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 07月 01日

什麼是香腸論文?拆分發表的問題

Wordvice

學術道德是科學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 “十論學術道德”系列文章對代寫剽竊抄襲數據造假虛假署名圖表侵權發表偏倚引用失當一稿多投重複發表拆分發表(香腸論文)這十大學術不端現象進行剖析,總結建設風清氣正的學術環境需注意的要點。 本文是第十論,簡述拆分發表的現象和糾正措施。正規的英文編修服務機構遵守出版界學術道德,來詳談論文重複發表的問題。

什麼是香腸論文?拆分發表的問題

拆分發表又稱香腸論文,意為把本應在一篇論文中發表的內容像切香腸一樣細分成多篇論文發表,用以增加論文數量。 人們經常會發現這樣的現象,某人發表了一篇燃料組分A的論文,過幾個星期又發表了一篇燃料組分B的,再過幾個星期又發表了一篇燃料組分C的。 這幾篇論文從格式到內容看上去都差不多。 人們不禁疑惑:這麼發下去得出多少篇論文啊! 為什麼不合併發表呢? 這到底是科研高產呢還是學術不端呢?

這個問題就好比用學術道德去約束參考文獻引用一樣,容易觸發某些科研人員的敏感神經——「我引用什麼參考文獻你也要管? 我論文想寫什麼課題你也要管? 我想發長的就發長的,想發短的就發短的! 」檢視拆分發表其實並不會破壞學術自由。 題材龐大的論文,當然必須拆分成若干篇系列論文單獨發表,無人否認這種必要性。 然而,在論文切分的問題上,確實會存在學術不端,儘管這種道德失范容易被技術藉口所掩蓋而不易察覺。 拆分發表的主觀動機是用少量科研成果製造大量論文。

實施這種行為的藉口通常包括:
時效性發表
階段性發表
數據量太大
把工作做精

實際上,仔細觀察便會發現拆分發表的以下三個特點

內容和格式重複

拆分發表的目的就是為了把不充足的科研成果膨脹成看上去很充足的多篇論文。 例如,由於拆分發表是把1篇論文的內容寫出3篇論文的篇幅,勢必造成每篇論文在緒論、材料、方法、討論等部分均出現大量重複內容。 儘管具體語句寫法可能不同,但基本意思都差不多。

拆分發表的另一個目的是用最快的速度和最小的代價寫出最多篇論文來,而不是老老實實地按照發現和論點去逐句撰寫原創性文字。 因此,拆分發表最喜歡使用格式相似或相同的範本,希望像流水線機器化大生產一樣快速製造論文,恨不得像填空那樣換幾個詞和數位往範本裡面一填,一篇論文就製造出來了。 因此,「快速、省勁、雷同」的風格在拆分論文上體現得很明顯。

數據和論點的分割和組合

拆分發表由於數據量較少,造成數據和論點在多篇論文中往往不夠瓜分的。 這勢必導致本來是同時做完的A、B、C這3組數據被人為地各自分配到3篇論文中,各說各事,互不相關,也互不集成。 更有甚者,在分割數據后再實施各種組合,能撰寫出第4-7篇論文來,分別論述A與B比較、A與C比較、B與C比較、A與B和C比較。 本來只寫第7篇這一篇論文就可以了,經過這樣的操作卻能寫出7篇論文來,而且竟然還能夠對這種「精細化」發表方式冠以「學風嚴謹、絲絲入扣」的美名。 這種把數據先分割到最小單元,然後再把數據變著花樣進行排列組合地比較的做法,確實把有限的數據利用到了最大化,能夠產生最大數量的論文,看上去花裡胡哨,無比複雜,但是這些論文多數都是中間產物或中間過程,結論具有片面性。 裡面只有一篇論文是完整有用的,其餘幾篇基本都是垃圾論文。 這種分割組合的中間步驟堆砌發表,是拆分發表具有迷惑性的一大特徵,也是學風不正的典型表現。

圖線稀疏

拆分發表的第三大特徵是故意把圖畫得很稀疏,用以佔據版面,在論文頁面上充數。 本來能夠把A、B、C這3組數據都畫在同一張圖中也不顯得擁擠,卻一定要拆開畫成7張圖(A、B、C、A和B、A和C、B和C、A和B與C),導致每張圖稀稀拉拉,非常空曠,在版面上卻又大量堆砌插圖,違反簡潔精鍊完整的原則。

綜上所述,如果能夠用一篇論文的篇幅更為完整地論述全部結果,就不應刻意分解成幾篇論文分別表述,造成每篇論文的論點都片面而不夠充分。 這種對論文的合理策劃,只有科研人員自己心裡最明白應當怎樣去做。 當滿足績效考核指標的拆分論文數量與科學真理發生矛盾的時候,應當堅守學術道德,追求論文質量,放棄香腸論文的誘惑。 這樣,才能贏得同行的尊敬。

需要英文編修,就找Wordvice。
寫作資源 | 論文英文編修 | 學術論文翻譯 | 課堂作業英修 | 服務價格 | 常見問題 |

學術論文英文編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