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vice的文章

Thumbnail
哪種期刊評審機制(同行評審、編輯評審)最適合我?
為配合這周的主題”如何找到最適合的期刊投稿”,今天要討論期刊審核論文的不同方式。當你列出投稿目標期刊清單時,不只得考慮期刊的宗旨與範圍也得考量其審查機制。 審查機制主要有兩種: 編輯評審(editorial review)與同行評審(peer review),後者可以再細分為幾種類別。這篇我們將介紹各種方法,更重要的是這些方法是如何影響你投稿成功的機率。 什麼是編輯評審(editorial review)? 如同字面上的意思,編輯評審(editorial review)是一個由編輯們審核論文是否符合期刊需求的機制。基本上,如果你的文章不是研究類型,例如:commentary或opinion,那麼只有編輯會負責審核。 如果文章是研究類型,那麼編輯則擔任初步審查角色,編輯們在考量多方因素後決定是否將你的論文轉交給同行做進一步的審查。 我們已經在先前的文章中討論過有哪些因素,包含最常見的被拒搞原因。 論文通過初步審核後,編輯們會聯繫通常兩到三位同行,並轉交論文進行同行評審。 什麼是同行評審(peer review)? 期刊採用幾種同行評審機制,某些期刊對於自己主導的同行評審機制相當嚴格,但像是Nature期刊則提供作者單盲(single-blind)與雙盲(double-blind)同行評審機制做選擇。哪一個最適合你呢? 一起來仔細看看。 什麼是單盲(single-blind)評審? 你該如何為單盲評審準備論文? 在單盲評審機制中,評審知道你是誰但你不知道評審是誰。在這樣的情況下投稿論文時,你不需要移除任何有關作者或可以推敲作者資訊的內容。關於單盲同行評審的優缺點,請參考以下的表格”哪一種評審機制適合我呢?” 什麼是雙盲(double-blind)評審? 你該如何為雙盲評審準備論文? 雙盲評審代表所有相關的單位或個人資訊都是不可得知的。你不知道評審名字,它們也不知道你是誰。如果你選擇了雙盲評審,那你必須仔細地刪除論文中所有可以推敲出作者資訊的內容。請務必詳細閱讀並遵守每一條期刊所訂定的指示。一般來說,匿名流程包含以下: 雙盲評審論文檢查清單 什麼是開放式(open review)評審及混合(hybrid review)評審? 在開放式評審中,每個人都知道作者及評審是誰,但評論則有可能不公開。有些期刊使用的就是開放式同行評審,例如Electronic Transactions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看看它們怎麼做: 哪一種評審機制適合我呢? 現在我們已經一一討論過不同的同行評審機制,那在挑選最適合的期刊時,你該如何使用哪一個評審機制呢? 如以下列表,我們已經總結各種評審機制的優缺點。主要考慮的是你是否已經準備好迎接嚴厲的公開評論以及是否公開你是誰、 你的所屬單位與你的名聲有可能正面或負面影響同行評審審核論文。 如果你是新手投稿至熱門領域, 單盲或雙盲系統可能更有利於你,因為將僅根據論文內容判定是否接收。 但如果你的研究領域屬於較為特殊的,那即使是雙盲同行評審機制,評審可能也可以輕易地得知你是誰。這種情況下,開放式評審機制可能成為更有利於你,因為公開所有訊息可以防止少數評審的偏見並維持客觀性。 同行評審機制Method 優點 缺點 單盲Single-blind – 評審能免於外界壓力或挑戰自由地批評文章– 作者身分可能有助於提供論文研究領域資訊且提供評審 更多訊息以評估文章 – 個人偏見: 評審可能針對作者個人而非客觀地審核文章– 其他的歧視因素例如性別或地區歧視可能影響論文被接收與否(例:有些編輯對於來自開發中國家的論文存有疑慮) 雙盲Double-blind – 大幅降低作者因個人所屬國家、性別或其他因素而遭受到的歧視可能性– 評審或作者皆免於成為負面攻擊或壓力的目標 […]
Last Updated : 2023年 11月 22日
Thumbnail
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期刊投稿呢?
選錯期刊是很常見被期刊拒原因之一,想知道為什麼嗎?因為同行評審期刊高達28,000 個。當選擇變多時,選錯的機率也就增加了。 根據一個由出版研究聯合會(Publishing Research Consortium)近期做的同行評審調查,大約82%的研究員都支持同行評審。接受調查的作者們及審稿者們甚至一致認為如果沒有同行評審制度,「學術交流將可能失控」。 然而,同行評審制度相當嚴格且受到許多人質疑效用、公平性及效率,因此,近年我們可以發現開放取用(open-access)期刊的蓬勃發展、採用開放或複合評審方式大幅增加與傳統高影響係數期刊拒絕率上升。在期刊斟酌是否拒絕或接受該論文時,期刊編輯們擁有較多的裁量權,即使論文在技術層面相當穩固,但只要不符合期刊「範圍」就極有可能會被拒絕,因此,論文不符合期刊範圍是最主要的拒絕原因。 如果你想要讓研究受到注目,那就必須仔細選擇目標閱眾及如何適當地框架研究範圍 利用之前文章所提過的三大點為基礎,這篇文章將進一步介紹選擇期刊時,應該考慮的不同面向。 技術面(Technical aspects): 研究期刊 期刊在許多地方列出其目標及範圍,主要在官網(通常是about us)與投稿須知(例:作者須知)頁面可以查看,這裡也一併包含論文的特定要求。 指導研究時,請求知若渴。即使你對於該期刊的特定要求瞭若指掌,密集地閱讀該期刊的文章能夠幫助你掌握編輯的喜好。 同樣地,想看看哪些期刊出版的研究是與你的相似。如果你的研究是屬於相當專業的領域。那選擇專門出版該領域的期刊將大大增加被接受的機率,目標閱眾的觸及率也將最大化。 這帶出了另一個議題:影響係數(Impact Factor)。雖然以影響係數決定期刊品質的作法有許多強烈爭議,但這目前依舊是大家偏好的評量期刊聲望的方法。你應該考量投稿高排名期刊所需的時間和精力後,衡量是否可行或值得。 方法面(Methodology):檢驗投稿流程 選擇投稿期刊的衡量因素之一就是投稿流程。 該期刊的同行評審流程是什麼? 是開放同行評審(open peer review)? 還是傳統的? 發表評分標準是如何分配比重? 是否審稿者將technical review獨立出來審核? 你是否樂意讓文章以這樣的方式被審核? 投稿流程有多長? 有些期刊已經加速了流程,而有些則需花費一個月以上。是否時程符合你的需求? 你認為期刊的平均審稿時間是否足夠審核你的文章? 該期刊的發表方法(publication method)是什麼? 換句話說,你希望你的文章是放在開放獲取(open access)或只提供給傳統訂閱讀者呢? 如果你很難決定投稿期刊清單,你可以利用線上期刊搜索工具來縮小範圍,例如Elsevier Journal Finder,Journal/Author Name Estimator (JANE)和Springer Journal Suggester可以幫助你利用關鍵字、文章標題和摘要搜索資料庫以找到適合的期刊。 問題框架(Issue framing):從對的角度切入 當你發現研究的某個層面明顯地不符合某期刊的範圍及目標時,先不要急著把候選期刊從清單裡刪掉,想想你是否正確地框架出你的研究問題。是否有可能調整你的焦點來吸引更廣範圍的讀者? 如果你目前還處在project的前期,你可以考慮整合其他領域進你的項目(尤其是你希望能夠發表至高影響力期刊時)。 也許在你的文章中沒有涵蓋到的部分正是你探索研究能夠被應用在其他領域的潛在可能。 最後, 是否你的研究只是該領域的一小部分進展而非達到一個里程碑? 提醒你,常見被拒稿原因之一就是insufficient concept advancement。 是否在發表之前再進行一個額外的研究會比較好呢? 透過增加研究層次,你能擴展研究的範圍並提高論文在高影響係數期刊的發表機會。 […]
Last Updated : 2023年 11月 09日
Thumbnail
如何提高論文發表機率:三大面向分析
身為一名研究員,你花了無數時間與精力拓展人類的知識與撰寫論文,然而無論你多麼辛苦這一切都不重要,因為 工作成果是以論文是否被發表於高影響係數期刊而決定 幾個研究結果顯示科學研究論文為級數成長,而其中一項研究表示論文成長率大約為每年8-9%。 但每年持續增加的論文發表數量並不等量於新知識的發現。根據Nature期刊對Anthony van Raan的訪問可得知,科學家將研究結果分解成多篇論文發表。因此,實際上所獲得的新發現可能遠少於論文發表數量。這意味著想要在高影響係數期刊上發表論文是相當競爭的。 好消息是湯森路透已經正在進行出售知識產權及科學企業的最終協議。新東家可能會將期刊影響係數全盤改善,但在那之前,你還是得面對寫論文的壓力。 那麼,可以做什麼提高論文發表機率? 對剛入門的研究員與學者,建議先從了解期刊編輯的好惡開始吧。Elsevier Connect進行了兩項問卷調查以了解期刊編輯的喜好,調查結果可總結為這兩篇發表技巧「Eight reasons I accepted your article」和「Eight reasons I rejected your article」,這兩篇可視為是一體兩面。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Elsevier Connect調查結果拆解為三大要點:技術面(technical aspects), 方法論(methodology)和問題框架(issue framing)。 透過了解三大要點,就能寫出更穩固的內容並提高發表機率 技術面(Technical aspects): 遵從作者須知 出版商有自己的一套標準,每一位投稿者都必須確實遵守。當沒有遵守”作者須知”時,論文一定被拒絕,建議利用清單來避免這一類的錯誤並在提交前仔細檢查是否符合要求。 期刊都有其領域範圍跟宗旨,花些時間好好了解各個期刊的宗旨並確定論文符合投稿期刊的範圍。想要百分百確保論文不會脫離期刊範圍的好方法是直接為特定期刊撰寫論文。 編輯和同行期待論文是以清楚明瞭的英文寫成,如果英文不是你的母語,請反覆檢查論文並請其他人再三檢查,或雇用一名經驗豐富的獨立編輯來檢查論文。 如果因為英文品質不夠好而導致研究論文在第一眼就被拒絕,這是學術界的一大損失。 方法面(Methodology): 務必詳細、徹底且完善 有時候被拒的原因是論文不夠完善,那應該要檢討看看是否論文已經討論了完整的研究或者只是提出一些觀察。是否論文缺漏任何該領域重要的相關研究或引用了過時的文獻? 另一個常見的被拒原因是因為使用有瑕疵的研究方法。如果你不使用普遍的流程,那得必須將自己的方法論解釋完整讓其他人能夠重現。最後,研究數據是否支持所呈現的結論? 我們將在下一重點:問題框架(Issue Framing)中更進一步討論,請記得數據必須有邏輯的支持結論。比起上方討論的技術面,方法論在適當的審核及安排下是能夠由自己完全掌控。 問題框架(Issue framing): 問對問題 在修改論文內容的時候,最難著墨的部分是”框架”。不像技術面(technical aspects)和方法論(methodology),框架沒有一個明確的標準。那什麼是框架? 框架就是你如何呈現研究,也就是論文所要回答的問題。 根據Elsevier Connect的論文發表原因調查顯示,編輯偏好能「提供對於重要議題的見解」且「對於決策者有幫助的」的文章。這是什麼意思? 我們不是在說挑戰範式(Paradigm)或介紹新理論的開創性研究,雖然大家都期盼有一天能達成這樣的目標,但事實並不如此。如果你想要發表許多論文,那麼理論發展不會是首要任務。 相反的,實際應用似乎才是編輯想看到的。你的研究能夠影響大眾嗎?你的研究能夠影響大眾在面對組織或社會時所做的決定嗎? 另一個框架(framing)的重點是草稿是否完整有邏輯。你有根據數據提出對的問題嗎?而在解釋完數據後,結論部分是否能順暢理解無礙地接續下去?如果答案為否,則需要重新思考框架以完成一篇符合發表品質的論文。 接下來幾周,我們將會搭配上方三大要點解釋如何從頭到尾寫出完整論文草稿。我們相信利用這些技巧,論文發表的機率將會大幅增加。 需要英文編修,就找Wordvice。| 寫作資源 | 論文英文編修 | 學術論文翻譯 | 課堂作業英修 | 服務價格 | 常見問題 |
Last Updated : 2023年 11月 09日
Thumbnail
英文履歷類型
在準備英文履歷的你,曾經想過履歷其實針對需求不同也有不一樣的寫法嗎?今天介紹Resume的三種類別以及最新的履歷趨勢喔! 履歷類型 按時間順序 | 適合申請的工作與過往經驗高度相關的人 著重技能 | 適合想要強調技能及轉領域的人 混和 | 適合擁有混和相關技能或類似的工作經驗 Resume趨勢 Summaries / profiles:履歷寫作專家已經強調 工作總結的重要性多年,主觀陳述已經是過時的用法,除非你是學生或是社會新鮮人,否則不要用主觀角度。 Emphasize on your achievements: 你的成就使你脫穎而出,可以考慮獨立區塊列出工作成就,利用數字或ICON突出這一部分。 Experience:哪一項詳加說明呢? 最好的方式是列出所有工作經驗但是只針對與申請職位相關的經驗作詳細說明,這裡需要以反時間順序列下工作經驗並寫上日期。 Never use a ready-to-go resume:必須根據不同職位準備不一版本的履歷,即使都是同一職稱但不同公司。每一份工作要求也值得我們提供一份專業且客製化的履歷,吸引老闆的潛在需求。 另外不要低估行業水準或慣例,用該領域的行業水準或行業慣例準備履歷。 Show them how hiring you is a wise investment:當公司決定雇用你時,他們其實就是在投資。提供能夠說服人的理由來讓他們選擇投資你,例如秀出強調先前的工作成就來展現你的能力。 Honesty is the best policy:老闆都是聰明人,他們都會重複確認你的資料。老闆可以搜尋你的社群平台或聯絡你的前公司同事及老闆來確認履歷上的資訊,所以不要說謊或誇大經歷。 需要英文編修,就找Wordvice。|寫作資源|留學文件修改|留學文件翻譯|托福寫作修改|商業英文編修|課堂作業英修|
Last Updated : 2023年 06月 30日
Thumbnail
Word字數統計方法(如何用Word算字數)
要使用英文編修服務之前,必須要先知道文件字數(英文單字數)以取得英文編修服務報價。但似乎許多人對於字數統計該在哪邊查看還不是相當清楚,導致容易出現差錯,於是我們決定寫一篇仔細的字數統計方法提供給大家幾個可以遵循的方法。 文件字數顯示 使用Word打開文件後,頁面的左下方會看到一排狀態列,這邊即顯示文件內的字數。下方圖片顯示整份文件共有3頁,而1330 表示文件總字數為 1,330 個字。 沒有看到字數嗎? 把滑鼠拉到最下方的那一列上並點擊右鍵,會看到如下圖所示的列表,點選[字數統計]就可以將字數顯示在下方列表了。 字數出現後,如果點擊字眼[1330個字]會出現[字數統計],如以下圖片所示,這裡也可查看字數。 校閱(Review)的字數統計 在最上方列找尋[校閱] 並點擊,接著繁轉簡的左邊有一個小圖樣顯示abc123,那就是[字數統計],如下圖所示。 點擊後會跳出字數統計表格,第二個顯示的字數就是文件整份的字數。請留意:Wordvice基本計算字數的方式是必須要勾選”含文字方塊、註腳及章節附註。 計算一個或多個選取範圍的字數 除了計算文件的所有字數以外,您也可以計算一個或多個選取範圍的字數,要計算字數的選取範圍不一定要彼此相鄰。 對於只編修部分文件的客戶在計算字數時,非常好用。 狀態列會隨即顯示選取範圍的字數。例如,131/2733 表示在文件總字數2,733 個字中,選取範圍佔了 131 個字。 提示: 若要選取彼此不相鄰的文字區塊,請選取第一個區段,然後按住 CTRL 鍵,再選取其他區段。 以上的方法都是查看文件內的總字數功能,希望能夠解決大家對於word的疑問。 需要英文編修,就找Wordvice。|論文英文編修|留學文件修改|托福寫作修改|商業英文編修|服務價格|常見問題|
Last Updated : 2025年 05月 14日
Thumbnail
如何查某期刊是否為SCI、SSCI、ISTP?
我們被問過的大大小小問題中,關於該如何快速確認該期刊是否為SCI期刊等問題也是不少的。當找到認為適合不錯的期刊時,該怎麼確認這些期刊是否為SCI、SSCI、ISTP呢?以下提供一些技巧給您參考。 1. SCI SCI(回溯到1992年)是美國科學資訊研究院(ISI-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著名的科學引文索引數據庫,歷來被公認为世界範圍最權威的科學技術文獻的索引工具,能夠提供科學技術領域最重要的研究成果。SCI引文檢索的體系更是獨一無二,不僅可以從文獻引證的角度評估評估文章的學術價值,還可迅速方便的組件研究課題的參考文獻網路。發表的學術論文被SCI收錄引用的數量,已被世界上許多大學作為評價學術水平的一個重要標準。ISI Proceedings(CPCIS)(回溯到1990年)會議文獻是國際學術交流的重要組成部分。新的理論、新的解决方案和新發疹的概念通常最早出現在科學會議上發表的論文中。每天更新的 ISI Proceedings 透過網路的方式提供會議論文的書目資訊和作者摘要,其內容收集自著名國際會議、座談會、研討會、講習班和學術大會上發表的會議內容,學科涉及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兩大領域。 查詢方法:1.打開網址: http://science.thomsonreuters.com/cgi-bin/jrnlst/jloptions.cgi?PC=D2.選擇第一個search3.輸入要查找的期刊名字,點擊搜尋4.如果在結果中有看見查找的期刊名就代表該期刊有被收錄於SCI中 2. SSCI 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社會科學引文索引)是ISI核心的三大引文索引數據庫之一,收錄社會學科領域內1,700多種最具影響力的學術刊物。北大圖書館已正式引進該數據庫,可查數據年限從1983年至今。 查詢方法:1.打開網址:http://www.thomsonscientific.com/cgi-bin/jrnlst/jloptions.cgi?PC=J2.選擇第一個search3.輸入要查找的期刊名字,點擊搜尋4.如果在結果中有看見查找的期刊名就代表該期刊有被收錄於SSCI中 3. ISTP 《科技會議錄索引》(Index to Scientific & Technical Proceedings,簡稱ISTP)創刊於1978年,由美國科學情報研究所編輯出版。該索引收錄生命科學、物理與化學科學、農業、生物和環境科學、工程技術和應用科學等學科的會議文獻,包括一般性會議、座談會、研究會、討論會、發表會等。其中工程技術與應用科學類文獻約佔35%,其他涉及學科基本與SCI相同。 查詢方法:1.打開網址:http://cssci.nju.edu.cn/login_u.html2.第一個空格選擇期刊名稱, 接著輸入想要檢索的期刊名稱,點擊搜索3.如果在結果中有看見查找的期刊名就代表該期刊有被收錄於CSSCI中 需要英文編修,就找Wordvice。| 寫作資源 | 論文英文編修 | 學術論文翻譯 | 課堂作業英修 | 服務價格 | 常見問題 |
Last Updated : 2023年 10月 17日
Thumbnail
如何寫投稿信Cover letter才對?(1/2)
大部分的期刊時常要求投稿論文必須與cover letter一起提出,但是只有少數的人明白cover letter的影響力。期刊編輯因為需要審查上百篇論文的關係,可能忽略掉一些細節,而投稿信Cover letter能夠幫助你跟期刊交流,同時提供一個引起期刊編輯好奇心的機會,因此好的投稿信cover letter能有效幫助論文被看見。那麼cover letter該怎麼寫呢? 目標期刊的要求事項 在決定要寫入那些內容時,不免俗的先查看該期刊的作者指南是否有表明需要包含哪些資訊。 Cover letter大綱 除了該期刊要求的資訊之外,以下是所有投稿信cover letter需要包含的內容。 前言及招呼語 前言須包含總編輯或編輯名字及職稱和期刊名字跟日期。招呼語則是向總編輯或編輯打招呼的一般內容,例如:Dear Dr. Creary。假設無法找到該期刊的編輯名字,則可以使用“Dear Editor”做為替代。 本文 這部分是投稿信cover letter的重點,內容須詳細說明為何該論文需要接受同儕審查。開頭需利用符合該期刊的研究資料、Letter、簡短內文、筆記或其他格式等的簡潔句子來表達出你要投稿該期刊。接下來說明論文中最重要或最有趣的研究結果,雖簡要但需要具有說服力。要是該期刊會提供關於研究的簡短說明,則可以簡短寫出關於該引用內容。該簡介能夠幫助編輯決定是否要深入審查該論文,但簡介必須限於一定的長度。寫簡介時,可以參考以下注意事項 說明研究內容之後,接著說明該研究如何與期刊的領域範圍有相關聯性以及研究主題為何會引起該期刊讀者的興趣。這必須基於對期刊詳載的”宗旨和範圍”與期刊內容的了解程度來撰寫。不可以只是寫自己”認為”該研究結果與期刊有關聯且相當有趣。舉例來說,需要說明該研究如何與期刊的焦點以及刊載於裡面的其他研究有相關聯。在這個段落需要表明為了論文已經詳細了解過各目標期刊才下決定的。論文的最後段落需要包含幾項固定內容,內容為以下: 以上就是cover letter前半部分的撰寫方法。有任何問題或建議都歡迎留言給我們討論哦! 需要英文編修,就找Wordvice。| 寫作資源 | 論文英文編修 | 學術論文翻譯 | 課堂作業英修 | 服務價格 | 常見問題 |
Last Updated : 2023年 10月 17日