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寫作

Thumbnail
可以在論文中使用第一人稱代名詞嗎?
身為論文作者的你,一定曾經有過這個疑問,第一人稱單複數代名詞 I 和 we 是否可以用於學術和研究寫作。 傳統上,為了維持客觀的寫作風格,一直不鼓勵在學術寫作中使用第一人稱代名詞 I 和 we。 然而,近幾十年來,學術寫作中對第一人稱的態度改變,使用第一人稱,積極有吸引力的寫作風格漸漸轉為主流。但是, I 和 we 的使用上還是有些普遍的限制是作者在進行英文論文寫作時該遵守的,例如,第一人稱較常使用在摘要、緒論、討論和結論中,而第三人稱跟被動語態則較常在方法與結果的章節使用。 閱讀本文了解何時可以使用人稱代名詞,什麼時候不該使用人稱代名詞以提升你的寫作水平。 論文寫作什麼時候可以使用第一人稱? 什麼時候不該用第一人稱 範例使用 以下例子比較了使用和避免第一人稱代名詞。 範例一(建議第一人稱): To understand the effects of global warming on coastal regions,changesin sea levels, storm surge occurrences and precipitation amountswere examined. [重點: 當長句作為被動語態的主詞時,句子變得難理解。 再者,因為作者們主導了整個研究,因此最好在討論研究計畫的核心時,特別提到其他作者。] → We examined changes in sea levels, storm surge occurrences, and precipitation amounts to […]
Last Updated : 2023年 10月 18日
Thumbnail
七個步驟簡單撰寫學術小論文
學術小論文又稱學術作文(academic essay)是高等教育中的常見寫作形式,幫助學生在未來的學術生涯中獲得成功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學術小論文以證據為基礎,提出論點,使讀者能夠對某個特定主題具有清晰良好且結構完整的理解。撰寫學術小論文當然不是將幾個詞語和句子拼湊在一起這麼簡單,它需要仔細的計畫、認真的研究和批判性思考。只有這樣,才能寫出符合讀者期望的優秀文章。 本文介紹撰寫學術小論文的關鍵步驟,並提供相關寫作技巧及範例,幫助你寫出優秀的文章。 第一步:選擇學術小論文的題目 撰寫學術小論文的第一步是選擇題目,題目反映出文章的中心思想。你需要選擇自己感興趣且理解較為透徹的題目,同時題目也應該與正在學習的課程有關。 選擇小論文題目時,需要遵循規定的格式與指南。仔細閱讀這些要求,並確定自己需要準備哪些資料。例如,如果論文要求你遵循某種學術格式(如MLA格式、APA格式、芝加哥格式、溫哥華格式等),在撰寫學術小論文的過程中,你就需要嚴格遵守格式要求與學術寫作原則。 在開始起草學術小論文之前,還需要問自己以下一些問題: 第二步:進行研究 確定題目之後,就要開始進行研究了。研究對於學術小論文來說必不可少,因為它能夠提供證據支持論文的論點。在蒐集資料時,需要使用各種文獻,包括書籍、學術期刊、線上資料庫與其他來源可靠的資料。 你可以進行幾種不同類型的研究以蒐集資料,包括初級資料研究(primary research)、次級資料研究(secondary research)和三級資料研究(tertiary research)。它們所產生的成果分別對應初級資料、次級資料和三級資料。 初級資料研究包括透過調查、訪談或實驗蒐集原始數據。這種類型的研究通常用於蒐集相關主題的第一手資料,在次級資料不存在或不足的情況下非常有用。 次級資料研究是指使用他人蒐集的既有數據與資料。包括學術期刊、書籍與線上資料庫等文獻。次級資料通常是大部分學術小論文研究的起始點,能夠為論文的原創性提供良好的基礎。 三級資料研究包括使用總結文獻的資料或論述來蒐集關於某主題的資料,例如教科書、百科全書與參考書。這種類型的研究通常會在剛入門某個領域或是想快速查詢特定資料時使用。 進行研究時,需要使用上述各種文獻來廣泛蒐集資料,並審慎評估文獻,以確保可信度及文獻與主題的相關程度。注意避免使用來源不可靠的文獻,例如個人部落格或持有特定觀點的文章。同時,記得勤作筆記記錄文獻來源,包括作者、出版日期及頁碼。這樣在寫文章時,就能方便地引用文獻。 第三步:撰寫論文大綱 論文的大綱是引導你完成寫作的地圖,能夠幫助你在寫作時保持條理。一篇好的大綱應該包括引言、正文與結論。每個文章段落都應包含重點句、支持論點的證據以及銜接下一段的過渡句。研究論文的大綱除了有論文的架構,還應該總結每個段落。 學術小論文的大綱模板以下大綱模板提供學術小論文的基本框架,你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予以調整。在文章的緒論段落,透過概述主題背景和提出論文主要論點部分決定論文的基調。而正文部分可以包含三到多個論點,每個論點都需要有證據支持,同時進行分析加以解釋。結論部分重述論文主題、總結主要論點,引導出對本研究的啟示與未來研究展望。這樣的大綱不只能夠協助你組織論點、確保文章結構合理,而且論點也有充分的證據支持。 I. 緒論 A. 簡要概述主題背景 B. 陳述論文主旨II. 正文 A. 第一個論點  1. 證據  2. 分析與解釋 B. 第二個論點  1. 證據  2. 分析與解釋 C. 第三個論點  1. 證據  2. 分析與解釋III. 結論 A. 陳述論文主旨 B. 總結主要論點 C. 本研究的啟示與未來研究展望 第四步:撰寫緒論 緒論是文章的第一部分,會被讀者首先閱讀。因此,在緒論部分讓讀者留下良好印象是非常重要的。一篇文章緒論應提供主題背景介紹,吸引讀者注意力,然後再提出論文的主題陳述(thesis statement)。 下面是一段引言的範例: “The American Dream, once a symbol of hope and opportunity,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
Last Updated : 2025年 04月 07日
Thumbnail
提高研究效率的五大祕訣
很多研究人員迫切希望提高研究工作的效率,實現快出成果和早出人才。 雖然研究工作無法揠苗助長,很多該做的步驟是不能跳過的,但是從系統工程的統籌角度來看,研究效率是能夠經過優化而大幅度提高的,實現在研究全過程的“大規模”、“大縱深”操作。 本文針對研究工作中的目標、方法、數據處理、撰寫英文論文、選刊投稿這五個關鍵問題,論述提高研究效率的方法。 一、選題需要準確,避免方向性錯誤 研究成果的主要形式是研究型論文。 論文的論點是新發現、新方法、新技術。 醞釀論點的過程就是選擇研究方向或課題的過程。 如果方向選錯了,勢必造成在產生新發現、新方法、新技術方面出現巨大困難,造成論文無法發表在具有較高水準的期刊上,浪費時間和資源。因此,提高研究效率的第一個要訣是選准研究課題。水準較高的導師的最大貢獻也正是在這一方面,因為他眼界開闊,熟悉學術界動向和工業界熱點問題,對於研究問題的學術凝練昇華也具 有較高造詣。在目前各個學科紛紛抱怨容易摘的果子都已經被別人摘走了的形勢下,如何攻堅克難或另闢蹊徑,做出具有重大意義和較高顯示度的研究成果,需要使用系統工程思維方法對學科課題進行梳理,並注意開闢跨學研究究, 確保所選擇的研究方向具有豐富廣袤的耕耘空間和可持續發展空間。 二、方法需要先進,避免走彎路 每個學科都有自己的專門的研究方法,無論是實驗方法還是理論分析或數值計算方法。拋開各學科之間的專業差別不談,理工研究究工作具有以下三個重要的通用基礎方法,需要在研究工作中大力提倡和使用:系統工程方法,試驗設計及優化方法,可靠性工程方法。提高研究效率的第二個要訣是採用這些先進的方法創造論點和產生論據。水準較高的導師的第二個主要貢獻也正是在研究方法指導上,不僅包括本專業的具體專門方法,而且包括上述三大通用基礎方法。 有以下這樣一個例子足以為鑒。 某著名發動機企業的研究人員多年來一直在閉門造車的情況下津津樂道於自己對計算方法的熟練運用。 由於一個偶然的機會,公司請到業界一家著名諮詢公司的專家參與專案合作。 專家指出,這個問題可以使用試驗設計(Design of Experiments)中的回應曲面方法進行優化處理,能夠極大提高數據品質。 當專案完成後,公司的部門主管感歎到:“我們為什麼沒有在前幾年就知道回應曲面這一重要方法呢? 我們這麼多年都走了彎路了!“這個例子充分說明,必須廣開視野,不僅研究目標要準確無誤,而且研究道路也需要找到最暢通無阻的捷徑,讓研究成果最”出彩“。 三、數據處理需要使用範本,避免耗費時間進行重複性操作 研究工作通常不是一次就能夠成功的,往往需要反覆重做和返工。這一方面是因為計劃不周密造成的,另一方面也是因為研究工作本身的不確定性的性質造成的。那麼,大規模反覆處理數據和製作圖表就可能會成為一項非常耗時的工作,因此必須建設和使用自動化範本,使過去需要耗費一天時間的工作量 變得在幾秒鐘內迅速自動完成。 所以,提高研究效率的第三個要訣是建設和使用數據圖表處理範本。 好的導師或部門主管的重大貢獻也正是在這一方面,因為這項工作涉及到統籌策劃課題組內不同人員之間的數據處理需求和統一範本甚至軟體的開發。 論文圖表是數據和論據的核心體現。 高水準和高效率的研究工作往往直接體現在數據處理的水準上。 四、撰寫英文論文需要使用“翻四校潤”法,避免事倍功半 很多作者希望將高水準的研究成果投稿到具有較高影響因數的SCI英文期刊。這就涉及直接撰寫英文論文或將中文論文翻譯成英文的問題。 許多作者由於英文水準有限,在這一環節舉步維艱,耗費了大量時間,卻無法拿出合格的英文稿件。 快速解決這個難題的根本辦法是使用「翻四校潤」法。 五、選刊和投稿需要使用範本,避免遺漏重要內容 論文成稿后,無論是中文論文還是英文論文,都面臨選刊和投稿的複雜問題。選刊和投稿是一項硬技術,涉及構造文書範本、撰寫投稿前問詢信、投稿信、標題頁等關鍵步驟。由於選刊和投稿的過程所涉細節紛繁複雜,稍不注意就會遺漏重要內容,造成工作效率低下、來回返工,甚至根本沒有機會補救錯誤,而且由於論文經常需要經過幾次投稿後才會被錄用,因此,使用範本進行大規模的選刊和投稿操作是提高研究效率的必經之路。 延伸閱讀 研究人員能夠寫哪些類型的論文如何撰寫假設或研究問題如何撰寫研究計畫?(內含Check list)論文研究限制與未來方向之撰寫技巧 需要英文編修,就找Wordvice。| 寫作資源 | 論文英文編修 | 學術論文翻譯 | 課堂作業英修 | 服務價格 | 常見問題 |
Last Updated : 2023年 10月 20日
Thumbnail
SCI英文論文投稿指南精要-工程學ACME期刊
本文介紹工程技術領域中SCI收錄的重要期刊《Archives of Computational Methods in Engineering》,中文譯名《工程計算方法檔案》,簡稱ACME。 眾所周知,計算和實驗是科研的兩大手段。 在Wordvice的投稿指南精要中,本文以該期刊作為工程學領域綜述型期刊的一個例子,總結其投稿指南精要。 《工程計算方法檔案》屬於中科院SCI二區,大類分區是工程技術,小類分區是計算機和跨學科應用。 它是Springer(斯普林格)出版社旗下的期刊。 它2020年的影響係數是7.302。 從該期刊官網公佈的資訊看,論文發表模式是作者可以從傳統訂閱模式(用S表示)或開放取用模式(OA)中任選。 “OA”表示該期刊提供開放獲取發表模式,通常有版面費(Article Processing Charge,論文處理費,簡稱APC)。”S”表示該期刊提供傳統的訂閱發表模式,通常無版面費。 ACME積極希望轉變成為一個只提供開放獲取並收取版面費的期刊。 承諾這種轉變的期刊稱為變革性期刊(Transformative Journal)。 很多作者不喜歡這種變革,因為它導致作者必須繳納論文處理費。 ACME的開放獲取發表模式的論文處理費目前是3860美元,非常昂貴。 ACME僅發表在工程計算方法方面的綜述型論文(review article),而且要求綜述型論文須寫得對於專家讀者和非專家讀者都具有吸引力。 綜述型論文需要具有足夠多的參考文獻,至少50篇。 當作者總結和評論不同的文獻時,ACME希望作者能夠既表述積極肯定的觀點,也表述適當否定(mildly negative)的觀點,達到一種平衡。 ACME指出,很多讀者喜歡綜述型論文具備以下結構: ACME不願意發表具有以下特徵的論文: 因此,在這種政策下,相比於原創型論文只需要寫6頁,作者需要從滿足科研成果業績考核的角度考慮一下是否願意和值得花費時間和精力撰寫一篇長達40頁的綜述型論文。 儘管ACME發表的主要文章是反映技術發展最新水準的綜述,以下類型的文章也可以發表: 以下是ACME的投稿注意事項: 如果你需要免費即時檢查論文的文法,可以使用 Wordvice AI 線上寫作助手的文法檢查工具,線上即時改善論文英文問題。 需要英文編修,就找Wordvice。|寫作資源|論文英文編修|學術論文翻譯|課堂作業英修|服務價格|常見問題
Last Updated : 2024年 08月 28日
Thumbnail
如何撰寫論文的主題陳述(內含範本)
論文主題陳述(Thesis Statement)是對主題思想的概括。論文主題陳述類似於研究中的問題描述(statement of the problem),告訴讀者即將論述什麼內容,並將證據和範例與論點和結論相聯繫。好的主題陳述能夠激發讀者的思想,提高閱讀興趣,並將證據緊密銜接。如果在撰寫論文的過程中,論文的重點和方向隨著時間推移發生了變化,需要即時修改主題陳述,使其能夠跟上這些變化。 主題陳述(Thesis Statement)該放在論文中的什麼位置? 論文的主題陳述(Thesis Statement)應該放在緒論部分的結尾,即在介紹背景之後、深入論述證據之前。 哪裡能夠找到論文的主題陳述寫作模板? 論文的主題陳述(Thesis Statement)依具體的論文類型而不同。主題陳述應當具體而清晰。下文將分析不同類型的主題陳述,並分享一個簡單的撰寫有效主題陳述的四步過程,再分別提供幾個寫得好和不好的例子。如果有需要可以參考以下我們認為寫得較好的主題陳述作為寫作模板。 目錄 論文主題陳述的類型 取決於論文究竟是分析式(analytical)、說明式(expository)還是論證式(argumentative),論文的主題陳述的目的和寫法略有不同。 分析式論文將問題或想法分解開來,向讀者介紹每個部分的情況。這種論文包括藝術、音樂、文學、現代史或歷史事件、政治思想或科學研究。因此,分析式論文的主題陳述(Thesis Statement)通常是這樣的,例如,對於文學作品來講,“希刺克厲夫應當被視為英雄,而不是一個可怕的人物”;對於過程來講,“招聘人員面臨的主要挑戰是在挑選最佳候選人與防止競爭對手挖人之間做好平衡”;對於前沿科研課題來講,“科學研究表明,選擇飢餓節食的做法能夠延長壽命”。在論文的後續部分,作者需要論述如何使用論據導出主題陳述中的結論。 說明式(解釋式)論文是向讀者解釋某事,例如歷史發展、當今現像或政治干預效果。典型的解釋式主題陳述通常是描述命題,而非描述主張或論點。例如,說明式論文可以解釋人權從何而來、它如何改變世界,或者學生如何做出職業選擇。論文的後續部分需要向讀者展示關於所述命題的各個視角的全面觀點,而不只是帶有選擇性的某個特定觀點。 論證式論文通常提出清晰而且可能是非常主觀的觀點,並隨後基於證據進行論證。這種觀點可以是某種評論、某項政策建議、評估意見、主張解讀。這種論文的目的是讓讀者信服作者的主張。例如,這種論文的主題陳述可以是“每個學生在高中畢業後都應該被要求出去工作或實踐一年,以便獲得實際生活經驗,然後才能繼續求學”,或者“接種疫苗應該是強制性要求”。論證式論文的主題陳述可以非常大膽、言之鑿鑿甚至片面——作者在論文的後續部分需要說服讀者這些主張是具有良好理由支持的。 如何按步驟撰寫論文的主題陳述 如果論文的作者不確定應當如何從所選命題導出主題陳述(Thesis Statement),那麼可以遵循以下簡單步驟。 首先,論文的作者需要選擇一個命題(topic)。如果是課程作業,那麼命題已經被老師給定。如果命題尚未確定,那麼注意選題不應過於籠統,需要把命題的範圍縮小到一篇論文能夠涵蓋的程度。 其次,自問一個關於命題的問題(question)——作者自己感興趣的問題或者讀者感興趣的問題。這時,必須考慮論文究竟是解釋事情的說明式論文,還是提出自己的可能有爭議的觀點的論證式論文。 第三,根據已經篩選的材料或形成的觀點,回答自問的問題(answer)。如果在撰寫論文的過程中觀點發生了改變,作者需要確保相應地調整主題陳述。 最後,將自問的問題的答案改寫成一句簡練的話(summary)。這句話的目的是告訴讀者下一步將要論述什麼,並且需要寫得盡量引人入勝,使讀者願意繼續讀下去。 下面採用一些論證式論文的例子展示如何從命題導出主題陳述。 1. 選擇命題:Covid-19疫苗 將命題的範圍縮小到某個特定內容:Covid-19疫苗接種 2. 自問一個問題:Covid-19疫苗接種應當是強制性的嗎? 3. 通過整理證據和論據,回答自問的問題: 答案為“是”:疫苗能夠保護其他更脆弱的人。接種疫苗能夠減少疾病傳播。群體免疫能使社會恢復正常。 答案為“否”:疫苗可能對某些人產生副作用。疫苗研發過快,可能存在未知風險。政府不應該干涉關於健康的個人決定。 4. 形成自己的觀點,並在主題陳述中寫成簡要總結: 雖然對於Covid-19疫苗接種存在一些猶豫,但這些人的大多數論點都是基於毫無根據的恐懼和擔心破壞個人自主決定之自由。由於大規模接種疫苗的好處大於喪失自由的壞處,政府應該強制實施接種疫苗,以便幫助社會恢復正常。 上述範例是一個寫得很好的主題陳述(Thesis Statement),因為它不僅呈現了每個人都知道和同意的事實,而且展示了一個具有爭議的主張,需要數據和論據的支持,而這些內容將在論文的後續部分予以詳述。論文的作者可以自由討論證據和論點,但需要確保所有的論據和觀點都圍繞支持核心論點。這個例子也回答了主題陳述(Thesis Statement)應該寫多長的問題。一般來講,一兩句話就夠。如果主題陳述比較長,應當確保不要使用模糊、空洞的表達或多餘的詞語。 寫得不好的和寫得好的主題陳述 寫得不好的:每個人都應該接種Covid-19疫苗。為什麼不好:這個主題陳述沒有說明為什麼接種疫苗是必要的,或者為什麼人們可能不願意接種疫苗。因此,這樣的寫法過於模糊,無法激發讀者的興趣。寫得好的:既然目前的Covid-19疫苗的風險很小,而且接種疫苗的社會利益大於個人自由的損失,政府應該強制接種Covid-19疫苗。 寫得不好的:酗酒有害健康。為什麼不好:這種寫法非常寬泛,每個人都會同意,沒人需要閱讀這種文章。其實,應當改寫成有誰不會認為酗酒有害健康。寫得好的:酗酒在大學生中已經成為一種趨勢。雖然有些人認為酗酒可能比經常少量飲酒對健康更好,但是科學研究表明,情況並非如此。 寫得不好的:學習一種樂器能夠開發孩子的認知能力。為什麼不好:這是一個很弱的主題陳述——“能夠開發”這樣簡單的寫法不夠具體,沒有指出這種開發是否發生在每個孩子身上,以及音樂教育對認知能力會有哪些實際影響。寫得好的:音樂教育對兒童的全面發展具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好處,包括語言學習、協調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甚至社交技能。 按照上述這種比較好的寫法,就可以在這篇說明式論文中的後續部分提出所有關於音樂教育對兒童能力的具體影響的證據。當然,這篇文章也可以改寫為論證式論文,即在主題陳述中加上自己的觀點:寫得好的:考慮到音樂教育對孩子的全面發展具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好處,每個孩子都應該有機會學習一種樂器,作為公立學校教育內容的一部分。 寫得不好的:外太空探索就是浪費錢。為什麼不好:這個說法很明顯只是一種個人觀點,別人可能不會同意,雖然這種觀點作為論證式論文是不錯的。這種寫法的問題在於缺乏具體的說法,使得讀者看不出論文究竟具體要說什麼。寫得好的:與其把錢浪費在探索外太空上,像埃隆•馬斯克這樣的人應該把他們的財富用來解決貧困、飢餓、全球變暖等目前地球面臨的其他問題。 使用專業的英文編修潤稿服務 現在,我們已經了解了應當如何撰寫論文的主題陳述。下一步,為了使論文的英文表達合格而精彩,建議考慮 Wordvice AI 線上寫作助手的線上文法檢查工具。另外,還可以聯繫Wordvice,獲得專業的學術編修潤稿服務。如果需要了解整篇學位論文的寫法,或者使用英文撰寫學位論文的注意事項,可以查看Wordvice學術寫作部落格。 Wordvice分享了許多學術寫作的指導文章、如何避免常見英文語法錯誤的寫作技巧,以及如何改善學術寫作風格的學術資源。最後,大家如果有興趣查看英文版的範本,可以前往我們英文版文章How to Write […]
Last Updated : 2025年 05月 14日
Thumbnail
學術論文寫作中常見的用字錯誤
在英語為非母語人士撰寫的學術論文中,用字錯誤比多數其他錯誤更為常見,僅次於文體風格錯誤。由於學術寫作的主要目的是清晰表達訊息,了解如何正確和有效使用字彙非常重要。 人們在選擇單字上所出現的很多問題源於英語含有許多聽起來相似的同音異形異義詞和看起來相似的同形同音異義詞。另一方面,雖然有些單字聽起來和看起來都不同,但是意義相似。另外,當英語為非母語的作者在寫作時使用母語思考,並且試圖將整個母語表達方式原封不動地翻譯成英語時,也會大量出現不符合英文表達習慣的用字錯誤。此外,用字發生錯誤的原因有時只是拼寫錯誤,這導致把正確的用字筆誤寫成另一個不相關的字。本文列舉英語為非母語的學術論文作者常犯的典型用字錯誤,並提供建議來告訴大家如何避免這些錯誤。 目錄 發音相似但意思不同的單字 混淆具有不同含義的相似單字是選字時最常見的錯誤之一,甚至也會發生在英語是母語的作者身上。在英語口語中,有很多這種字,它們之間的發音區別並不明顯,或者聽起來就像是口誤一樣。然而,在撰寫學術文章時,應當認真檢查這類錯誤,確保讀者能夠清楚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意思。 1. Affect vs. effect / affective vs. effective 作為名詞的“affect”用來描述強烈的感覺或情緒,而動詞“affect”是影響的意思。相反,名詞“effect”是指某事的結果,而動詞“effect”意為導致某事發生或帶來某種結果。簡言之,如果某件事影響(affects)另一件事,它會導致某種後果(effect)。 錯誤 Sleep deprivation clearly effected the patients’ overall well-being.正確 Sleep deprivation clearly affected the patients’ overall well-being. 錯誤 The affect of exercise on depression is not clearly understood.正確 The effect of exercise on depression is not clearly understood. 2. Then vs. […]
Last Updated : 2025年 04月 04日
Thumbnail
學術論文寫作中常見的錯誤:標點符號
儘管我們的客戶文檔數據顯示,在英語為非母語人士撰寫的學術論文中,標點符號的錯誤相對於其他類型的錯誤(例如語法錯誤或拼寫錯誤)要少一些,但是這類錯誤仍然會妨礙作者向讀者有效傳遞研究工作的重要信息。這類問題似乎也經常被忽視,因為作者在使用第二語言(非母語)寫作時關注的重點往往是更為明顯的其他問題,例如用詞選擇和句子結構。 標點符號錯誤比許多其他常見的寫作錯誤更容易糾正,因為它們在使用上與介系詞或選擇用詞相比,沒有那麼多的地道習慣的用法。因此,本文不解釋一般的標點符號規則,而是將重點放在開列從學術論文中發現的最常見的標點符號錯誤類型,並指出應該如何避免或糾正它們。 為什麼在學術論文寫作中使用正確的標點符號如此重要? 正確使用標點符號非常重要,因為如果沒有逗號、句號、冒號、分號和破折號,讀者就不知道句子或詞組從哪裡開始、到哪裡結束,或者它們之間是如何連接的。如果沒有問號、驚嘆號、引號和方括號,讀者也難以體會作者想要強調的語氣或添加的情緒。 在學術寫作中,為了確保讀者能夠理解文章所要表達的觀點和傳遞的信息,行文清晰比其他類型的寫作更加重要,更不用說錯誤的標點符號會讓論文看起來非常草率和不夠專業。為了避免標點符號錯誤,在提交論文或作業之前,需要先看一下本文列出的標點符號範例,並檢查自己的文章是否犯有本文指出的那些常見錯誤。 目錄 不要用阿拉伯數字開頭寫句子 所有主要的英文寫作指南都認為句子不應該以阿拉伯數字開頭,因為這樣寫會影響可讀性。當然,這並不意味著不能實質性地使用數字開頭寫句子。句子的措辭和語序可以改寫,避免以數字開頭,但在學術論文的某些部分,例如結果或討論部分,這樣改寫可能很費力,而且會導致措辭不自然。與其那樣改寫,還不如直接把阿拉伯數字用英文拼寫出來,放在句子開頭。 錯誤 54% of our patients responded to the medication.正確 Of all patients treated with heparin agents, 54% showed a good response.正確 Fifty-four percent of our patients responded to the medication. 需要注意的是,英文單字和阿拉伯數字不應該在句子中混合是一條英文規則,但以下這個例子是個例外——當想要避免句子以阿拉伯數字開頭時,可以只用英文拼寫出第一個阿拉伯數字,而將後面出現的阿拉伯數字仍然按照通常的數字規則書寫。 正確 Nine percent of our patients showed immediate improvements, and a total of 17% eventually recovered. […]
Last Updated : 2025年 04月 04日
Thumbnail
學術論文寫作中常見的錯誤:介系詞
根據韋氏詞典的定義,介系詞是“a word or group of words that combines with a noun or pronoun to form a phrase that usually acts as an adverb, adjective, or noun”,用中文來說就是「與名詞或代名詞相結合使用的一個詞或一組詞,所形成的片語通常充當副詞、形容詞或名詞使用」。這種定義人們可能聽到過很多次,但可能還是不太清楚究竟什麼是介系詞,以及為什麼在英文寫作時不能忽略這些令人困惑的介系詞,如何才能正確使用他們。 本文闡述介系詞在句子中的功能,以及為了確保英文寫作正確清晰所應避免的常見錯誤。同時針對介系詞的用法提供常用表達方式列表,供學術論文的作者在自行編輯校對手稿時參考。 介系詞有什麼用途? 介系詞用於其他單字或片語之間,告訴讀者:某人或某事與其他人或事之間的位置關係,某人對某事或其他人做了什麼,人與事物如何連結等。設想一下如果只用名詞和代名詞造句,省略所有介系詞,而理由只是因為介系詞令人困惑不好用,而你又不想選錯介系詞,所以乾脆棄之不用。那麼,你這樣寫出來或說出來的句子就是: “I put the book the table noon. ” 為了掌握介系詞的用法,我們仔細分析一下這句話究竟出了什麼問題。當你對你的朋友這樣說話時,如果他正在找這本書,因為他需要這本書來完成作業,那他將不知道在哪裡才能找到這本書。而這就是因為你沒有說明句子中不同元素之間的關係——你是不是把書放在了桌子上面?這很有可能。但是,你也可以把書放在了桌子下面、桌子旁邊、桌子後面,或者桌子裡面(如果有抽屜的話)。 而且,還因為你沒有說明行動(把書放在什麼地方)與時間(中午)之間的關係,你的朋友可能會更加困惑。因為動詞“put”既可以代表過去式,也可以代表現在式,那麼這句話的含義就存在很多種可能性了。你的意思很可能是你已經把書放在桌子的上面、裡面、後面或下面了,而放置的時間發生在中午之前或中午。所以,如果現在已經是下午2點,書還沒有在那裡,那麼一定是發生了什麼事情,你這樣說話就誤導和迫使你的朋友想辦法去調查一下。 但是,另外一種可能性是你的朋友猜測你使用時態比較隨意,那麼你有可能將在中午把書放在那裡。如果是這樣,你其實應該說“I will”。但是,由於你的句子非常令人困惑和缺少信息,你的朋友便有很好的理由首先質疑你的語法。如果他這時現在看了看手錶,發現現在是下午12點3分,他可能會認為你很快就會來,那麼就可能決定在等候期間先去喝杯咖啡。 看到這裡你可能認為這個缺少介系詞的例子扯得有點誇張,但實際上它恰好說明介系詞的重要性和缺少或誤用介系詞所導致的嚴重後果。你或許覺得你的朋友應該很容易能夠弄清楚究竟發生了什麼,因為畢竟還有上下文可供推斷。但是,需要記住的是,英文與許多亞洲語言不同,它是一種低語境語言(lower-context language);換言之,使用者必須盡可能精確,避免歧義,以便清晰地交流。因此,與其將介系詞誤認為是一個可用可不用的、令人困惑的語法難點,還不如老老實實地接受介系詞的複雜性,並將重視它們,將介系詞視為必不可少的、關鍵的句子元素,幫助你準確地表達你想說的意思。 讀者能夠在很多線上或線下的英文寫作指導資源中找到詳細的語法規則、介系詞列表和常見的用法示例。本文不重複這些內容。本文重點討論英語不是母語的學術論文作者在寫作時最常犯的介系詞錯誤,以及如何檢查和糾正它們。 目錄 如何檢查介系詞的用法 介系詞可以用來表示方向、時間、空間、位置、地點或更加抽象的關係。介系詞的正確用法遵循高度習慣化原則,主要由固定的表達方式決定。因此,除了大量閱讀習慣用法之外,正確使用介系詞的最好方法是了解單字與所有能夠搭配使用的介系詞所形成的不同含義。查找介系詞及其正確用法的比較好的參考資料是韋氏在線詞典、劍橋詞典和當代美國英語語料庫。 人們可以簡單地使用Google搜尋引擎或Google的Ngram Viewer查看所使用的搜索字符串的年度出現頻率。這兩個搜索工具都能顯示片語出現的頻率。 Ngram Viewer還能顯示同一個動詞與不同介系詞組合在一起時出現的頻率。許多動詞的意思取決於它們搭配使用的介系詞。另外,雖然“grateful for”這個詞出現的頻率比“grateful to”的頻率更低,但這並不意味著其中一個是正確的、而另一個是錯誤的。這些詞組之間的頻率比較只表示人們更頻繁地使用什麼組合而已。 事實上,正是因為介系詞的數量龐大,而且動詞與不同介系詞組合時會產生不同的意思,所以介系詞誤用是學術寫作中最常見的錯誤之一。既然介系詞並沒有很多通用規則可供遵循,那麼就應當先從各個用法實例入手,看一下學術論文中常見的介系詞錯誤,以及應該如何糾正。 學術論文中常見的介系詞錯誤 […]
Last Updated : 2025年 04月 07日
Thumbnail
學術表格常用的三線表注意事項
鑒於學術圖表在展示科研成果上的極端重要性和核心地位,有必要在以下諸多方面全面論述圖表技巧:向量圖和圖元圖,插圖清晰度,照片類插圖,複合圖,數字表達, 圖表原則,圖表內容建構,圖表格式,圖表英文,圖片製作技巧。 本文介紹學術表格最常用的三線表。 為了使期刊論文的表格結構簡潔和滿足國際通用規則,通常需要使用三線表。 三線表是傳統網格線表經過簡化改造而來的,取消了斜線、豎線和行線(橫向分割線)。 三線表通常只有3條線,即頂線、底線和欄目線。 但是,在必要時可以在頂線與欄目線之間增加輔助橫線。 無論增加多少條橫線,仍然稱為三線表。 三線表的格式要素包括:表序(表號),表題,表頭(專案欄或縱標目),表身,表注。 其格式見表1,各要素詳述如下。 表序(表號) 表序與表題之間留1個空格,無標點符號。 英文表題的末尾沒有英文句號(點號)。 表題居中排在表格頂線上方。 表序從阿拉伯數位1開始,連續編號。 如果有分表,可以在表序後增加”(a)、(b)、(c)”等分表號,例如表1(a)。 即使全文只有1個表格,也需要編號為表1。 表題 表題是表格的標題,應當簡明扼要地表達表格的主要內容,包括時間、地點、物件、條件、關係、事項等。 表題像論文標題一樣,不宜過於簡單或籠統,也不能過於繁瑣冗長。 表題通常比論文標題短,因為一個表格的內容比一篇論文的內容要簡單一些。 通常不應使用「縱向。。。 數據相對於橫向。。。 數據之間的關係」這種簡單的描述性文字撰寫表題。 表題很少使用主副兩級,一般只使用主表題。 表頭(項目列或縱標目) 表頭是位於頂線與欄目線之間的部分,又稱專案欄或縱標目,一般對應多列數據。 每列數據的表頭包括數據說明或物理量的名稱、符號和單位。 每列數據須對應不同的表頭內容。 橫標目是指表身中第1列的每行內容,通常在每行上放置不同的數據說明或物理量的名稱、符號和單位,以便不同行的數據對應不同的說明內容或變數。 橫標目可以不止佔據第1列,還可以佔據表格中間的其他列,將表格沿著橫向在內容上分隔開。 因此,嚴格來講,橫標目屬於表身,不屬於表頭。 表格左上方的第一個儲存格通常留空,不能用對角斜線在該儲存格內加入欄標目和行標目。 標目中的單位必須使用國際標準符號,並使用正體。 在物理量的名稱或符號與單位之間,按照國標GB 3101-1993《有關量、單位和符號的一般原則》的規定,應當使用除號”/”分隔。 但是,使用除號分隔在科研人員中爭議極大,原因是該除號容易與單位中的除號在視覺上混淆。 因此,很多人喜歡用括弧”()”代替除號將物理量與單位分隔開,即把單位放在括弧內。 表身 表身是在底線以上、欄目線以下的部分,包括表格內的數據或文字內容和1列或多列橫標目,是表格的主體部分。 表身內的數位通常不能帶單位或百分號(%),而應當把單位或百分號放在縱標目或橫標目中。 如果表中所有數據均具有相同的單位,則應將該單位標註於表格的右上角,單位前面可以加寫”單位:”或”Unit:”字樣。 如果表內相鄰行或列的數位相同,仍需重複填寫,不能用”同左”或”同上”等字樣代替。 如果表內空白,代表此項無數據,一般不填連字元、減號或省略號,避免與其他含義混淆。 如果表內數字的整數位或小數位多於3 位,應當按照每3位使用英文空格隔開。 不建議使用千分位英文逗號「分隔」,因為有些國家用逗號表示小數點。 表注 表注是對表中內容予以說明的文字,例如關於縮略語全拼寫法、表中符號的含義、公式、實驗方法、統計方法、統計量指標、資料來源等。 表注的位置是在表格下方,位於表格底線下面,通常縮進2個字元,以”注:”開頭,以句號結尾。 如果有多條表注,應當採用阿拉伯數字順序編號書寫。 也可以使用星號”*”或雙星號”**”的上角標、阿拉伯數位上角標或英文字母”a”、”b”等上角標 在表格中需要註釋的地方予以標記,並用對應的星號、雙星號、阿拉伯數位或英文字母在表註中逐條說明。 上角標在表格中標記的順序為先左後右、先上後下。 表注內容可以針對整個表格,也可以只針對表格中的某些儲存格。 […]
Last Updated : 2023年 10月 23日
Thumbnail
學術寫作中什麼是引用失當
學術道德是科學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 “十論學術道德”系列文章對代寫、剽竊抄襲、數據造假、虛假署名、圖表侵權、發表偏倚、引用失當、一稿多投、重複發表、拆分發表(香腸論文)這十大學術不端現象進行剖析,總結建設風清氣正的學術環境需注意的要點。 本文是第六論,簡述引用失當的現象和糾正措施。正規的英文編修服務機構遵守出版界學術道德,來解釋何為引用失當。 談到引用的學術道德問題,很多人可能會驚訝,為什麼引用參考文獻會成為一件大事? 這個問題是由於不瞭解引用在學術體系中的重要地位。 自從SCI影響因子誕生以來,人們的注意力便聚焦在引用次數上。 以引用次數表徵學術水準的簡單邏輯是如果論文有影響力,就會被很多人引用,貢獻就大。 當然,這種邏輯和人才評價政策是片面的。 目前的學術質量評價標準是基於引用次數的,具體包括期刊影響因子和個人H指數。 簡言之,影響因子就是期刊每篇論文的平均被引次數,而H指數舉例來講等於5的意思就是有5篇論文的每篇被引次數至少是5次。 由於引用次數在文獻計量學中的客觀性和方便性,在人們能夠找到另外一個更為科學方便的指標代替它之前,引用次數將長期壟斷學術水準評價體系。 因此,很多科研人員都希望把論文發表到高影響因子期刊,而且希望自己的論文被引用得越多越好。 很多大學的績效考核制度直接與引用次數扯上關係,體現在要麼要求論文必須在SCI一區或二區的高影響因子期刊發表,要麼要求個人的H指數必須達到多少。 而且,對於高被引論文,學校還根據被引次數發放獎金。 因此,引用次數能夠換來職稱、薪酬、房子、獎金和科研基金。 在這種學術評價體系中,期刊和個人都競相追求引用次數,使得參考文獻從過去不起眼的小角色一躍成為學術活動的中心和指揮棒。 增加引用次數的正當途徑本來應該是提高論文和期刊的水準,但總是有人試圖採用不正當欺詐手段,於是便產生了愈演愈烈的新型學術腐敗現象——引用失當。 參考文獻是學術論著中不可缺少的關鍵內容 正確引用參考文獻,能夠起到以下作用: 出於以上三個目的,作者在引用參考文獻時具有完全的自主性,可以正當引用他人或自己的任何相關成果。 但是,自引次數的把握(包括作者自己的和期刊的)是個很難管控的問題,過度苛求會傷害學術自由。 因此,淡化引用次數獎勵和堅持學術誠信是防控引用作弊的主要措施。 引用參考文獻須遵循以下六條原則 違反這些原則即構成引用失當,包括非故意失當和惡意失當。 時效性 多年前的文獻不宜過多引用。 由於期刊影響因子一般是統計最近兩年內發表的文獻,有些期刊的編輯和審稿人可能會以時效性為藉口強迫作者引用該期刊或審稿人的論文。 相關性 作者或期刊有適量的自引是完全合理正當的,無可厚非。 過度自引和聯盟他引是作者為了增加自己的H指數或者期刊為了增加影響因子而採用的兩種不正當手段,往往伴隨對引用相關性的破壞。 雖然自引有時能夠有效簡化論著篇幅,避免贅述過去發表過的內容,很多學者仍然認為自引在影響力統計中是不算數的,無法與他引相比。 這導致在H 指數和期刊影響因子的統計中往往需要扣除自引次數。 聯盟他引是在學術小圈子中或期刊之間為了增加彼此的引用次數而互相引用的作弊行為。 另外,作者們在審稿人或編輯的意見中經常看到希望增加參考文獻的建議。 有些沒有經驗的作者甚至會誤以為這是審稿人或編輯的善意説明。 實際上,這種要求的背後往往更多地隱藏的是學術不端的強制引用或惡性潛規則,即如果不滿足他們的引用要求,就不批准發表。 代表性 不分主次地大量堆砌引用參考文獻是學風浮躁的學術不端,反映了作者沒有精選文獻,屬於惡意的引用失當。 很多作者引用參考文獻只是為了在緒論那節顯示自己對領域背景有所瞭解而已,並非為了支援自己的論點,因此經常胡亂找一些參考文獻”壯門面”。 殊不知這樣做是在錯誤地給別人免費贈送寶貴的引用次數、H指數和影響因子。 但是,這個濫引問題較難與追求大而全的善意或文獻甄別水準低的能力缺陷區分開來。 可靠性 參考文獻著錄專案不齊全或有錯誤指的就是常見的格式不合規,主要由不認真造成。 客觀性 引用參考文獻應當客觀公正,避免主觀片面的誤導性引用。 權威性 權威性體現在參考文獻的作者和發表期刊。 如果審稿人或期刊建議增加引用權威性的參考文獻,作者可以認真考慮,並甄別這種要求是否是為了增加H指數或影響因子的強制引用。 參考次數是一個說不盡的話題。 它是整個現代學術評價體系的基石。 大量的文獻計量學研究試圖找到防止過度自引和作弊他引的辦法。 SCI資料庫每年清理一些自引率超高或影響因子異常飆升的期刊,試圖管控依靠作弊手段提升引用次數和影響因子。 但是,由於參考文獻引用動機的複雜性,引用失當問題歸根到底還是需要依靠糾正績效評價政策和加強道德約束來解決。 需要英文編修,就找Wordvice。| 寫作資源 | 論文英文編修 | 學術論文翻譯 | 課堂作業英修 | 服務價格 | 常見問題 |
Last Updated : 2023年 10月 26日
Thumbnail
精進學術寫作技巧:改善贅詞與語態等問題
如果你有看過我們之前的文章非英文母語者常見寫作謬誤的分析報告,你可能有發現其中32%的錯誤是與風格規範相關。我們將介紹分析報告中發現的寫作規範錯誤並列出一些可以幫助你改善的技巧。 主要有那些風格規範錯誤? 我們發現的內容包含以下: 以上五大類各占比例如下: 其中被動語態佔了67%,再進一步分析後我們發現所有研究論文的29.5%過度使用被動語態,而留學申請文件更高達56.4%! 但研究寫作不可能完全擺脫被動語態吧? 研究論文與學術寫作的確需要適時使用被動語態,但建議盡量減少使用。因為主動語態能幫助讀者輕易了解哪個主詞做了哪個動作,所以主動語態較能引領出清晰的寫作。研究論文已經使用了許多包含複雜又艱深用語的長句,我們應該要增進易讀性,不需要再多寫入被動語態混淆讀者。 再者,被動語態通常帶來另一個問題:贅詞。所以當你降低被動語態的使用比例時,你可以發現贅詞問題與字數都大幅減少! 那在留學申請文件中使用被動語態有什麼問題嗎? 在留學文件中應盡所有方法避免使用被動語態,為什麼?答案很簡單,你的自我介紹(statement of purpose)唯一功能就是介紹你是誰,可想而知裡面的主角就是你並且內容要強調你的決策能力與在不同狀況中你的處理方式。如果你使用被動語態,自我介紹就會透露出「我就這樣讓事情發生了」的氛圍,我們想應該沒有學校想要錄取一位不怎麼積極或被動等待事情發生的人吧? 那該怎麼改善寫作風格呢? 1. 被動語態 2. 贅詞 3. 代名詞指示不清 4.政治不正確或冒犯用詞 5. 使用俗語(非正式用語) 我們希望以上資訊能夠幫助您大致了解並改善風格規範的問題,別因為列表太長就直接放棄了! 在寫作時,時刻記得這些規則是相當重要的,但可以一次只專注在完善一個類別就可以了。我們也歡迎您隨時查看與使用我們的英文編修服務喔! 需要英文編修,就找Wordvice。|寫作資源|論文英文編修|學術論文翻譯|課堂作業英修|服務價格|常見問題|
Last Updated : 2023年 11月 0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