灰色地帶。必須注意審視以下情況,並在使用或引用其他作者的作品時小心謹慎。 自我抄襲會造成什麼問題? 對於重複發表自己研究成果的作者來講,自我抄襲非常有害,原因如下。 什麼時候可以重複使用自己已經發表的成果? 只有在以下情況,才可以重複使用自己發表的作品: (1)為了發表新的論著,有必要重複使用過去的作品。(2)在新作品中明確指出或引用自己過去發表的作品。 研究人員可以將一篇自己用母語發表過的文章翻譯成英文再次發表,供全球更多讀者使用。但是,作者不能假裝這篇文章過去從來沒有發表過。 這意味著研究人員在統計自己的研究成果時,不能把同一篇論文的兩個不同語言的版本都算作獨立論文。當寫書或寫書中的某一章時,研究人員也可能需要使用已經出版的材料。如果正確引用,並告知編輯或出版社哪些部分是全新的,而哪些部分是從自己過去已經發表的作品中摘錄的,甚至包括未出版的材料,那麼使用過去已經出版的材料沒什麼太大的問題。關鍵的一點是,必須在使用前事先徵得被引用材料的所有作者的許可。 如何避免自我抄襲? 以下是確保不意外發生自我抄襲的簡單易行的一些指導方針。 最後,再提交稿件之前使用 AI 線上抄襲檢查工具或是 Wordvice 提供的 iThenticate相似度報告,事前找出相似度高的部分,先做修改,降低論文相似度比例也是個好辦法。 需要英文編修,就找Wordvice。|寫作資源|論文英文編修|學術論文翻譯|課堂作業英修|服務價格|常見問題|
Last Updated : 2024年 06月 18日
Thumbnail
研究生畢業論文寫作的基本步驟
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位論文。 研究生畢業論文與大學畢業論文不同,主要體現在創新性和完整性的要求不同。 毋庸置疑,所有論文都必須具有科學性(即正確性),而不同級別的論文的區別主要體現在創新性和完整性上。 創新性是指在科學發現、研究方法或技術產品等方面的原創性即新意。 完整性是指在科研問題上對整體與局部之間的關係或系統與元素之間的關係所揭示的廣度和深度。 碩士論文與博士論文之間的區別也主要體現在創新性和完整性的要求有所不同。 本文主要從格式的角度簡述研究生畢業論文的撰寫方法。 研究生學位論文與期刊論文的主要不同之處是前者必須展示學生的學習收穫,而後者可以省略學習總結心得而只報告新的科學發現。 因此,學位論文通常比期刊論文更加詳細和富有總結性,篇幅也更長。 學位論文的章在期刊論文中會縮成節。 一篇學位論文可以按照不同的內容和論點被拆分為多篇期刊論文,而每篇期刊論文只需要聚焦表達1-2個論點。 這兩類論文都具有以下13個部分:標題,摘要,關鍵字,輔文(包括目錄、插圖清單、表格清單、符號表、縮略語表),緒論/引言,材料, 方法,結果,討論,結論,致謝,參考文獻,附錄。 學位論文必須包括目錄、插圖清單、表格清單,而期刊論文則沒有這三項。 撰寫論文的基本步驟通常是先圍繞結果(即科研計劃的產出)撰寫符號表、縮略語表、參考文獻、目錄、討論,然後依次撰寫結論、材料、方法、引言、致謝、附錄、關鍵字、摘要、標題。 標題 標題需要用最簡明的詞語反映論文中最重要的內容,並適合檢索。 標題不得使用非規範的縮略語、符號、公式、化學反應式。 摘要 摘要是論文各主要部分的簡要匯總,尤其包括序言、方法、結果、討論、結論中提煉出來的句子。 摘要敘述研究的目的、方法、結果、結論和意義。 摘要應當具有獨立性和自含性,即讀者在不閱讀全文的情況下,能夠從摘要中獲得足夠充分的信息判斷有無必要閱讀全文。 中文論文通常需要配有英文摘要,供二次文獻檢索使用。 中文摘要通常在300個字以內,英文摘要通常在200~250個單字以內。 關鍵字 關鍵字是為了文獻標引而從論文中選取出來的代表性詞彙,通常為3~8個。 關鍵字之間用分號隔開。 中英文關鍵字應當在順序上一一對應。 目錄 學位論文和專著通常採用三級目錄,即章、節、小節。 包括章節的名稱和頁碼。 目錄使用 Word 內建功能產生。 插圖清單與表格清單 由於學位論文的圖表通常較多,需要在目錄后開列插圖清單和表格清單,包括插圖和表格的編號、圖題、表題和頁號。 符號表 符號表按照英文大寫、小寫、英文字母順序和希臘字母順序排列。 符號表中還可以包括上角標表和下角標表。 需要特別注意正體和斜體的規定。 物理量符號需要使用斜體。 數位和表示物體的上、下角標通常需要使用正體。 代表物理量的上、下角標通常需要使用斜體。 縮略語表 縮略語定義在論文中使用的本專業領域的縮略語、新定義的縮略語、頻繁使用的規範縮略語。 緒論/引言 引言又稱緒論,主要說明研究工作的背景、目的、範圍、意義,包括文獻綜述和研究工作在設想、方法和預期結果方面的概述。 如果論文包括多個獨立論點和子課題,對應於分章論述的結果和討論部分,在引言中也需要對應地分節論述。 材料 理工科或醫學論文涉及大量材料、儀器和設備。 材料部分描述所用的實驗硬體及其精度。 方法 方法包括實驗方法、理論分析方法、模擬計算方法。 論文的創新性體現在新的科學發現、新的研究方法、新的技術或產品。 因此,方法本身可能就是創新性論點。 […]
Last Updated : 2023年 11月 14日
Thumbnail
論文寫作中引用和抄襲有什麼區別
科研論著寫作通常是在前人工作基礎上的發展,不可避免地需要借鑒他人的成果。在參考他人作品時,需要引用,不能抄襲。 引用通常就是指正確及合理的引用,即註明所引內容的出處,包括作者、作品名稱、來源、頁碼、年份等。 不引用而抄襲、引用格式錯誤而達不到引用效果、不合理引用都是錯誤的行為,必須避免。 很多作者在被訴訟指控抄襲或侵權時非常驚訝,因為自己已經明確標註了引用出處。 如何界定引用和抄襲,是廣大學生和科研人員非常關心的重大問題。 區分引用和抄襲時的誤區 在解釋抄襲和引用的法律規定之前,有必要首先梳理在引用方面的八大認識誤區。 關於抄襲和著作權侵權的法律規定 抄襲和剽竊是同一概念,是指將他人作品或作品的實質內容竊為己有。 如果被抄襲的作品受《著作權法》保護,抄襲和未授權轉載都是嚴重的侵權行為。 如果被抄襲的作品不受《著作權法》保護(例如歷史名著),抄襲則是嚴重的學術不端行為。 抄襲分為以下三種行為: 前兩種抄襲均比較明顯,也容易界定。 最為狡猾而相對來講不太容易界定的是第3種抄襲。 一旦在著作權侵權訴訟案件中被指控為抄襲,被告將承受巨大的精神負擔,而且在敗訴后不僅有名譽損失,通常還有賠償和罰款等經濟損失,以及被追溯取消學位的風險。 因此,避免以上三種抄襲、掌握合理引用至關重要。 關於合理參考的法律規定 合理引用的本質就是在不經過作者同意和不支付報酬的情況下,用註明引用內容出處的做法使用他人受版權保護的作品。 合理引用是為了平衡著作權人的個體利益與公共利益而設立的法律制度。 如果沒有合理引用制度而不允許任何人引用,會造成任何少量的引用都需要徵得版權方同意,這將極大地制約人類的知識傳播和社會進步。 反過來,如果沒有合理引用制度而允許任何人不加限制地自由引用,則會損害著作權人和版權方的利益。 我國《著作權法》第22條的第1款關於「合理引用」有如下規定:為了介紹、評論某一作品或者說明某一問題,在作品中可以適當引用他人公開發表的作品;在這種情況下使用他人作品,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 不向其支付報酬,但應當註明作者姓名和作品名稱,這被稱為合理引用。 《著作權法實施條例》的第27條規定:「所謂適當引用他人已經發表的作品,必須具備下列條件:(1)引用目的僅限於介紹、評論某一作品或者說明某一問題;(2)所引用部分不能構成引用人作品的主要部分或者實質部分;(3)不得損害被引用作品著作權人的利益。 “這條規定說明,合理引用意味著引用的篇幅要適當,不允許以他人作品實質性代替自己的創作。 因此,大量引用他人作品而不加說明或評價,只是簡單複製,就不是合理引用,那麼必須徵得原作者的同意。 合理參考的判斷原則 如果引用不是合理引用,很容易在民事訴訟上被指控為抄襲、未經授權轉載和著作權侵權。 只要滿足以下三條中的任何一條,就構成抄襲或侵權(例如未經授權而轉載)。 換言之,合理引用必須能夠同時駁回以下三條: 關於引用構成作品實質部分的認定,需要從引用數量和品質上衡量。 有些國家對引用數量做出明確規定,例如不得超過三分之一、四分之一或十分之一。 我國對此沒有明確規定。 當判斷引用內容是否構成實質部分時,需要看主要思想或結構佈局是否相同。 如果一篇論文是多篇論文的觀點的堆砌引用,沒有自己的評論和觀點,在刪掉引用內容后,論文的實質內容喪失,那麼這種引用就可以被判定為抄襲。 所以,論著的作者在引用時務必謹慎小心,避免惹上智慧財產權官司。 需要英文編修,就找Wordvice。|寫作資源|論文英文編修|學術論文翻譯|課堂作業英修|服務價格|常見問題|
Last Updated : 2023年 11月 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